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瓜蔓抄

成语:瓜蔓抄


拼音:guā wàn chāo


目录

成语释义

指旧时统治者对臣下、人民的残酷诛戮迫害。辗转牵连,如瓜蔓之蔓延,故称。《明史·景清传》:“一日早朝, 清 衣绯怀刃入……﹝ 成祖 ﹞命搜之,得所藏刃。诘责。 清 奋起曰:‘欲为故主报仇耳。’ 成祖 怒,磔死,族之,籍其乡,转相攀染,谓之瓜蔓抄,村里为墟。” 清 黄遵宪 《罢美国留学生感赋》:“竟如瓜蔓抄,牵累何累累。” 陈毅 《寄友》诗:“瓜蔓抄来百姓苦,萁豆煎时外寇肥。”[1]

成语典故

明永乐时,建文遗臣景清欲谋刺成祖为惠帝报仇,事败、伏诛。后成祖抄检其乡,凡跟景清有任何辗转相系关系的都受到株连,称为“瓜蔓抄”。典出《明史.卷一四一.景清传》。后指专制统治者对臣民的残酷诛戮,殃及无辜。[2]


历史故事

瓜蔓抄”一般是用来特指朱棣一朝大肆诛杀建文旧臣的事件。在当时建文时期的旧臣们只要有一人犯罪,就会将他的家族全部诛杀,甚至如果朱棣觉得还不解恨,其周边的邻居,或于他相好的同乡都会收到诛连。而因朱棣在清算建文帝诸臣的时候大多会牵连到很多人,就如同瓜蔓一样盘根错节,所以又谓之“瓜蔓抄”。如《明史·景清传》记载:“藉其乡,转相攀染,谓之瓜蔓抄,村里为墟。”。

在“瓜蔓抄”事件中,最典型、最悲壮、最惨绝人寰的,就算是大臣景清了,没有之一。他不光被剥了皮,挂在长安门楼子上示众,他的老家也被屠了村。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灭了十族的人。这要从建文四年(1402年)说起,朱棣带燕军攻入应天(南京)。惠帝朱允炆下落不明,齐泰练子宁方孝孺等大多数朝臣殉国,而景清却活了下来。明成祖永乐元年癸末(1403年),朱棣任命景清为御史大夫,景清不但没有推辞,反而表现的奴颜婢膝、感恩戴德,被人讥讽为“言不顾行,贪生怕死”。然而就是这个貌似没有骨气的景清,却做了一件无比血性的事。

朱棣的皇位是造反得来的,皇位不具有合法继承性,加上建文帝本身是正统依然有一定的支持者和影响力,且又难保不会有其他藩王会学朱棣造反,因此朱棣的皇位实际上在永乐初年是不稳固的。因此弃生母改认马皇后、更稳妥的削藩、篡改文献记录、反复宣传洗脑等手段外,暴力是更直接和有力的手段,不仅清洗了最坚定的主要的反对派势力,还极大地震慑了诸藩。朱棣,清醒的认识到,暴力不能解决一切,但能解决眼前的反对者。所以,朱棣的屠杀数量虽然比不上老子朱元璋,但是方式更加残忍恶劣,极大地震慑的反对势力。[3]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