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嗣
将门之后
公元714年7月,因吐蕃侵扰边境,唐朝派军队前往平定。先锋王海宾在此战中孤军深入,杀敌无数。其他将领因此对王海宾心怀嫉妒,不愿出兵相救,致使王海宾战死。之后,才全军出击,斩敌无数。
唐玄宗得知王海宾去世的消息后,特意将他九岁的儿子王训接入宫中,王训见到唐玄宗时,悲痛大哭,唐玄宗感慨地说:'这孩子好比是霍去病的遗孤呀,等日后长大了必是将才。'于是,唐玄宗收王训为养子,赐名'忠嗣',并将其养在身边。常与忠王李亨一起游玩。有一次玄宗和他论兵法,他“应对纵横,皆出意表”。[2] 长大之后的王忠嗣,性格沈稳刚毅,且精于用兵之道。唐玄宗和王忠嗣讨论兵法时,王忠嗣总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因此唐玄宗很欣赏他。唐玄宗的三子李亨也视王忠嗣为好友。
盛唐第一战神
公元733年,王忠嗣终于等到了一次建功立业的机会。他率领数百精骑突袭吐蕃军队,谁知吐蕃的首领正率领军队在郁标川练兵,见此情景,士兵们都想打道回府,但王忠嗣没有听取大家的意见,反而只身冲入敌阵,一下斩杀数千敌军。唐玄宗得知后很高兴,封他为左威卫将军。
同年,唐玄宗命王忠嗣攻取吐蕃新城,王忠嗣不负众望,一举攻下了吐蕃新城。之后,吐蕃派出大量兵队,打算收复新城,面对众多敌军,将士们心生恐惧。王忠嗣临危不乱,单骑杀入敌军,斩杀数百敌军,使吐蕃军队阵脚大乱,唐军趁机袭击其侧翼,再次打败吐蕃大军。唐玄宗大喜,封王忠嗣为左金吾卫将军同正员。
公元742年,王忠嗣率兵北伐,三战三胜,适逢突厥内乱,王忠嗣趁机出兵讨伐,打败突厥。次年,再次击败突厥和怒皆,突厥自此不敢再犯边境。[3]
公元746年,王忠嗣身兼河东、朔方、河西和陇右四镇节度,掌握无数劲兵重镇,指挥二十多万军队,可谓是'盛唐第一战神',此时王忠嗣的声望和权势无人可及。[4]
比安禄山更厉害的节度使
公元747年(天宝六年),玄宗晚年好大喜功。令王忠嗣攻吐蕃石堡城(今青海西宁市西南)。王忠嗣奏称,'石堡城地处险要之地,而且吐蕃倾尽全力守卫此地,而我军千里迢迢赶往石堡城时已疲惫不堪,若再攻城,势必会牺牲数万将士,还是先让士兵们休养生息,等机会来临时再去攻打石堡城。'唐玄宗听了之后很不高兴。
之后,董延光向唐玄宗献计,称自己有办法能攻下石堡城。于是唐玄宗命王忠嗣率兵接应董延光,无奈之下,王忠嗣只好答应。
李光弼前来劝说王忠嗣,希望他竭力攻城,并对三军悬以重赏以激励士气,因为李光弼知道,若此战若是失败,唐玄宗势必会怪罪于王忠嗣。
王忠嗣对李光弼说:'我的初愿并不是追求显贵。如今倾尽全力去攻打一个石堡城,就算是攻下了也不能遏制住敌人,若是没有得到石堡城也不会对国家产生危害,我王忠嗣是不可能牺牲数万士兵的性命来换取自己的功名利禄的。'
遭谄获贬
董延光果然未能攻下石堡城,他却恶人先告状,将兵败的责任都归咎在王忠嗣身上。李林甫向来嫉妒王忠嗣,于是趁机命魏林在唐玄宗面前诋毁王忠嗣,称王忠嗣曾公然说:'我少年时和太子李亨一起生活,我愿辅佐他。'
唐玄宗闻言勃然大怒,认为王忠嗣有谋逆之心,命三司审讯王忠嗣,驰骋沙场的王忠嗣险些死于狱中。幸好哥舒翰极力为王忠嗣求情,唐玄宗这才放了王忠嗣,将其贬为汉阳太守。
公元749年,四十五岁的王忠嗣因抑郁愤懑而暴死,年仅45岁。宝应元年,追赠兵部尚书。[5]
若他不死安禄山不敢造反
王忠嗣还活著的时候,曾不止一次上疏唐玄宗,称安禄山总有一天会犯上作乱,但唐玄宗都置之不理。
公元755年,也就是王忠嗣去世后的第六年,安史之乱爆发,大唐盛世一去不复返,不知当长安失陷,唐玄宗逃到马嵬坡的时候会不会想起王忠嗣。[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