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牛街彝族鄉位於縣城南端,屬「三州四縣」交匯區,是近代民族英雄李文學的故鄉,也是全省40個革命老區鄉鎮之一,這裡有一個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李文學彝族農民起義遺址,有一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大帥府,有一個州級自然保護區-天生營。 全鄉居住分散,山高坡陡、箐深水寒,基礎設施落後,交通不便、信息不靈,農民生產生活條件較差,是一個典型的集老、少、邊、窮為一體的山區農業鄉[1] 。牛街彝族鄉轄11個村委會、145個村民小組、296個自然村,有國土面積256.68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積18286畝,人均占有耕地0.92畝;境內居住着漢族、彝族、白族、傈傈族、拉祜族、納西族等6個民族,其中漢族有13484人,占66%,彝族有6930人,占33.9%,白族傈傈族、拉祜族、納西族4個民族共有24人,占0.1%。

中文名 牛街彝族鄉

行政區類別 鄉

所屬地區 雲南大理彌渡

面 積 國土面積256.68平方公里

下轄地區 牛街彝族鄉轄11個村委會、145個村民小組、296個自然村

氣候條件 典型的立體氣候

著名景點 李文學彝族農民起義遺址

車牌代碼 雲L

方 言 漢語、彝語、白族話


目錄

地理環境

雲南省大理州彌渡縣牛街彝族鄉,牛街彝族鄉位於縣城南端,東與楚雄州南華縣毗鄰,南與思茅地區景東縣接壤,西與南澗縣交界,北與本縣德苴鄉相接,屬「三州四縣」交匯區,是近代民族英雄李文學的故鄉,也是全省40個革命老區鄉鎮之一,這裡有一個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李文學彝族農民起義遺址,有一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大帥府,有一個州級自然保護區--天生營。

行政區劃

全鄉有國土面積256.68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積18286畝,人均占有耕地0.92畝;轄牛街、康郎、大橋、樹密、梅紅、保邑、馬安、龍街、榮華、木掌、團結11個行政村,145個村民小組 ,296個自然村。

人口民族

2019年末全鄉總人5408戶19924人,其中女性9561人,男性10363人,農業人口5286戶19620人。勞動力資源13302人。境內居住着漢族、彝族、白族、哈尼族、傈僳族、拉祜族、納西族、布朗族、蒙古族等9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7491人,少數民族占比37.60%。人口密度75.5人/平方公里[2]

自然地理

牛街彝族鄉境內群山巍峨,森林茂密,鬱鬱蔥蔥,「V」型谷壑交錯,海拔1340-2765米,其中海拔最低點是康郎中和地村從低熱河谷到冷涼高寒山區,立體氣候明顯,年平均氣溫12.3-19.2℃,無霜期285-322天,年降雨量676-1241毫米。多類型的氣候,造就了多種生物適宜生長的環境,利於農業生產的綜合發展,畜牧業、林果業開發潛力較大。特色產品有泡核桃、香菌、蓯蓉、黑肉土雞、花椒、紅花,名貴藥材等。另外,牛街鄉境內還有豐富的水利資源,開發中小型水電站潛力較大。

農村經濟

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859萬元,比上年增10%,實現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79萬元。主要農產品產量:2006年糧食產量9053噸,烤煙產量11800百公斤,蔬菜產量1431噸,油料產量4026百公斤,水果產量1027.8百公斤,糧煙比例9:1。2006年完成農業總產值7080萬元,比上年增長12.56%,其中農業產值3327萬元,林業產值955萬元,畜牧業產值2460萬元(年末生豬出欄26786頭,羊出欄15420隻,牛出欄2491頭,雞、鴨、鵝家禽等出欄102736羽),漁業產值8萬元。年末耕地面積18286畝,人均占有耕地0.89畝,農民人均產糧442公斤。牛街鄉2006年義務植樹2萬株,國土面積26296公頃,其中,林業用地面積18750.7公頃,占國土面積的71.3%,人均林業用地13.7畝,森林覆蓋面56.07%,林木覆蓋面68.26%。2006年林業產值1000多萬元,占總產值的20.6%。根據2006年森林資源二類調查結果,牛街鄉林業用地面積281260.5畝,其中,集體林278620.5畝,國有林2640畝。集體林按地類分為有林地217998畝,疏林地175.5畝,灌木林地47494.5畝,未成林造林地11497.5畝,宜林地1455畝;按森林類別(分類經營區劃)分為公益林155476.5畝,商品林123144畝。原「兩山」到戶面積244667.8畝,共管山24084.1畝,退耕還林9868.6畝。此次林改共涉及11個村委會、145個村組、4226戶、19945人。

特色產業

牛街彝族鄉一方面大力培植壯大傳統支柱產業烤煙、畜牧業、核桃,形成財政增長、農民增收的支撐點。在煙葉生產收購中,擴大種植面積,優化區域布局,推廣運用等高線開墒、地膜覆蓋等各項科技措施,新建水窖、標準化烤房,舉辦煙葉烘烤技術培訓,提高煙葉質量。2005年,煙農總收入達1598萬元,人均增收757元,實現稅收260萬元;同時,充分利用豐富的草山草場資源優勢,實行產業化發展生豬和肉牛養殖業。加大畜品種改良力度,推廣科學飼養技術,在牛街、康郎、大橋、梅紅、團結、馬鞍村委會推廣雜交生豬改良技術,發展生豬養殖業;走一戶帶多村、多村成基地的路子,在保邑、團結村委會大力種植牧草紫花苜蓿,推廣青貯氨化飼料,扶持肉牛養殖示範村、示範戶,擴大肉牛養殖規模,全鄉畜牧業年產值達1640萬元;發揮氣候、土壤、海拔、水利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優勢,抓住退耕還林和被列為大理州核桃基地的機遇,掀起栽種核桃高潮,全鄉核桃種植面積達4萬多畝,核桃年產值達396萬元,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經濟來源。另一方面,積極培植新興產業蠶桑、紅花、生態茶、無公害反季蔬菜,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指導桑農科學管理2239畝桑樹,指導養蠶技術,提供蠶藥蠶具服務,桑農栽桑養蠶年收入3.88萬元;瞄準紅花和紅花油暢銷的市場前景,結合紅花耐乾旱的特點,在低海拔地區種植紅花4000畝,紅花年產值240萬元;在高海拔冷涼地區改造老茶園,建設生態茶園,建成生態茶園3691畝,發展生態茶葉,提高茶葉的品質和效益;發揮立體氣候明顯的優勢,在保邑、榮華、木掌等氣候冷涼的村委會種植白芸豆和反季馬鈴薯、白菜、蠶豆,在大橋、康郎、牛街等低熱河谷地區種植冬早蔬菜,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視頻

彝鄉彝韻:民族花開向未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