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突变
琥珀突变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科技类名词术语。
中国,从来就是一个文化底蕴极度丰富的国家,中国的文字,更是凝聚着中国的文化精魂[1]。中国最早出现的和文字相关的文化记忆就是仓颉造字,小小的文字中蕴藏了无限的文化[2],然后就出现了最初的甲骨文。
目录
名词解释
琥珀突变,指的是由密码子改变为UAG的无义突变。琥珀密码子(amber codon)指mRNA的多核苷酸链中的终止密码子(UAG),它引起蛋白质翻译的中止。
英文:amber mutation
由于一对或几对碱基对的改变而使决定某一氨基酸的密码子变成一个终止密码子的基因突变叫无义突变。其中密码子改变为UAG的无义突变又叫琥珀突变,密码子改变成UAA的无义突变又叫赭石突变。
琥珀密码子
琥珀密码子(amber codon)指mRNA的多核苷酸链中的终止密码子(UAG),它引起蛋白质翻译的中止。这个名字的由来是因为这个密码子是在大肠杆菌噬菌体T4的“琥珀型”突变种中发现的,T4突变种的发现者是德国人H.Bernstein,而Bernstein这个姓在德语中意为“琥珀”。当mRNA的一个编码某个氨基酸的密码子由于碱基的置换改变为终止密码子UAG时,则肽链合成提前终止,即为琥珀密码子突变,称之为琥珀突变。琥珀突变是三种终止密码突变之一。终止密码突变也可叫无义突变(nonsense mutation)。该突变一般是致死的。琥珀突变以符号am表示,如S基因的琥珀突变可写成Sam。
目的:构建带有琥珀突变的辅助病毒VCSM13N1,为建立选择感染性噬菌体(SIP)技术平台奠定基础。方法:选择辅助病毒VCSM13蛋白ⅢN1区的Q51作为靶位点,采用重叠延伸PCR方法对其进行定点突变,经酶切及序列分析进行确认;噬斑计数法检测该琥珀突变在允许和非允许菌株中的开、关效应;以HBsAg抗体作为模式体系来确定该突变子作为辅助病毒的可行性,并对其性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获得了琥珀突变子VCSM13N1,在允许菌株XL1-Blue中其滴度达到2.5×1011,与野生型VCSM13相似(4×1011),而用非许可菌株HB2151进行噬斑计数时,滴度在106水平,降低了数万倍。来源于菌株HB2151的突变病毒感染XL1-Blue计数噬斑,其滴度最高为5×109,降低了50倍;以其在许可菌中制备HBsAg噬菌体抗体,可以得到与野生型相似的结果。结论:琥珀突变子VCSM13N1可以作为辅助病毒,而且在非允许菌株HB2151中有一定的关闭效应。
参考文献
- ↑ 中国汉字魅力无穷,搜狐,2022-11-20
- ↑ 诗酒趁年华 | 品中国文字 悟千年精魂,搜狐,2019-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