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王恩懷,男,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原籍江西省豐城市長湖鄉,1935年12月出生於景德鎮。從小隨父親王步(青花大師、陶瓷美術家)學藝作畫,後又師從劉雨岑先生("珠山八友"之一,陶瓷美術家)研習繪瓷技藝。1949年入省立陶瓷專科學校,學習陶瓷美術,1950年在家隨父王步學藝作畫,1954年就職於輕工部陶研所(現中國輕工業陶瓷研究所),從事陶瓷美術創作設計,1964年奉調景德鎮為民瓷廠,景德鎮紫蓮花網絡有限公司大瓷網藝術家庫陶瓷名家、任廠美研所名譽所長。1979年被授予景德鎮"陶瓷美術家"稱號,1993年被授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1]

王恩懷
王恩懷
原圖鏈接 來自360網
國籍 中國
職業 美術大師

目錄

藝術風格

王恩懷十分注重博取百家,吸取多方營養,融會貫通滋養自身。他清醒地認識到,無論是繼承傳統、師承前輩、師法自然而不等於創造。特別是時代的變通,描繪客體的變化以及自己藝術追求的發展,更需要做新的探索。藝術創作的形象來源於自然,但不等於自然,藝術的高層次更得力於藝術家主體的再創造。自然是上帝的作品藝術家則是自己藝術世界的上帝,應當按照自己對自然的感情和對藝術的追求,創造自我的世界。面對紛繁複雜、交錯網羅、層疊雜繁的自然景物,必須以敏銳的視覺去感受其中蘊含的美的要素,把握內在本質精髓。

王恩懷以新穎的構思、凝練的筆墨、深邃的內涵、雄渾的氣魄、超前的審美力,生趣盎然的意境和獨特的藝術手法,塑造了一個藝術天地的自我,他以自己的筆墨、當代人的思維,走進了自成一家的自由天地。

藝術平生

王恩懷在陶瓷藝術上獲得了很高的成就。近年,王恩懷的作品在國內各級陶瓷設計評比中,獲國家級獎4項、省、市級獎41項,有31種新產品、新花面投入生產,深受國內外人們的喜愛。如:1980,他創作的粉彩《牡丹玉蘭》獲全國陶瓷評比一等獎;《牽牛花》15頭咖啡具,獲景德鎮市首屆陶瓷美術"百花獎"一等獎;《荷花蜻蜓》5頭組合畫具,獲景德鎮市第二屆陶瓷美術"百花獎"一等獎;粉彩《茶梅竹》圖紋設計,在"景德鎮市向建國十周年獻禮作品"評比中,榮獲一等優秀作品獎;他的作品還多次被選送到國內外參加展覽,受到高度評價,他曾先後應邀赴香港、日本、澳門、新加坡等地參加"景德鎮陶瓷名家作品展",進行學術交流活動。他創作設計《山茶花》、《梅竹》、《紅白桃花》、《水仙》等花紙裝飾,被外交部確定為國家用瓷花面設計。

《景德鎮陶瓷》1989年第1期,在《名家名作》專欄中,對其人其作予以評介,發表了他的粉彩《錦牡》圓盤、青花《豐收時節》圓盤、青花《遠矚》圓盤。他在《中國工藝美術》、《裝飾》雜誌上發表作品多件。《景德鎮陶瓷藝術名人錄》川瓷都藝星》專版專題評介他的從藝道路和瓷藝作品。

路線轉變

1958年,大躍進開始,事業單位紛紛辦起工廠。王恩懷加入陶瓷研究所實驗工廠,參與製作國家用瓷。為了大規模製作,實驗工廠專門從陶瓷學院招收了三四個班的學生。王恩懷設計的瓷器,畫面主要為紅白碧桃,製作了杯、碗、碟、壺等上萬件作品。

1964年,王恩懷被調入景德鎮高級美術瓷廠("文革"時更名為"為民瓷廠"),負責釉上彩繪技術培訓,並成立了設計小組。1965年,瓷廠為參加廣交會擴大出口,指示設計小組設計各類日用陶瓷,提出了"設計為生產服務"的口號。

儘管這一時期的工作重心,從王恩懷熟悉並喜愛的藝術陶瓷轉為日用陶瓷,但他一點兒也不含糊,為咖啡具、碟、碗等50多種造型設計不同的花紙,每種圖案都根據器皿的造型和弧度量體設計,有時僅一個造型的花紙就要花幾個月繪製。首次參加交易會的瓷廠,提着8大籃瓷器來到廣州,並順利拿下廣交會第一單。

在為民瓷廠的30年間,王恩懷設計的國家用瓷、禮品瓷和出口瓷的造型畫面,受到高度評價,有的被外交部指定用於國家用瓷專用畫面,有的大批量生產向海外銷售,有的被國內外博物館、美術館珍藏。

參考資料

  1. 王恩懷簡介,陶瓷名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