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減碳淨零時代

減碳淨零時代

圖片來源

減碳淨零時代

2021年歐盟提出「碳邊境調整機制」、今年台灣金管會也發布「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碳盤查頓時成為企業必考題。[1]

2023年,歐盟開始要求業者輸入五類產品時必須申報碳排;2026年開徵碳關稅。金管會也從明年開始要求上市櫃公司揭露碳排,逐年推進,2027年前全體上市櫃公司要完成碳盤查並通過查證,包含子公司。

淨零碳排時代來臨,全球超過一百三十國已共同宣示,二○五○年將達成淨零排放目標,為與國際社會一起追求淨零排放願景,政府、企業紛紛動起來,從政府到企業,再從企業到個人,呼籲一般民眾也應共同響應。[2]

「氣候變遷因應法」日前在立法院完成初審,然而,與企業密切相關的碳定價章節,目前僅知徵收對象為碳排大戶,詳細方法尚未有任何細節,讓許多可能受到供應鏈衝擊的中小企業陷入「碳焦慮時代」。政府應規劃並公布碳底價和未來擴充路線圖,讓中小企業也能為未來的碳費徵收及早規劃和準備,投資產業低碳升級;政府也應承諾以碳費啟動輔導,全面支援碳盤查。[3]

目錄

減碳路徑圖

國家減碳需要路徑圖,企業同樣需要。金管會也發布「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碳盤查頓時成為企業必考題。[4]

建議企業淨零轉型可分四個階段:

第一

首先進行碳盤查,了解企業碳排量。

第二

根據盤查結果,找出排放熱點,進行減排。

第三

針對剩餘排放量,買碳權進行抵換。

第四

最後才是使用負碳技術,但目前成本仍然太高。[5]

碳中和步驟
 

圖片來源

淨零減碳「沒有人是局外人」

氣候變遷已是全球關注議題,今周刊今(21)日舉辦2022「ESG永續台灣」第二屆國際高峰會,邀請國際講者與多個部會、企業共同與會,強調淨零減碳之路上「沒有人是局外人」,國際合作至關重要,能源轉型更是淨零基礎。[6]

行政院目前在2050年轉型路徑上,有4轉型(能源、產業、生活、社會)、2變革(科技研發、氣候法制)。

能源轉型,是淨零轉型的基礎,追求能源供應穩定安全,電網更有韌性;產業轉型相對重要,讓台灣的產業在全球供應鏈中更有競爭力。

國際能源總署IEA提到,2050年要做到淨零碳排要分兩階段,為2030年前極大化已成熟技術,同時布局2030後的新技術。

台灣淨零轉型路徑依此原則,2030年前極大化目前的成果,基礎與應用研究要做未來發展布局;法制面,去年環保署提出溫管法預告版本,會把2050年淨零碳排法規正式入法。

減碳要角 - 淨零建築正夯

「建築是最大排碳部門之一,」王人謙說明,占全球碳排放量38%,占臺灣碳排放量21%;建築的能耗改善可明顯貢獻減碳。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鄭名山也表示,淨零建築已成各國關注重點,透過深度節能搭配再生能源,可讓建築全年用電量接近隨附再生能源的產電量。目前推動零碳建築最積極的包括德、英、日、美及歐盟,約10年前開始即陸續要求公私有新建物都必須符合淨零耗能標準。

「淨零建築的關鍵技術,包含建築設計、設備最佳化、儲能、再生能源、到能源管理與智慧控制等,透過高度整合,達到淨零耗能,」工研院在6、7年前就將工研院一棟20年的舊建築改造,透過整合太陽光電、照明用電最佳化、冷風機智慧管控、高能效冰機等,成功節能45%,並取得綠建築鑽石級標章。[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