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琥珀突變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類名詞術語。

中國,從來就是一個文化底蘊極度豐富的國家,中國的文字,更是凝聚着中國的文化精魂[1]。中國最早出現的和文字相關的文化記憶就是倉頡造字,小小的文字中蘊藏了無限的文化[2],然後就出現了最初的甲骨文

目錄

名詞解釋

琥珀突變,指的是由密碼子改變為UAG的無義突變。琥珀密碼子(amber codon)指mRNA的多核苷酸鏈中的終止密碼子(UAG),它引起蛋白質翻譯的中止。

英文:amber mutation

由於一對或幾對鹼基對的改變而使決定某一氨基酸的密碼子變成一個終止密碼子的基因突變叫無義突變。其中密碼子改變為UAG的無義突變又叫琥珀突變,密碼子改變成UAA的無義突變又叫赭石突變。

琥珀密碼子

琥珀密碼子(amber codon)指mRNA的多核苷酸鏈中的終止密碼子(UAG),它引起蛋白質翻譯的中止。這個名字的由來是因為這個密碼子是在大腸桿菌噬菌體T4的「琥珀型」突變種中發現的,T4突變種的發現者是德國人H.Bernstein,而Bernstein這個姓在德語中意為「琥珀」。當mRNA的一個編碼某個氨基酸的密碼子由於鹼基的置換改變為終止密碼子UAG時,則肽鏈合成提前終止,即為琥珀密碼子突變,稱之為琥珀突變。琥珀突變是三種終止密碼突變之一。終止密碼突變也可叫無義突變(nonsense mutation)。該突變一般是致死的。琥珀突變以符號am表示,如S基因的琥珀突變可寫成Sam。

目的:構建帶有琥珀突變的輔助病毒VCSM13N1,為建立選擇感染性噬菌體(SIP)技術平台奠定基礎。方法:選擇輔助病毒VCSM13蛋白ⅢN1區的Q51作為靶位點,採用重疊延伸PCR方法對其進行定點突變,經酶切及序列分析進行確認;噬斑計數法檢測該琥珀突變在允許和非允許菌株中的開、關效應;以HBsAg抗體作為模式體系來確定該突變子作為輔助病毒的可行性,並對其性能進行綜合評價。結果:獲得了琥珀突變子VCSM13N1,在允許菌株XL1-Blue中其滴度達到2.5×1011,與野生型VCSM13相似(4×1011),而用非許可菌株HB2151進行噬斑計數時,滴度在106水平,降低了數萬倍。來源於菌株HB2151的突變病毒感染XL1-Blue計數噬斑,其滴度最高為5×109,降低了50倍;以其在許可菌中製備HBsAg噬菌體抗體,可以得到與野生型相似的結果。結論:琥珀突變子VCSM13N1可以作為輔助病毒,而且在非允許菌株HB2151中有一定的關閉效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