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梔子·
焦梔子(Gardenia jasminoides),又名木丹、鮮支、卮子、越桃、水橫枝、支子花、枝子花、山梔花、黃雞子、黃荑子、黃梔子、黃梔、山黃梔、玉荷花、白蟾花、大紅梔、山枝子等,
常綠灌木,高達2m左右,白花有芳香,花期5~7月,果期8~11月,屬茜草科梔子屬植物。
目錄
形態特徵
常綠灌木,高達2m。葉對生或3葉輪生,葉片革質,長橢圓形或倒卵狀披針形,長5~14cm,寬2~7cm,
全緣;托葉2片,通常連合成筒狀包圍小枝。花單生於枝端或葉腋,白色,芳香;花萼綠色,
圓筒狀;花冠高腳碟狀,裂片5或較多;花單生枝端,芳香;萼管倒圓錐形,有棱,
裂片線形,花瓣成旋轉卷形排列,花開時成高腳杯狀或碟狀,5~6裂,初為白色,
後變為乳黃色;雄蕊與花冠裂片同數;子房1室。果卵圓形,黃色,為肉質果;有翅狀縱棱5~8條;種子多數。子房下位。花期5~7月,果期8~11月。
分布範圍
全國大部分地區有栽培。南方各地有野生,生于山坡,路旁。
藥材主產浙江、江西、福建;此外,四川、湖北、雲南、貴州、江蘇、安徽、廣東、廣西、河南等地亦產。
主要價值
山梔的葉、花、果實及根均能入藥,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涼血的功效。
山桅子葉:用於跌打損傷。用鮮葉搗成糊狀敷於患部,可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其汁洗疳痔療,散毒瘡。常用鮮品30—120克。
山梔子花:清肺、涼血。用花三朵與蜂蜜少許同煎服,治肺熱咳嗽,吐黃痰。用花數片,焙乾末吹鼻治鼻血不止。
果實、根:治熱性病虛煩不寐、黃魚、淋病、目赤、咽痛、血痢、衄血、尿血、熱毒瘡瘍、扭傷腫痛等。常用量:
干品6—12克或鮮品倍量。山桅果實為黃疸型肝炎要藥,常與茵陳、大黃配伍。治扭挫傷,
先將振子搗碎,研成粗粉,以溫水調成糊狀加入少許酒精,包敷傷處,3—5天更換一次,腫脹明顯者隔天換一次,骨
折者不宜使用。凡用於止血,須將根子碾碎置於鍋內用武火炒至焦糊色,取出,放涼,即可使用,稱焦根子。
治熱病虛煩不眠,黃疸,淋病,消渴,目赤,咽痛,吐血,衄血,血痢,尿血,熱毒瘡瘍,扭傷腫痛。
性味歸經
苦,寒。
①《本經》: "味苦,寒。"
②《別錄》:"大寒,無毒。"
③《醫林纂要》: "苦酸,寒。" 入心、肝、肺、胃經。
①《湯液本草》:"入手太陰經。"
②《雷公炮製藥性解》:" 入心、肺、大小腸、胃、膀胱六經。"
③《藥品化義》:"入肺、胃、肝、膽、三焦、胞絡六經。"[1]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2~4錢;或入丸。外用:研未調敷。
用藥忌宜
脾虛便溏者忌服。
①《本草匯言》:"吐血衄血,非陽火暴發者忌之。"
②《得配本草》:"邪在表,虛火上升,二者禁用。"
處方名
山梔、山梔子、梔子、枝子、支子、生梔子、生山梔、山梔仁、山梔子仁、炒梔子、炒山梔、焦梔、焦梔子、焦山梔、姜梔子、黑梔子、黑山梔、梔子炭等
處方中寫梔子、枝子、支子、山梔、山梔子均指生梔子。為原藥材去雜質碾碎生用入藥者。
炒梔子為淨梔子用文火炒至金黃色入藥者。
姜梔子為淨梔子用薑汁拌勻,吸乾後再用文火炒至金黃色入藥者。
黑梔子又稱梔子炭。為淨梔子用武火炒至黑褐色,存性,噴灑清水滅盡火星,取出晾乾入藥者。
蕉梔子為淨梔子用大火炒到焦糊色入藥者。
參考文獻
- ↑ 山梔的功效作用:涼血止血 瀉火除煩 泄熱利濕,推薦這個食療方,中醫科醫生馬小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