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鼠(于堅詩歌)
作品原文
不請自來的小壞蛋
在我房間裡建立了據點
神出鬼沒 從來不打照面
晚上在電視裡看到你的大名
和唐老鴨並列 方知你是明星
我再也不得安寧了
灰鼠已來到我的房間
像是一個瘤子 已長在我身體內部
多次去醫院透視 什麼也沒有查出
我的饅頭被鋸掉一半
我的大米有可疑的黑斑
到底作案者是誰
我開始小心翼翼 豎耳諦聽
聽聽衣櫃聽聽地板
我當然搜到那細小而堅硬的聲音
可我無法斷定
你小子是在咬我心愛的襯衣
還是在啃外公留給我的古玩
你總是輕溜溜地走動
似乎出於對我的關心
從前外祖母也喜歡如此
在深夜 悄悄下床 關好風中的窗子
你在蛋糕上跳舞 在藥片上撒尿
把我的好書咬得百孔千瘡
但畢竟你不知道什麼會響 什麼不會
於是撞翻瓷器 又跳過某個高度
居然造成一回地震
嚇得我從夢中逃出 踮起腳尖
又不能勃然大怒
還必須幹得比你更輕
從床頭摸到書架 擔心着被你聽見
似乎你正在寫作 不能打擾
我比你笨拙 終於撞倒了椅子
我惶惶然東張西望 顯得心中有愧
其實你小子或許已酣然睡去
喝了牛奶 換了一個套間
你在暗處 轉動着兩粒黑豆似的眼珠
看見我又大又笨 一絲不掛 毫無風度
你發現我在夜裡的樣子
你保持沉默 這一點和父親不同
這種品德 使我深覺難堪
我終於不能忍受 亂敲亂捅
找決定徹底搜查 把你逮捕 處死
但一看到周圍這些龐大無比的家俱
那些隱藏在無數什物中的掩體
我就心煩意亂 茫然失措
只好放棄行動
外面都以為我獨處一室
必定神清思靜 潛心學問
其實我擔驚受怕 避免出門
一下班就匆匆回家
一進門就打開柜子 打開箱子
檢查那個不露聲色的傢伙
又幹了些什麼勾當
作者簡介
于堅,男,1954年8月8日,出生於昆明。雲南師範大學文學院任教。80年代成名,為「第三代詩歌」的代表性人物,強調口語寫作的重要性。[1]
于堅幼時因病致弱聽,14歲輟學。16歲「文革」時期,學校停課,國家分配進入工廠當工人9年。16歲後當過鉚工、電焊工、搬運工、宣傳幹事、農場工人、大學生、大學教師、研究人員等。20歲開始塗鴉寫詩,25歲首發作品。
1983年與同學發起銀杏文學社出版《銀杏》。1984年畢業於雲南大學中文系。1985年與韓東等人合辦詩刊《他們》。1985年與詩人韓東、丁當等創辦《他們》文學雜誌。1986年發表成名作《尚義街六號》。[2]
著有詩集:《詩六十首》、《對一隻烏鴉的命名》、《一枚穿過天空的釘子》(台北)、《作為事件的詩歌》(荷蘭語版)、《飛行》(西班牙語版)、《棕皮手記》、《雲南這邊》、《于堅的詩》、文集《棕皮手記》、《元創造》(詩集,2006年比利時根特大學出版)。
于堅不僅是一位優秀的詩人,散文創作也令人矚目,從上世紀90年代的《棕皮手記》到近年的《相遇了幾分鐘》,于堅向我們展示了詩人的另一種言說方式:睿智、博學、平易、多言。《隴上行》和《印度記》,是他近兩年的散文代表作,不但保持了早期散文那種在日常生活中發現詩意的特點,還強化了在歷史話語中發現日常性的特點。于堅的散文題材廣泛,語言自由,心接古今。他將口語和書面語交替使用,使得他的敘述和描寫,在體驗和經驗、現實和歷史之間來回巡遊、自由穿梭,堪稱當代散文精品。
他的生活依舊保持着普通人的一般水平,他並沒有從文學中獲得財富。在雲南昆明,每天上午寫作,不超過2000字,在靜靜的寫作中,于堅卻堅守着風起雲湧的80年代理想主義在他身上的烙印。于堅、韓東拉起大旗的《他們》和非非、莽漢、《傾向》、海上詩群一起,都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