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湿生扁蕾

湿生扁蕾,中药名。为龙胆科植物湿生扁蕾Gentianopsis paludosa(Hook. f.) Ma的全草。分布于华北、西北及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具有清热利湿,解毒之功效。用于感冒发热,肝炎,胆囊炎,肾盂肾炎,目赤肿痛,小儿腹泻,疮疖肿毒。

目录

形态特性

一年生草本,高3.5-40厘米。茎单生,直立或斜升,近圆形,在基部分枝或不分枝。基生叶3-5对,匙形,长0.4-3厘米,宽2-9毫米,先端圆形,边缘具乳突,微粗糙,基部狭缩成柄,叶脉1-3条,不甚明显,叶柄扁平,长达6毫米;茎生叶1-4对,无柄,矩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0.5-5.5厘米,宽2-14毫米,先端钝,边缘具乳突,微粗糙,基部钝,离生。花单生茎及分枝顶端;花梗直立,长1.5-20厘米,果期略伸长;花萼筒形,长为花冠之半,长1-3.5厘米,裂片近等长,外对狭三角形,长5-12毫米,内对卵形,长4-10毫米,全部裂片先端急尖,有白色膜质边缘,背面中脉明显,并向萼筒下延成翅;花冠蓝色,或下部黄白色,上部蓝色,宽筒形,长1.6-6.5厘米,裂片宽矩圆形,长1.2-1.7厘米,先端圆形,有微齿,下部两侧边缘有细条裂齿;腺体近球形,下垂;花丝线形,长1-1.5厘米,花药黄色,矩圆形,长2-3毫米;子房具柄,线状椭圆形,长2-3.5厘米,花柱长3-4毫米。蒴果具长柄,椭圆形,与花冠等长或超出;种子黑褐色,矩圆形至近圆形,直径0.8-1毫米。花果期7-10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180m-4900m的河滩、山坡草地、林下等地。分布于华北、西北及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药材性状

本品根呈圆柱形,多纤细分枝,表面淡黄色或黄褐色,质脆易折断,断面类白色。茎单一或分枝,长25-50cm,类圆柱状,有细纵棱,表面淡绿色,质脆,断面不平整,中空。叶对生,叶片皱缩,易脱落,完整叶片匙形,纸质,淡绿色。花较大,皱缩;萼绿色,背脊有四条棱;花冠筒皱缩,淡黄色;完整花冠管状,檐部淡蓝色,有4裂,裂片椭圆形,长3-5cm。气淡,味苦。

药理作用

对蓖麻油所致的腹泻有明显的止泻作用。

相关论述

《青藏高原药物图鉴》:“消炎愈创。治流行性感冒及胆病引起之发烧。”

别名

龙胆草《西藏常用中草药》、沼生扁蕾《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

入药部位

全草。

性味

味苦,性寒。[1]

功效

清热利湿,解毒。

主治

用于感冒发热,肝炎,胆囊炎,肾盂肾炎,目赤肿痛,小儿腹泻,疮疖肿毒。

相关配伍

1、治流行性感冒:沼生扁蕾24g,板蓝根15g。水煎服。(《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

2、治黄疸肝炎:沼生扁蕾9g,茵陈15g。水煎服。(《甘肃中草药手册》)

3、治疮疥肿毒:(1)沼生扁蕾30g,蒲公英30g,大青叶15g。水煎服。(《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2)沼生扁蕾9g,银花15g,黄芩,牛蒡子各12g。水煎服。(《甘肃中草药手册》)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g,大剂量可用至30g;或熬膏。

采集加工

夏季采收,洗净,晾干。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