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王俊义(鄱阳一中)

王俊义:1935年生,汉族,鄱阳人。中学高级教师。195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班。任职于鄱阳县第一中学。现已退休。

王俊义,男,1935年生,汉族,鄱阳人。中学高级教师。195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班。现任职于鄱阳县第一中学[1][2]

原图链接鄱阳一中。

目录

履历及业绩

主要简历:

 
原图链接鄱阳一中。

11周岁小学毕业;14周岁鄱阳中学初中毕业;1952.8毕业于鄱阳中学高中部;1956.8毕业于中财矿冶学院冶金系本科;因各科成绩优秀,帮被组织上选拔到中国科学院做科技副博士研究生,以后到鄱阳钢铁厂鄱阳磷肥厂工作,1979.2由组织上调到鄱阳一中任教师。[3][4]

主要业绩

多年从事中学化学教育教学工作,兢业业,勤勤恳恳,培养出了大批有用人才,为祖国的科教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发表多篇论文。[5]

代表作

代表作有《关于铝电解槽连续加料的装置》(1959.1,独立完成),早已在全国铝厂推广使用。[6]

《怎样除去铁水中的有害杂质?》(1963.9独立完成)在上海市推广使用;

《三用肥的生产与功效》(1994.1独立完成新产品)解决了国内外众多专家教授从未解决的科技难题.刊登在1994.1.18日报上,等待推广使用,以便转化为生产力。

70年代为鄱阳磷肥厂设计的高炉,组织上领导上评价:全国第一。在上饶地区南昌市推广使用。同等条件对比,其经济效益多创造产值超超过一个亿(人民币)。[7]

重要建议

根据报载,到2003年长江三峡二期工程,第一批水轮发电机组并网发电,那时候,水力变成电力,电力可以变成三用肥,三用肥变成粮食;即水力转变为粮食,这对发展国民经济,增强国力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战略意义。

湖北省荆襄钟祥宣城等地有露天开采的大型磷矿,它是生产三用肥的主要原料,再加上三峡的水力发电,那将是祖国粮仓,真正可以实现"湖广熟、天下足"。这样一来就可以解决我国十二亿人口吃饭总是了。

为此,建议现在就着手筹建三用肥厂,用电炉法生产三用肥,厂址应选在湖北荆襄等地,靠近磷矿资源,先建小厂,取得生产经验和先进的经验技术指标后再建大厂,实现从小到大,由少到多,逐步扩大为三用肥集团公司,成立联合企业,从原料到产品--三用肥将是二十一世纪的主要化肥。[8]

荣誉

1、《江西省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名录,事业卷》P253;

2、《中国专家大辞典6卷》P1537;

3、《世界名人录》入编电脑编号为XM-W1002。以上入选入编均有单位公章和多种证书。[9]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