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王育華,男,藏族,1965年12月出生,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人,現任蘭州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蘭州大學外事處處長、特殊功能材料與結構設計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1992年7月在蘭州大學材料科學系研究生畢業並留校工作。1997年10月,由國家公派赴日本東北大學攻讀博士研究生。2001年3月,取得日本東北大學工學院材料化學工學博士學位。先後被蘭州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材料科學系聘為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真空紫外發光材料;多色長餘輝發光材料;白光照明用LED熒光材料;可見光響應光催化材料;低維發光材料的製備及表徵與極端條件下新材料的合成及表徵等方面的研究。

王育華
教授、博士生導師
出生 1965年12月
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
國籍 中國
職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目錄

人物經歷

王育華,男,1965.12出生,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1992年7月蘭州大學材料科學系研究生畢業並留校工作,日本東北大學工學院材料化學工學博士.先後被蘭州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材料科學系聘為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教授、博士生導師,蘭州大學特殊功能材料與結構設計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籌建)主任。2006.10-2007.1日本秋田大學客座教授。甘肅歐美同學會、甘肅省歸國留學人員聯誼會副會長。蘭州大學歐美同學會、歸國留學人員聯誼會副會長,中國物理學會發光分會第十屆委員會委員、中國稀土學會第五屆發光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物理學會發光分會《發光學報》第8、9屆編輯委員會委員, 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儀表材料學會第五屆理事會常務理事。

人物履歷

1989年7月陝西師範大學化學系本科畢業。

1992年7月蘭州大學材料科學系研究生畢業並獲得物理學碩士學位。

1994年2月至1996年2月借調到國家教委港澳台辦公室工作。

1997年10月國家公派赴日本東北大學工學院材料化學方向攻讀博士研究生。

2001年3月博士畢業並取得工學博士學位。

2003年1月被聘為材料物理與化學方向教授、博士生導師、材料科學系副主任。

2004年1月被聘為材料物理與化學方向博士生導師。

2004年蘭州大學功能與環境材料研究所所長。

2006年12月蘭州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副院長。

研究方向

主要開展的研究方向有:

(1)真空紫外發光材料;

(2)多色長餘輝發光材料;

(3)白光照明用LED熒光材料;

(4)可見光響應光催化材料;

(5)低維發光材料的製備及表徵;極端條件下新材料的合成及表徵。

主講課程

本科材料物理和材料化學專業:《固體化學》、《無機材料製備》、《材料科學專題講座》。

研究生:《固體化學》、《晶體缺陷物理》、《陶瓷材料學》。

主幹基礎課:《固體化學》。

主要貢獻

王育華教授已發表SCI論文160餘篇。任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儀表材料學會第五屆理事會常務理事,中國稀土學會稀土發光專業委員會和中國物理學會發光分會第十屆委員會委員,《Journal of Nanoscience Letters》和《Journal of Spectroscopy and Dynamics》編委。國家自然基金、科技部國際合作項目、教育部博士點基金。日本秋田大學、大阪大學、東北大學客座教授,日本筑波物質結構研究所客座研究員。

研究工作:

完成本人主持的科技部國家重大基礎研究前期研究專項一項、科技部國家863計劃一項、國家自然基金一項、留學回國啟動基金一項、高等學校博士點基金一項、教育部科學研究重點項目一項等項目。

目前承擔的科研項目有:

(1) 橫項科研項目:2008.1-2010.12:多色長餘輝發光材料;

白光照明用LED熒光材料及可見光響應光催化材料。

(2) 甘肅省科技廳攻關項目:2008.1-2009.12:長餘輝發光材料;

(3) 廣東省教育部產學研結合項目:2008.1-2010.12:真空紫外發光材料;

(4)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09.1-2011.12:平板顯示用真空紫外發光材料;

(5) 教育部高等學校博士點基金:2009.1-2011.12:低維發光材料的製備及表徵;

(6)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2010.1-2013.12:無機發光材料

研究成果

迄今為止,在 《Appl. Phys. Lett.》, 《J.Appl.Phys》,《J. Electrochem. Soc.》,《J. Solid. State. Chem.》和《J. Mater. Res.》等國內外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120多篇,其中SCI 100篇,申請中國發明專利8項,現已授權5項。

專利名稱:一種真空紫外激發的紅色熒光材料及製備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真空紫外硼酸鹽熒光材料的製備方法;

專利名稱:Ba1-xMxMgAl10O17:Eu2+熒光粉的製備方法;

專利名稱:光致發光熒光粉的包覆處理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真空紫外激發的綠色硼酸鹽發光材料的製備方法;

社會工作

任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儀表材料學會第五屆理事會常務理事,中國稀土學會稀土發光專業委員會和中國物理學會發光分會第十屆委員會委員,《Journal of Nanoscience Letters》和《Journal of Spectroscopy and Dynamics》編委。國家自然基金、科技部國際合作項目、教育部博士點基金。日本秋田大學、大阪大學、東北大學客座教授,日本筑波物質結構研究所客座研究員。

獲獎記錄

2002年獲得教育部優秀青年資助計劃,2004年入選首屆"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006獲首屆甘肅省青年科技創新行動系列活動自然科技類一等獎[3]。2006年度獲甘肅省高校科技進步獎2等獎。2007年獲甘肅省自然科學基金三等獎。享受政府特殊津貼[4]。2008年獲得教育部寶剛優秀教師獎,2008年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2009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2010年獲得中國僑界創新人才貢獻獎[5]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