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犍为郡,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设立,初只领“南夷”之夜郎地两县,元鼎六年(前111)平南夷并设牂牁郡后领县十二。是中国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及地名,出自《史记》、《华阳国志·蜀志》记载。

目录

史书记载

地理

按《汉书地理志》记载:犍为郡,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设立,领县十二。

十二县

武阳(今四川彭山)、南安(今四川乐山)、僰道(今四川宜宾市区)、江阳(今四川泸州)、牛鞞(今四川简阳)、资中(今四川资阳)、符县(今四川合江)、南广(今四川珙县付家坝)、朱提(今云南昭通、鲁甸)、(今云南宣威)、堂琅(今云南东川、会泽、巧家)、汉阳(今贵州赫章、威宁)。

历史变革

公元前

关于犍为郡的治所,《华阳国志·蜀志》记:“犍为郡,孝武建元六年置,时治鄨(今贵州遵义绥阳),其后县十二,户十万。鄨,故犍为地也。”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移治南广县,昭帝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再迁治僰道城(今四川宜宾市市区)。

王莽时改犍为郡为“西顺郡”,徙治于武阳(今四川彭山),仍领前述十二县[1]

公元

东汉时,僰道仍为犍为郡治,领县有:武阳(彭山)、资中(资阳)、牛鞞(简阳)、南安(乐山)、僰道(宜宾市)、江阳(泸,州)、荷节(即,符县,台江县台江镇镇南南关)、汉安(内江市镇镇南关)、南广、犍为属国:朱提县(昭通)、汉阳县(贵州西威宁县)。

三国时,犍为郡属蜀,郡治僰道。领县五:武阳(彭山)、南安(乐山)、僰道(宜宾市)、资中(资阳城关镇)、牛鞞(简阳简城镇绛河北岸)。

东晋时,犍为郡郡治仍在僰道。领县有:武阳、南安、僰道、资中、冶官(安帝义熙十年(414年)分南安县地置。今仁寿县东南汪洋乡(旧名汪安场)开刊(或作开邦县。东晋置。今洪雅县西罗坝乡)。

南齐时,犍为郡郡治为僰道。南齐末,东昏侯永元三年(501年)南安郡及所领南安、华阳、白水、乐安、桓道五县侨治于犍为郡所辖的冶官县。领县五:僰道、南安、资中、冶官、武阳。

梁武帝大同十年(544年)改置六同郡。领县二;僰道县(今宜宾市)为州、郡治;南广县(今宜宾市郊南广镇)。属戎州。

隋开皇三年(583)废六同郡。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罢戎州复置犍为郡,治地不变。

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又复置为戎州,迁治南溪,太宗贞观中迁还僰道。

查考地图可知,西汉时期,犍为郡的治所均不在宜宾西南。如鄨(今贵州遵义)在宜宾东南;南广在宜宾正南;僰道即今宜宾市区。只有犍为郡十二个属县中的朱提(今云南昭通)、堂琅(今云南巧家、鲁甸)在宜宾西南,但仅仅是属县而非治所。至于王莽时将犍为郡改名为“西顺郡”,将郡治所迁于武阳(今四川彭山),则位于今宜宾西北[2]

视频

犍为郡 相关视频

犍为古郡花果溪航拍视频二
请你欣赏犍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