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燒莊戰役
背景
清朝末年的甲午戰爭,結果由大日本帝國獲勝。清國與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割讓台灣予日本;而在台灣當地,不願接受日本統治的士人成立了台灣民主國,邱鳳揚是當時的客家人領袖,他號召成立了六堆客家義軍,六堆的「堆」通「隊」,指右堆、左堆、後堆、中堆、先鋒堆、前堆,共同對抗日軍。六堆義軍在本戰之前,已於茄苳腳(今屏東縣佳冬鄉)與日軍戰鬥過,因為武裝與訓練均遠遠落後日軍而敗退。
1895年10月20日,台灣民主國大總統劉永福陣前逃亡至廈門[1]。10月21日,台南開城投降,邱鳳揚決意南撤至火燒莊(後稱長興村),他計劃在該地進行最終抵抗。在當時,屏東平原仍有平埔族的台灣原住民武裝力量,但因為平日與客家人有宿怨,故此役時平埔族支持日軍,六堆義軍形成孤軍抵抗的局面。
戰鬥經過
1895年12月25日,日軍南下途經磚仔磘、下淡水溪、穿阿猴街抵達火燒莊,與邱阿六(即邱鳳揚)對戰。六堆義軍奮力抵抗擊退敵軍,於是日軍於次日使用山炮轟擊村莊,並放火燒民房,最終全村陷入一片火海,六堆義軍至此瓦解。
據戰後日方統計,火燒莊連帶燒毀了老潭頭莊、新潭頭莊、侖上莊、香櫞腳(今屏東縣長治鄉香楊村)等村莊,焚毀計三百餘戶民家,僅四、五戶倖存,死亡人數合計約250人。
紀念
中華民國前監察院長于右任得知此史,曾做一首頌詩:「氣與河山壯,名爭日月光,煌煌民族史,照耀火燒莊。」;1968年萬巒國中興建時挖出了多具無主屍骨,經查為當年死者被埋葬處,後移至當年戰場奉祀;1995年,由當年義軍的後代子孫立碑紀念此事[2],當年戰場現為紀念公園。
視頻
火燒莊戰役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1895年10月21日 台南失陷在即 劉永福內渡大陸,歷史上的今天,2005-9-27
- ↑ 桃園平鎮為120年前抗日先人立碑 ,搜狐, 2015-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