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海路街道
濱海路街道 |
中文名 : 濱海路街道 所屬地區:山東省煙臺市萊山區 |
濱海路街道,隸屬於山東省煙臺市萊山區,地處萊山區中北部,東瀕黃海,東南與解甲莊街道接壤,南與萊山街道相連,西連初家街道,北與黃海路街道毗鄰,轄區總面積23.35平方千米。 2011年末,濱海路街道轄區總人口27114人。 1999年9月,撤初家鎮,分設濱海路街道。 截至2020年6月,濱海路街道轄10個社區、6個行政村, 街道辦事處駐金橋社區。 2011年,濱海路街道完成地方財政收入1.9億元,比上年增長5.8%。人均財政收入7007元,比上年增長5%。農民年人均純收入12017元。 [1]
目錄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濱海路街道北部為平原區,南部為丘陵和山地。主要山脈有金斗山,海拔179米。
水文
濱海路街道境內河道屬季風區雨源型河流,有逛盪河,又名「浪蕩河」,它發源於奇山、大王山、塔頂諸峰之下,匯集溪澗之水聚為東、西二源。東源起初家辦事處福臨夼村南,向南注入廟後水庫,又南行至溝北村東,匯入鳳凰山水庫;西源出自遠陵夼西北,東南流經陳家村東,又南行至溝北、大郝家之間,也匯入鳳凰山水庫。二源匯合之後,繼續南流,成為初家街道河東、河西兩村界河。如曹家村南,轉向東南,至初家街道宋家莊村東南,折而向東,進入濱海路街道於家灘社區南,又折向東北,穿過金橋社區東公路大橋,繼續北行經觀海路注入黃海。途經濱海全長約4千米,為主要泄洪通道。因古時每當海潮暴漲,潮水溯此河逆流而上,可以倒至孫家灘一帶與南賀、北賀,故得「浪蕩」之名。
人口
2010年末,濱海路街道轄區總人口55992人。 2011年末,濱海路街道轄區總人口27114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7114人,城鎮化率100%。另有流動人口4117人。總人口中,男性12828人,占47.3%;女性14286人,占52.7%;18歲以下4226人,占15.59%;18—35歲9388人,占34.62%;35—60歲以上9879人,占36.44%;60歲以上3621人,占13.35%。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26572人,占98.1%;有朝鮮、苗、維吾爾、回、滿5個少數民族,共542人,占1.9%。2011年,人口出生率13.45‰,人口死亡率5.39‰,人口自然增長率8.06‰。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161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濱海路街道完成地方財政收入1.9億元,比上年增長5.8%。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10410萬元,增值稅961萬元,企業所得稅1838萬元,個人所得稅101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9.3%、-14.4%、71.3%、36.5%。人均財政收入7007元,比上年增長5%。農民年人均純收入12017元。
農業
2011年,濱海路街道實現農業總產值1953萬元,比上年增長2.2%。 濱海路街道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157噸,人均5.8千克,其中小麥149噸,玉米8噸。經濟作物主要是水果。2011年,水果種植面積3965畝,產量1842噸,主要品種有蘋果、梨、葡萄、大櫻桃等,其中蘋果302噸,梨5噸,葡萄150噸,大櫻桃1234噸。 濱海路街道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1000頭,年末存欄800頭;家禽年飼養量2萬羽。 截至2011年末,濱海路街道累計造林2600畝,其中防護林800畝,經濟林1800畝,四旁植樹1.8株,林木覆蓋率42%。 濱海路街道漁業以近海捕撈、淡水養殖為主。2011年,擁有漁船80艘,捕撈水產品200噸。淡水養殖水產品30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