爐鈞釉鋪首耳壺
藏品簡介
藏品鑑賞
爐鈞釉鋪首耳壺,清雍正,高23.5厘米,口徑9.5厘米,足徑10厘米。
壺仿青銅器造型。撇口,束頸,豐肩,腹下漸收斂,高圈足外撇。肩部置對稱象耳銜環,俗稱「鋪首」。口、肩、腹、脛部凸起弦紋。通體施爐鈞釉,釉質凝厚,釉色以深藍與淺藍為主色融熔於一體,流動自然,形成長短不一的垂流條紋,色彩斑駁。外底陰刻篆書「雍正年制」雙行四字款。此壺造型古樸,釉色素雅,其肩部以象耳裝飾,寓意太平吉祥。
爐鈞釉是清代雍正時期景德鎮御窯廠創燒的一種瓷器顏色釉,盛行於乾隆時期。因史籍中有「爐鈞一種,乃爐中所燒」的記載,故稱「爐鈞釉」。其工藝是先以高溫燒成瓷胎,掛釉後於低溫彩爐中二次焙燒成器,釉面呈現紫紅、月白、蔥綠等色,因釉面流動,多種釉色融熔於一體,有的藍中帶紅色斑點,有的青藍色中閃現點點藍斑,頗顯華美。
藏館介紹
故宮博物院,簡稱故宮或北京故宮,是位於中國北京紫禁城內的博物館。其前身是明清兩代皇宮紫禁城。[1]
民國元年(1912年)清帝溥儀退位後仍居於宮內。至民國十三年(1924年)十一月五日,黃郛攝政內閣公布修正清室優待條件第五條,廢除皇帝尊號,請廢帝溥儀出宮。政府代表李煜瀛、京 師警衛司令鹿鍾麟、警察總監張璧,於六日接管皇宮,封存文物。後經攝政內閣核准,經一年之整理,故宮博物院於民國十四年國慶節(1925年10月10日)正式成立開幕。[2]它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始建於明成祖朱棣永樂四年(1406年),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藏品也主要是以明、清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為基礎。2012年單日最高客流量突破18萬人次,全年客流量突破1500萬人次,可以說是世界上接待遊客最繁忙的博物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