濫泥箐天主教堂
濫泥箐天主教堂位於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彌勒市西一鎮濫泥箐村的濫泥箐天主教堂是一座頗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建築。
濫泥箐教堂建築呈合院式布局,院內矗立旗台旗杆,進大門兩側擺放7個宣講國家憲法和宗教政策法律法規、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建設等內容的宣傳欄。教堂建築群的大門為中式半圓劵石門。
濫泥箐教堂教職人員陳興玉告訴記者,這座近百年歷史的教堂,於1923年動工,1924年竣工投入使用。
目錄
建築結構
「整座教堂最具有中國化和民族特色的是教堂牆身的彩繪,展現了宗教元素與民族元素的生動融合。」陳興玉介紹,濫泥箐教堂建築(立面)風格為法式磚牆。教堂內的拱頂畫由濫泥箐當地的少數民族畫師繪製,用色以鮮艷的紅色、藍色、黃色和白色為主,與當地阿細彝族服飾常見的4種配色相呼應,體現了濃郁的民族風。牆體用泥土夯成,屋頂為木樑架支撐鋪瓦,輔助14根壁柱,其建築結構有很好的防震作用。另外,除了主體建築教堂外,還建有一組附屬建築,這些建築為承擔不同功能的用房。
1983年,濫泥箐教堂被列為彌勒市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7月29日被列為紅河州文物保護單位。
獲得榮譽
據介紹,濫泥箐天主教堂積極參與創建和諧宗教活動場所評選活動,分別於2007年被紅河州宗教局評為首批「和諧宗教活動場所」,2009年又被紅河州委、州政府評為「平安宗教活動場所」先進單位。2010年被國家宗教局授予首屆全國創建「和諧寺觀教堂」先進集體稱號。2017年,被省民族宗教委定為全省11個宗教活動場所法治宣傳示範點之一。2019年,被紅河州委、州政府評為紅河州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建設宗教活動場所,紅河州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宗教活動場所;同年,被彌勒市委、市政府評為彌勒市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建設宗教活動場所,2021年被彌勒市委、市政府評為彌勒市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宗教活動場所。
天主教
1054年,基督教分裂為東西兩派[1]。東派教會自稱正教,西派教會自稱公教。16世紀宗教改革運動後,隨着一些新教教派的相繼成立,天主教成為基督教三大教派之一。
天主教的經典是《聖經》。神學教義主要有上帝論、三位一體、末世論、教會論等。天主教內稱教會的節慶和紀念日為瞻禮[2]。天主教最重要的節日有四大瞻禮,即:耶穌復活瞻禮,又稱復活節;聖神降臨瞻禮;聖母升天瞻禮;耶穌聖誕瞻禮,即聖誕節。
參考文獻
- ↑ 基督教1054年大分裂,大公網,2016-02-14
- ↑ 天主教,中國政府網,2017-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