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潭縣永興鎮
湄潭縣永興鎮隸屬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1935年建永興鄉,1952年設區,1992年建鎮,位於湄潭縣城東北部,東與鳳岡縣城接壤,南接天城鎮、湄江街道,西鄰魚泉街道,北靠復興鎮,總面積168.5平方公里,轄13個村、2個居委會,總人口6.2萬人(集鎮人口1.8萬人)。2006年,貴州省人民政府將永興古鎮命名為第二批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同年,獲得「中國商業名鎮」稱號,2012年,確定為全省100個省級高效農業示範園區,同年,被納入全省100個省級省列30個示範小城鎮之一。2014年,全鎮完成地區生產總值8.15億元,完成財政稅收960萬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531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0151元。2018年9月,永興鎮入選農業產業強鎮示範建設名單。[1]
中文名: 永興鎮
行政區類別: 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
所屬地區: 貴州省東北部
地理位置: 貴州湄潭縣永興鎮
面 積: 168 km²
電話區號: 0851
郵政區碼: 564101
人口數量: 5.8萬人
著名景點: 萬畝茶海
機 場: 新舟機場、龍洞堡機場
火車站: 遵義站(高鐵)、遵義西站
車牌代碼: 貴C
目錄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永興鎮位於貴州省湄潭縣城東北部,東與鳳岡縣城接壤,南接天城鎮、湄江街道,西鄰魚泉街道,北靠復興鎮,總面積168.5平方公里,轄13個村、2個居委會,總人口6.2萬人(集鎮人口1.8萬人)。2006年,貴州省人民政府將永興古鎮命名為第二批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同年,獲得「中國商業名鎮」稱號,2012年,確定為全省100個省級高效農業示範園區,同年,被納入全省100個省級省列30個示範小城鎮之一。
地形地貌
永興境內地勢較為平緩,多呈壩地兼丘陵狀,平均海拔817米,湄江河和蒲水河兩條河流在境內交匯,森林覆蓋率達60%以上,可謂有山皆綠、有水皆青。
氣候
永興鎮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在15℃左右,冬無嚴寒、夏無酷暑。
交通
永興距湄潭縣城20公里,距遵義78.65公里、貴陽208.65公里、重慶290公里。326國道、杭瑞高速、在建的黔北高速及擬建的昭黔鐵路交匯於此,這裡是黔北通往黔東和湘西的交通要塞,特別是隨着杭瑞高速、黔北高速、昭黔鐵路等交通路網的逐漸形成,永興交通區位優勢更加凸顯。
經濟
近年來,永興鎮黨委、政府始終按照以「拉路網、興市場、建新區、改老城」小城鎮建設和「打基礎、興產業、建民居、煥新顏」新農村建設為抓手,按照「三年大變樣、五年大振興」的近期目標和到2020年集鎮建成規劃區達10平方公里、建成區2.5平方公里、集鎮常住人口達3萬人以上的城鄉統籌協調的中期目標以及最終把永興建設成為宜居、宜業、宜游的城鄉統籌協調發展的特色商貿旅遊古鎮的遠景目標,全力推進永興省級示範小城鎮建設。2014年,全鎮完成地區生產總值8.15億元,完成財政稅收960萬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531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0151元。2015年永興省級示範小城鎮涉及在建項目建設32個,總投資約19.4億元,計劃完成投資5億元,2015年計劃實現投資5.6億元,占年度計劃數的112%。完成招商引資5個,到位資金3750萬元,新增城鎮人口584人、就業人口490人,新增企業個數13個。永興鎮將堅持以旅遊商貿為主線,以全面改善民生為根本,全力促進經濟擴量提質,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提升城市建管水平,創新社會管理模式,加快「生態田園新鎮、旅遊商貿富鎮、歷史文化名鎮」建設步伐,着力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精緻小城鎮,讓茶海古鎮、生態永興書寫新的篇章,綻放新的輝煌!
歷史沿革
永興古鎮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曾為黔北四大商業重鎮之一,素有「一打鼓(今金沙縣)、二永興、三茅台、四鴨溪」的說法。永興場,昔名馬桑坪,明萬曆二年(1574年)農曆七月二十二日開市更名興場。集鎮一街八巷,呈柳葉狀。街道兩旁遮檐長伸,街中兩米寬的石板路為駱馬道。朝南的下街逢雨而成窪地,三五天不能下腳行走。為行走方便,街道兩邊各置十二步石墩形成"二十四步干跳墩"。上街龍泉堡屬典形的插花地,有"一腳踏三縣"之說,即西南為平越府湄潭縣,東南為鎮遠府施秉縣(江外飛地),西北為石阡府龍泉縣各轄。由於當時特殊的地理條件組成的集鎮,形成各地行商的理想"金三角"。集市商貿的繁榮應該與此分不開。永興長期市場繁榮,經濟活躍,輻射面廣,是臨近縣、鄉鎮的商業流動中心和農副土特產品及各類物資的重要加工和集散地,是黔北與省外商品交流的主要商埠之地,2006年獲得「中國商業名鎮」稱號。1940年,浙江大學西遷辦學時,湄潭和永興同為其院校所在重要之地,在這裡的7年時間裡,浙大與永興結下了不解之緣,2006年,其分校舊址浙大教授樓、李氏古宅、歐陽曙宅等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年,貴州省人民政府將永興古鎮命名為第二批省級歷史文化名鎮,正在申報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如今,永興古鎮被劃定的核心保護區範圍有11.46公頃,歷史建築群以風火牆為單元,每一單元臨街為店鋪,店鋪向後延伸是牌樓,上方用青花瓷片鑲嵌為花草或字樣,穿過牌樓便是主僕居住的四合院,四合院均為懸山穿斗式木結構,小青瓦,檐口配瓦當、滴水;現存保存較好的四合院40餘個,具有很高的旅遊價值和研究價值。歐陽曙公寓位於永興鎮四街,屬懸山穿斗式木結構,小青瓦屋面配瓦當,坐西向東,占地576平方米,其中天井占96平方米。由歐陽孔章建造於嘉慶年間。浙大西遷在永興時的文娛活動場所和保管室,浙大教授束星北、費鞏曾住於此。已申報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李氏古宅位於永興鎮三街,屬穿斗式木結構,小青瓦屋面,坐東向西,占地200平方米,其中天井占16平方米。該住宅建於李金成的父輩(大約在光緒年間),李金成,民國年間「長興榮」花紗經營商號的主人,民國二十四年任永興商會主席,民國二十二年與人合夥開辦「金瑞祥」錢莊,莊票在永興場流通達兩年之久。1940年浙大西遷部分學生居住地。李氏祖籍於江西南昌,其祖乾隆年間經商定居於永興場,乾隆三十年首倡捐修萬壽宮(江西會館)。已申報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浙大教授樓又稱「張氏閣樓」,位於永興鎮三街新西巷(張家巷),屬穿斗式木結構,小青瓦屋面,坐北向南,占地200平方,建築風格區別於當地。民國年間,由永興場經營酒類的富商張春浦建成。1940年建造房屋時逢浙大西遷於湄潭,設一年級新生部於永興。竺可楨校長帶新生部主任儲任科與張春浦協商,將正在建造的房屋按浙大的要求施工,竣工後整幢租賃給浙大為教授居住。已申報為國家級文物保護。中國茶海又名萬畝茶海,位於永興鎮集鎮東北方向3公里處,地處326國道兩旁,交通便利,是國內最大的連片茶園,長約25公里,寬約4公里,總面積達6萬畝(核心區域約1萬畝)。1986年,時任貴州省委書記胡錦濤同志在湄潭考察時稱之為「萬畝茶海」,2010年獲得「貴州十大魅力旅遊景區」稱號。其前身是1939年民國政府中央實驗茶場,是中國現代歷史上第一個國家級的茶葉科研生產機構。上世紀50年代,中國茶海成為貴州省農業廳直屬國營湄潭茶場;2010年12月完成產權轉移,現由湄潭縣人民政府管轄。2013年,茶海核心區茶園面積7300餘畝,茶海核心區域年生產茶青(大宗茶)達1715.5萬斤,投產茶園年畝產值達6110元,年總產值達4460.3萬元。這裡丘陵起伏跌宕,身臨其中,滿目蔥綠,清新的空氣,伴着濃濃的茶香,沁人心脾,猶如置身於綠色的海洋,極具旅遊開發價值。「中國茶海」國際休閒旅遊度假區項目已列為湄潭縣和遵義市「十二五」規劃重點項目,2013年9月29日作為第二屆遵義旅遊產業發展大會主會場成功召開了大會;正在全力推進五星級酒店、遊客接待中心、觀海樓、風情一條街等項目及配套設施建設。
土地肥沃,物產豐富
這裡是「中國第一米」—「茅貢米」的原產地。據《湄潭縣誌》記載,清朝嘉慶年間,曾先後任山東蒲台、肥城等八縣知縣的永興茅壩人朱龍鼎,帶「茅壩米」入朝進貢,嘉慶皇帝1799年下旨欽賜「湄潭永興茅壩米為宮中御膳用米」;抗戰期間,浙江大學西遷至湄潭和永興辦學時,校長竺可楨先生曾給於高度評價,譽之為「黔中之寶」,鄧小平讚譽為「米中茅台」。2002年確認為中國市場放心健康食品;2003年以第一名榮獲全國十大優質大米金獎,之後連續五屆蟬聯全國稻博會金獎,被譽為「中國第一米」。永興優質稻種植面積達3萬畝,核心種植區2000畝已經實行田園直購,以此為基礎的2012年確定的全省100個省級高效農業示範園區正在建設中。這裡是「中國馳名商標」---「湄潭翠芽」的核心基地。湄潭是貴州茶業第一縣,永興是湄潭茶葉基地面積第一鎮,鎮內現有茶園4.3萬餘畝,茶葉加工企業(作坊)125家,2014年實現茶葉綜合收入2.79億元。1939年,民國中央實驗茶場落戶湄潭,並在永興成立分場,引進了當時國內外先進的茶葉栽培、管理及加工技術,還完整地保存了當時留下來的茶樹品種和加工生產線,開啟了中國現代茶葉科學研究之先河,被茶界譽為現代茶工業遺址,現有連片茶園總面積達6萬畝(核心區域約1萬畝),有世界第一的「萬畝茶海」之美譽這裡是「中國馳名商標」——「老乾媽」的發源地。永興辣椒以味道好、品質優、產量高而揚名省內外,全鎮有優質辣椒基地1.2萬餘畝,年產約3000萬斤鮮椒和500餘萬斤干辣,主要銷往重慶、四川等市場。這裡是西南第二大禽蛋交易市場。年交易量達700餘噸。同時,這裡還有永興板鴨、皮蛋、草莓、西瓜、野山羊肉、大閘蟹等農特產品,它們正以獨特的魅力吸引着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
所獲榮譽
2020年7月29日,被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命名為「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
視頻
貴州這個地方,茶不僅是它的名片,還敢稱「中國茶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