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琚寨村里遇趙公(馬明高)

琚寨村里遇趙公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琚寨村里遇趙公》中國當代作家馬明高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琚寨村里遇趙公

還沒有到了琚寨村,大家在車上,看見路邊的路牌上寫的「居寨」,長治的朋友就說,「居寨村」的中「居」字,應該是「琚」字,琚,是古人佩戴的一種玉,也是一種姓。琚寨是一個保存完好的古村落。

剛到村頭,一下車,70多歲的退休老教師許志勤先生嗓門宏亮,邊引着我們看古院落,邊給我們講解,琚寨原名叫鳳凰村,因村子的座落地形像只鳳凰,故祖稱鳳凰村。村里住有琚、賈、楊、許、馬、張幾個大姓,但琚姓發達後,為了保護好自家的財產,就僱傭了兵丁看守門口,成為上黨古城南唯一有私家兵丁護衛村落安全的寨子,這樣,就把村名更名為琚寨。這琚氏人家還真的了不得!眼前的琚家大院十分壯觀,是三進院,院門前有上馬石,一進院最為豪華,巍峨的大照壁後面,就是五裹三結構的大房屋,南廳房裡的那大梁直徑也足有半米之多。許老師感嘆一聲,說大照壁上的仙鶴浮雕,可惜「文化大革命」給毀了。二進院的門前就有四根石柱,石礎刻有獅和鳳的精美圖案,還有鼓上獅子,院裡的房屋是七裹三結構。三進院的房屋卻是七裹五結構,有花園和祠堂,門和窗間的磚牆都有凸出的石雕,好像是十二屬相的吉祥禽鳥神獸,門窗上的木雕玲瓏雅巧,門上的斗拱石獅,圖案也是紛呈異彩,都保存了明代的建築風格,展現着老建築的精湛工藝和古風遺韻。

許老師精神十足,走起路來快步如風,說我引上你們去看個好寶貝,呀呀呀,那可真是咱中華文化的好寶貝!我們跟着他走進長而深的街巷,古雅而敦厚的院門頂上掛着陳而舊老木匾,刻着「康逢吉」三個大字。許老師說這是張家大院,指引着我們走進大院右側的那個灰撲撲的大照壁前,我們說那不就是用石頭雕的個「福」字嘛!喲喲喲?許老師的那雙眼睛立刻睜得大大的,把滿臉的皺紋邁拉得直直的,說名位好好看看!你們見過這樣的「福」字?那不像個狗頭嗎?這兒不是個猴頭嗎?不斷地,有人發出驚訝的說話聲。許老師的臉笑成了一朵盛開的菊花,說你們再仔細看!這兒像個老鼠,那兒是個雞頭,那兒更像個兔頭。真得了不得!這個大大的「福」字竟然是由十二屬相組合而成。許老師走到「福」字前,指着字上半部中間小圓圈內的符號,說幾年前來了個旅遊的德國人,看見這個圖案,眼睛睜得牛圓,說這兒還有他們的納粹標誌,我說NONON0,它和你們納粹標誌方向是反的,它是中國古代吉祥如意的圖案,「萬」字!你們不要大眼瞪小眼,這個「福」字真的是包羅萬象呀!你們看這兒的個豬鼻子,過去是在拱地球,現在是拱世界。你再看,這是竹節報福!上下左右七十二節,是孔夫子的七十二賢。你再看,這是變化多端的「萬」字,這是連綿不斷的「萬」字,它喻示着中華民族萬福不斷啊!這可真的是咱老百姓心中的「福」字啊!

走走走,我們再到琚寨村的制高點上看看!許老師哈哈大笑,邊說邊走,看看咱民間的九龍璧,看看咱村的玉皇觀。剛爬上那陡而曲的欄杆石階,就看見了,那琉璃瓦裝飾的大大的照壁上,分為三大塊,塊塊上都有龍。這可是宋末金初的建築啊!許老師走到那兒也是兩眼放光,說古裝戲《法門寺》看過嗎?那就是唱琚寨賈家先人的。琚寨村里從未唱過《法門寺》,嫌它辱沒了賈家先祖賈桂。賈桂出生貧寒,歷經磨難,做了九千歲劉瑾的貼身太監,從宮裡偷出九龍壁圖紙,經重新繪製,於明正德年間(公元1506至1527)出資在村里修建此壁。這裡的九龍壁還真的跟別處不一樣。據說,中國有四座九龍壁,在故宮、大同、北京北海公園和無錫。眼前的九龍壁卻和那四處不同,它是正面四條龍,背面四條龍,頂部正面一條龍,頂部背面一隻鳳,合稱「九龍一鳳壁」。這賈桂別看是個寒門出身的太監,卻為了光宗耀祖,宮中偷繪圖案,仿照皇宮規格在自家村里修建的這座波羅寺,還真的很大氣而精美!我們面前的玉皇觀整體布局依地形走勢而建,座北朝南,分前後兩院,前低後高。前院小巧雅致,有鐘樓鼓樓列晨鐘暮鼓。後院卻寬闊明快,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巍峨狀觀的靈霄寶殿,兩側耳殿是眼光殿和關公殿,東西二廂為菩救殿和文昌殿,轉身細看院門左右,是雨師殿和奶奶殿。放眼望去,所有建築紅牆綠瓦,琉璃殿頂,錯落有致。許老師說,後人稱讚為「殫土木之功,窮造型之巧」。

快來看,這不是趙樹理嗎?聽到說話聲,我從前院大門出來,果真就看見趙樹理先生身着中山裝,頭微微仰着,目視前方。真的是,走在潞州澤州古上黨的大地上,你稍一留心,就能偶遇趙公樹理先生。在趙公漢白玉半身雕像的黑色基座上,寫着一段金黃色的文字:「人民作家趙樹理在一九五二年至一九六O年這段時間裡,每年都要來琚寨深入生活,尋找創作素材,並根據琚寨村發生的事情寫成了《鍛煉鍛煉》《五里坡》等小說……」我們穿過他的雕像,走進他在琚寨村一直住的房屋裡,玉皇觀西側的那間平房裡,如今的「趙樹理故居」。

「老趙老趙,常去破廟。頭戴鴨帽,身穿棉祆。背個挎包,整理材料。左手拿煙,嘴裡繚繞。右手握筆,胡謅瞎鬧。眉頭緊鎖,晚上硬熬。日出東方,臉上帶笑。……」這個老順口溜里描述的就是趙樹理在琚寨村的情形。這裡的「破廟」指的就是玉皇觀里的東西廂房,正是當年琚寨村的村公所。我們瞻仰着先生在這裡工作和生活的圖片文字資料、實物,還有先生在這裡寫下了的小說和劇作的各種出版物。許老師給我們介紹着先生在村裡的情況。1952年秋天,山西各地的農村正在轟轟烈烈地由小型的互助組轉向農業生產合作社,身居北京的先生回到故土長治,和地委的一個農村工作組來到了潞安縣管轄的琚寨鄉。鄉政府就住在村裡的玉皇觀。這個鄉管轄着好幾個村。其中有個較大的村叫荊圪道村,至今還是互助組,而且辦得很一般,群眾意見很大,希望上級派工作組去村里幫助改變一下後進現象。先生主動請纓,說我一個人先去看看,拿不下來了,回來再匯報情況。第二天一大早,先生背着行李來到荊圪道,進了老村長石樂則家,直到晚上才出來散步,找其它幹部閒聊,第三天就選定去村里最窮的楊廟元家吃派飯。他家住在離村二里多的野廟裡。先生就是這樣掌握了村裡的第一手資料,幫助理順人心,調動了勞苦群眾的積極性,改變了落後面貌,「荊圪道」變成新的村名「金圪道」,建起了「金圪道村五一金星農業合作社」。村裡有個後生叫趙四肥,娶了個媳婦叫劉改喜。這個媳婦太厲害,欺負得婆公沒法活。村裡的人誰也不敢說,誰說她就和誰鬧。婦救會開會批評她,她就橫攪麻纏,硬把個批評會罵的散了攤。先生知道後,說給我把派飯安排到他家吧!我不怕她,我倒要看一看她這個馬王爺長着幾隻眼!因為名氣不好,下鄉幹部從不到她家吃派飯。先生去了,告她中午要來吃派飯,飯後會給飯錢的,但是要來三個人吃的。中午趙四肥回來了,先生也來了。改喜說你不是三個人嗎?那倆人呢?先生說一會兒就來了,並讓四肥去叫爹媽來,是我請他二老來的。改喜十分不悅。先生說你公婆來了,讓他們好好吃飯,我管掏三個人的飯錢,你要笑喜喜地對待他們。二老來了,先生說你們給娃娶了個好媳婦,今日給我做派飯吃好的,她叫四肥把你們也請來。改喜第一碗端上來,先生接住給了公公,第二碗又給了婆婆,說改喜說了,過去都是她的不對,今後要對二老好呢,這頓飯就是專給你們做的。先生又把第三碗給了四肥,他卻揭開鍋拿起那難吃的窩窩頭吃了起來,還笑着對二老說,你們看改喜有多好,好東西先敬老人吃,讓勞動的人先吃,我今天沒上地,吃這也有點虧心。就這樣,感動的劉改喜在全村婦女大會上痛哭流涕,表示今後要痛改前非,重新做人。許老師說趙樹理在琚寨村的故事多得多哩!兩天三夜說不完。他幫助村支書苟佩芳辦起農業社,推廣農業機械化。他建議村里開水渠,同心協力引水進村澆灌地。他幫助村里改歌詞,套用《二郎山》曲譜唱響了《琚寨鄉鄉歌》。「趙樹理,舊病犯,轉身住到保健站。敬請名醫治舊病,整天還把公事辦。深更半夜改劇本,有空還把醫學談。結交名醫賈子玉,他是杏林一模範。」大家跟我來!我引你們看看俺村的賈家大院,看看俺村原來的保健站。我們跟着許老師走出先生故居,來到後面的長廊前,憑欄望去,整個琚寨村的長街短巷盡收眼底……

許老師抬起手給我們指引着,說看見了吧!那前面不遠處最高的那個樓就是賈家大院,那是全村的第一制高點,現在咱們在的這兒是全村的第二制高點。我們順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一幢用磚建築的碉堡式四層高樓在東北方向聳立着,是個品字結構的三進套院。許老師說那就是賈家高祖賈洪生元朝元統二年(公元1334年)從汾州落難至此,後由賈恩、賈榮發展壯大,到孫子賈有恭手上建成的東西大樓,最進深的四層高樓比如今的六層大樓都高,四層有壘石,地下有暗道,門後加腰拴,是賈家的核心區域。旁邊掛「醫革可佩」老匾的那個老院就是當年村裡的保健站。趙樹理老師就是在那裡找賈子玉醫生看病的。他邊看病,還向賈子玉了解村裡的情況,邊修邊秧歌劇本《開渠》。他是站得高看得遠啊!每天早晨起來,吸支順風牌煙,站在第二制高點觀察。到保健站看完病,又登上賈家大院第一制高點觀察。東家院吃甚,西家院喝甚,他清楚;誰家漢子勤謹,誰家媳婦愛竄門,他知道。他就是這樣發現「小腿疼」,認識「吃不飽」,寫出小說《鍛煉鍛煉》的。小說里的人物姓氏琚寨村都有,小說里的地名是南頭、南池邊,是怕人們對號入座,其實寫的就是東頭、西頭的事,寫的就是村里西河邊、菜地、東廟、西街、南社、西堰上、後圪道上的事。「模範不模範,從東往西看。東家吃絡餅,西家喝稀飯。」趙樹理老師在觀察,在觀看,觀景觀人觀天地,觀物觀事觀人心,觀前觀後觀世道。他這就是和踞寨人同甘苦、共命運。所以,多少世界各地的學者專家、文人墨客來到這裡,都是豎起大拇指說0k0k,中國有那麼多大作家、大文豪,但都沒有趙樹理老師對農民了解得最深,能深人農民的心中。所以,我們應該感到驕傲!我們應該再一次為趙樹理老師點讚!

從玉皇觀下來,到村文化大院參觀琚寨村史館時,路過那高高的大石璧牆,我們望見,在玉皇觀欄杆下面有一排柏樹,竟然不屈不撓地,從那堅硬的石頭縫裡,長了出來,長得那麼高,那麼高,那麼綠。有兩棵竟然長到十幾米高,在那廣闊無邊的藍天白雲里高高的聳立着……

我們都不由地停下腳步,佇立仰望。許老師說,村裡的人都覺得這是奇蹟,玉皇觀院裡的柏樹都死了,卻後來慢慢地從這裡長出來了,還長那麼高!

許老師告訴我們說,琚寨人對趙樹理老師真的是感情深啊!2009年12月16日,在琚寨村舉辦「趙樹理故居」落成開放儀式,一位老婆婆,在趙樹理的塑像像獻上糕點,燒上香,口裡喃喃地區說:「老趙啊,俺好想想你啊!什麼時候重來俺家,吃俺做的三合面麵條灌酸菜呢?」當天晚上,新排的上黨梆子現代戲《趙樹理》在琚寨村露天劇場演出,只能容納1500多人的劇場,一下子擠到2500多人,周邊四方八鄉的人們都來了,都說趙樹理先生又回來了!看着台上演着一幕幕趙公樹理先生的真實故事,人們有的擦淚,有的哭泣,都說那可是位大真人、大好人啊!

趙樹理先生永遠活在人民心裡,人民永遠都在緬懷着這位在任何情況下敢於說真話、說實話的農民的代言人。

2018年2月23日農曆正月初八於孝義 [1]

作者簡介

馬明高,1963年8月生,山西孝義市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