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子参
珠子参 |
中文名称:珠子参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蔷薇亚纲 目:伞形目 科:五加科 |
珠子参是一种中药药材,来源于五加科植物珠子参的干燥根状茎。根茎节膨大部分呈类球形、扁球形或不规则菱角形,有的一侧或两侧残存细的节间。表面黄棕色或棕褐色,粗糙,有明显的纵皱纹,中部有略呈环状的疣状突起及细根痕,有的可见略凹陷的茎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粉性,有黄色分泌道斑点。蒸煮品淡红棕色,半透明,角质。气微,味苦微甜。
目录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50-80cm,或更高。根茎横卧,呈珠子状,肉质肥厚,白色,结节间具凹陷茎痕,叶为掌状复叶,3-5枚轮生于茎顶;叶柄长8-11cm;小叶通常5,叶片膜质,倒卵状椭圆形至长圆状椭圆形,长5-18cm,宽2-6.5cm,先端渐尖,稀长尖,基部楔形至近圆形,边缘具细锯齿或重锯齿,上面叶脉无毛或疏生刚毛,下面无毛或疏生密毛。伞形花序单生于茎顶,有花50-80朵或更多,总花梗长12-20cm,无毛或有疏短柔毛;花小,淡绿色,小花梗长约10mm;花萼绿色,先端5齿,齿三角状卵形;花瓣5,长卵形,覆瓦状排列;雄蕊5,花丝较花瓣短;子房下位,2-5室,花柱2-5,中部以下连合,上部分离,果时外弯。核果状浆果,球形,成熟时红色,直径5-7mm。种子2-5,白色,三角状长卵形,长约4.5mm。花期5-6月,果期7-9月。[1]
生长环境
土壤以微酸或中性的沙壤土或腐殖质土为宜。
主要价值
药用。
繁殖方法
用种子繁殖。
选留良种:选3年生植株所结种子,当秋季果实红熟时,边熟边采,去掉果皮,将成熟饱满、无病虫害的种子随采随播。如来不及播种时,一定要将果实放筛内,厚2~3厘米,放阴凉通风处可保持10天左右。外运种子,应去掉果皮,清洗干净,拌入2倍湿沙,贮放木箱中。
播种育苗:主产区多在冬季播种,播种方法常采用点播,以行距10厘米,株距5~7厘米为宜。上盖杂草,避免畦土板结。南方冬播约3月出苗,4个月出齐。
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 土壤以微酸或中性的沙壤土或腐殖质土为宜。前茬以玉米、豆类、花生为好,勿选用茄科做前茬作物。8月下旬至播种前耕地3次,第1次耕深10厘米,第2次耕深15厘米,耙1次,第3次耕深20厘米,将土耙细,随即做畦,畦宽1~1.2米,高20~30厘米,两畦间留50厘米的排水沟,耕地前每亩施充分腐熟的粪肥3000千克,厩肥2000千克,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再施一部分草木灰。
定植方法 播后1年或二三年定植,在12月定植,芽未萌动时定植。挖苗时不要伤根,选无病虫害健壮的根,按大小分级,分别定植。定植方法:①在整好的畦上横向开槽(打塘),底平,深2厘米左右,宽以能放入种根即可,芽苞向坡下,尾朝坡上,行株距12~16厘米。②双棵栽植:在畦面上横开小沟,深1.5~1.8厘米,沟距15~20厘米。然后将种根芽对芽、尾对尾顺沟每隔20厘米放入两棵,畦边的两棵,根向畦内。边栽边盖已准备好的肥料,厚约3厘米,以不露出芽苞为宜。再盖草约3厘米,以不见土为原则。
田间管理 追肥:肥料要腐熟,适量多次。秧苗期间多施熏土,展叶后施第1次,每亩150~200千克;半月后再施1次,5月后又追施猪、马、人粪和油饼混合肥,每亩2500千克,6月后每月追清粪水2000千克,直到8月。定植后翌年4~5月施1次干肥。6~8月每月施清粪水1次,每亩1500~3000千克,以多次适量为原则。
排灌:珠子参的根系分布在表土层,抗旱能力很弱,在整个生长期,必须保持土壤湿润。若土壤干燥,珠子参根干了,以后再行浇水,容易烂根。定植和播种盖草后一般浇透水一次,以后每隔10~15天浇水一次。雨季加强排涝,做到园内无积水,园外水畅通。
搭棚遮荫:畦做好后,用木杆、竹子、秸秆、杂草等作材料,搭成80~160厘米高平顶式的荫棚,透光度30%,四周围一篱笆。荫棚的透光度必须根据珠子参不同生长期和季节,随时加以调节,1年生和3年以上的珠子参要比2年生需光的强度略大;播种出苗期和抽薹开花结子期也需要较强的光照。特别是出苗期,一定要有足够的光照,苗才能长得粗壮,故苗期透光度不能低于35%,否则苗就会徒长、细弱,易感染病害。干旱阳光强烈季节应适当加密荫棚,减少透光度,阴雨连绵的开花结果季节要加大荫棚的透光度。
打花薹:打花薹是提高珠子参产量和质量的新措施。从2年生开始,每年在珠子参抽薹开始开花时及时摘去,留种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