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甘蔗梢腐病


甘蔗梢腐病
原圖鏈接

甘蔗梢腐病是葉部染病幼葉基部缺綠黃化,較正常葉狹窄,葉片顯著皺褶、扭纏或短縮的現象,由無性階段半知菌類鐮孢屬串珠鐮孢菌Fusarium moniliforme Sheldon;有性階段子囊菌門赤霉屬藤倉赤黴菌Gibberella fujikuroi (Saw.)Wolle.造成。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甘蔗梢腐病

概述: 葉部染病幼葉基部缺綠黃化

現象: 葉片顯著皺褶、扭纏或短縮

 
甘蔗梢腐病
原圖鏈接

病害類型:真菌

危害症狀

甘蔗梢腐病發多生在高溫多濕的6~9月,主要危害蔗莖的梢部和葉片,感病後引起腐爛,故名梢腐病,帶病種苗為本病的初次侵染來源,分生孢子隨風雨傳播,降落在梢頭心葉上,依靠心葉水分萌芽侵入。被害心葉呈梯形凹凸捻曲,並有縱裂,梢頭部的葉片常扭纏在一起變形,有明顯褐色皺紋。生長點受害時,引起頂腐及幼軸壞死,有時F·B發出惡臭,最後使蔗莖整株乾死。患病部呈褐色,上方有時有淡桃紅色或淡黃色的粉霉狀物,有時還有黑色小點。

發生規律

甘蔗梢腐病主要在患病植株和土表上病殘體裡的病菌是主要的初侵染菌源。病菌的分生孢子隨氣流傳播,落到梢頭心葉上的分生孢子,遇有適宜的條件即萌發侵入甘蔗幼嫩葉片,潛育期大約1個月後,病部產生分生孢子進行再侵染。

甘蔗梢腐病分生孢子的最適宜萌芽溫度為25~30℃,最適宜相對濕度為92%。在相對濕度為35%~65%時可存活5個月。

在高溫高濕條件下發病重,特別是久旱遇雨或灌水過多的情況下,往往引起梢腐病的流行。植株生長瘦弱或偏施、過施氮肥,發病重。[1]

形態特徵

Gibberellafujikuroi(Saw.)Wollenw稱藤倉赤霉,屬子囊菌亞門真菌。子囊殼偶爾在寄主病斑表面出現,球形或卵形,藍紫色。子囊棍棒狀,無色,內生子囊孢子8個。子囊孢子橢圓形,雙細胞,分隔處縊縮。無性態為FusariummoniliformeSheldon稱串珠鐮孢,屬半知菌亞門真菌。菌絲纖細無色,分枝不規則,有時數條菌絲組合成孢梗束。分生孢子有兩種:小型分生孢子單細胞,長卵形,大小6.5~11×2.8~3.5(µm),串生在分生孢子梗頂部;大型分生孢子鐮刀形,具隔膜3~7個,大小30~65×3.5~4.2(µm),生在氣生菌絲上或分生孢子座中。[2]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病株及腐生在土表的植株殘體上的病菌,隨氣流傳播蔓延,分生孢子落在梢頭心葉上,遇有適宜的條件即萌發侵入甘蔗幼嫩葉片。病部產生分生孢子進行再侵染。蔗田高溫高濕或久旱遇雨或灌水過多易發病。氮肥不足、植株生長瘦弱或偏施、過施氮肥,植株組織柔嫩,生長過快發病重。粵糖54/176、粵糖57/423、順糖66/166較感病。

分布

廣東、廣西、福建、台灣雲南四川江西等地均有發生,零星發生,以華南蔗區發生最重。[3]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

①選用桂糖57/624、粵糖63/23等抗病品種。②氮、磷、鉀合理適當配合施用,避免偏施氮肥。③及時排除蔗田積水,降低田間濕度。④甘蔗收穫後及時除 留在蔗地的病葉、病株殘餘,集中燒毀,以減少侵染源。

藥劑防治

發病初期噴50%多菌靈WP 1000倍液,或50%苯菌靈WP 1000倍液,或1:1:100倍式波爾多液噴霧,或30%鹼式硫酸銅SC500倍液。隔7~10天噴1次,連續3~4次。噴藥時要仔細噴在甘蔗梢頭部,以提高防效。


相關視頻

霉變甘蔗易中毒 挑選甘蔗有方法

專家:甘蔗霉變 慎食!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