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帽子
烏帽子 |
---|
烏帽子是平安時代至近代和服的一種黑色禮帽,所以又名平安烏帽。它可能由中國漢服的高屋烏紗帽演變而成。早期使用薄絹製作,後來變為紙製,黑漆塗在表面。庶民則使用麻織成。本來為男性使用,後來舞白拍子的女性(遊女、藝妓)也戴著烏帽子。烏帽子本來是上層公卿的服飾,平安時代以後普及到了民間。從鐮倉時代開始,烏帽子越高表示身份等級越高。在日本中世,武士剛剛成年之時,就會邀請一定與家族有關的特定人物為其行元服禮並戴烏帽子。[1]
目錄
歷史意義
烏帽子可以追溯到中國南朝。「帽,古野人之服也。董巴云:「上古穴 居野處,衣毛帽皮。」以此而言,不施衣冠明矣。案宋、齊之間,天子宴私,著白高帽,士庶以烏,其制不定。或有卷荷,或有下裙,或有紗高屋,或有 烏紗 長耳。後周之時,咸著突騎帽,如今胡帽,垂裙覆帶,蓋索發之遺象也。又文帝項有瘤疾,不欲人見,每常著焉。相魏之時,著而謁帝,故後周一代,將為雅服,小朝公宴,咸許戴之。開皇初,高祖常著 烏紗帽 ,自朝貴已下,至於冗吏,通著入朝。今復制白紗高屋帽,其服,練裙襦,烏皮履。宴接賓客則服之。 戴帽子者稱烏帽子,被戴帽者稱烏帽子。在現代日本,烏帽子是神社中神官和相撲比賽裁判,立烏帽子雖然輕到直接綁在髮髻上就可以固定,然而也因為高度較高,加上日本的建築物較為低矮,尤其是屋樑上還會掛上一些下垂的竹簾等飾物,所以戴著立烏帽子在生活上會有一些不方便。因此也就演變出向下折的烏帽子,如風折烏帽子、侍烏帽子、舟形侍烏帽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