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舊鐵橋
潮州舊鐵橋位於台灣屏東縣潮州鎮,為縣定古蹟,屹立在東港溪近百年,於1920年竣工,同年潮州鐵路通車,潮州郡設立。潮州舊鐵橋為週邊地方帶來便捷交通,促進糖業與商業蓬勃發展,乘載東港溪以南的歷史記憶,其圓形橋墩反映流體力學概念,造型特殊,線形優美,與1914年正式啟用的國定古蹟下淡水溪鐵橋屬於同一時期作品,是臺灣鐵路發展史的重要見證。
[1]
目錄
沿革介紹
屹立於東港溪已達95年的潮州舊鐵橋,於大正9年(1920年)竣工,同年潮州鐵路通車,並設立潮州郡。潮州舊鐵橋為屏東中部地方帶來便捷交通,促成糖業和商業的蓬勃發展,並見證日本統治時期的政經實力,承載著東港溪以南,社會、經濟、文化發展之歷史記憶。[2]
潮州舊鐵橋從一九二零年啟用,至二零一三年高架鐵路通車後才功成身退,至今已有近百年歷史。自東港溪舊鐵橋2013年退役,屏東縣政府主動提出認養以來,民間團體多次提報縣府,盼將鐵橋登錄文化資產,卻始終未能排入審議程序。 建於日治時期的東港溪舊鐵橋,下部結構十餘座柱狀紅磚橋墩,學者認為應為「糯米石灰橋」,表面以弧形紅磚堆砌,內部可能是木樁和石塊,當初的設計,除了美觀,可能也有減少橋墩遭河水沖刷侵蝕的考量。 [3]
溝通不良施工不當引發公民反彈
2016年縣府為了活化舊鐵橋,將鐵道規劃為自行車道,但過程中不僅沒有任何地方文史社團、民眾參與,更屢屢發生破壞建築體結構、施工細節不透明等爭議。潮州舊鐵橋因為非文化資產,縣府在施作自行車道的過程當中,無「法」可管,所以鐵橋被漆上橘紅色,橋台底座也因施工不慎而慘遭油漆污染,鐵橋基座及橋台護坡都被器具破壞,這不應該是有近百年歷史的古蹟該受到的待遇。[4]
屏東縣政府在施作自行車道的過程當中,出現了鐵橋的重新上色與古蹟落差過大、橋台底座也因施工不慎而慘遭油漆污染,更令人感到痛心的是鐵橋基座及橋台護坡皆被直接器具破壞、枕木也被任意抽換丟棄於溪流旁邊…等情形,此非具有近百年歷史的古蹟該受到的待遇;再者,屏東縣政府工務處在進行任何施工的過程中,並未向地方公所及居民召開任何型式的說明會,逕自規劃施工,以致破壞重要的文化資產。有鑑於此,潮州舊鐵橋活化保存聯盟表達針對鐵橋應「先保存、再活化」的立場,且後續如有任何規劃及施工內容,需與民眾達成共識後才可執行之訴求。[5]
「潮州舊鐵橋活化保存聯盟」三大訴求爭取
潮州舊鐵橋施作自行車道的過程,引發當地文史工作者不滿,組成了「潮州舊鐵橋活化保存聯盟」,聯盟也向縣府提出三項訴求,包括指定潮州舊鐵橋為正式古蹟、恢復鐵橋樣貌、建立民眾參與平台,並希望在文資審議之前讓大家聽見他們的聲音。鐵路局原欲報廢拆除潮州舊鐵橋,縣府知道舊鐵橋承載歷史情感,所以透過科學分析,辦理二維水理分析,證明雙橋同時存在不影響新橋安全,才讓這座百年老鐵橋保留下來,之後向體育署爭取到兩千五百萬元,利用這座鐵橋興建銜接跨越東港溪的自行車道,縣府保留舊鐵橋的態度相當明確,會尊重並遵守文資審議委員的審議結果。 [6]
2016年納入屏東縣定古蹟之一
潮州舊鐵橋屹立在東港溪近百年,於1920年竣工,同年潮州鐵路通車,潮州郡設立。潮州舊鐵橋為週邊地方帶來便捷交通,促進糖業與商業蓬勃發展,乘載東港溪以南的歷史記憶,其圓形橋墩反映流體力學概念,造型特殊,線形優美,與1914年正式啟用的國定古蹟下淡水溪鐵橋屬於同一時期作品,是臺灣鐵路發展史的重要見證。縣定古蹟潮州舊鐵橋範圍包括橋樑本體、兩側引道、引道護坡。2016年屏東縣政府昨天宣布通過9項文化資產,包括先前被批評遭到破壞的潮州舊鐵橋、排灣族望嘉舊社人頭骨架、頭骨塚等都列入縣定古蹟,另外,海豐三山國王廟的巡男丁,也列入縣定民俗。通過的9項文化資產分別是3處縣定古蹟:「排灣族望嘉舊社人頭骨架、頭骨塚紀念碑」、「排灣族望嘉舊社人面浮雕祭屋」、「潮州舊鐵橋」;2處歷史建築:「恆春張家北門祖厝」、「新埤玉環善牧天主堂」。縣定民俗及有關文物4項:來義白鷺maljeveq(祖靈祭)、來義高見maljeveq(祖靈祭)、來義望嘉pusau(送祖靈)、海豐巡男丁(燈)。[7]
視頻
【潮州舊鐵橋】
【【獨家】百年歷史毀!潮州舊鐵橋「走鐘」變橘紅色】
參考文獻
- ↑ 潮州舊鐵橋 屏東縣潮州鎮公所
- ↑ 【連署】搶救潮州百年舊鐵橋-留給子孫美好文化資產公民行動
- ↑ 百年東港溪鐵橋硬蓋單車道 損文資價值專家無奈 台灣環境資訊中心
- ↑ 潮州舊鐵橋爭列文化資產 明天審查自由時報
- ↑ 文化資產潮州舊鐵橋戶外記者會 阿猴新聞網
- ↑ 百年建物白變紅 中國時報
- ↑ 屏東縣政府審議通過「望嘉舊社人頭骨架」等九項文化資產 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