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井忠
淺井 忠(日語漢字:淺井 忠,あさい ちゅう,1856年7月22日-1907年12月16日)為日本明治時期的西畫家。曾創立日本最早西畫畫會--明治美術會[1]。其畫作《湯島聖堂大成殿》曾保存於台灣台北市立士林國小內,現已寄存在台北市立美術館[2]。代表作有「春畝」、「收穫」、「灰色之秋」。
目錄
生平
出生於東京江戶的佐倉藩,之後隨家族搬到千葉縣佐倉市,後再回東京進入西畫家國澤新九郎的畫塾彰義堂學畫,再進入工部美術學校向義大利畫家安東尼歐·馮塔聶西學習正統西畫;1979年成立了明治美術會,作為中心人物而活躍,完成了「春畝」、「收穫」等以農夫、漁夫為主題的繪畫。[3]。
1898年擔任東京美術學校教授,隔年至法國留學,回國後擔任京都高等工芸學校教授,並創立了關西美術院,門下學生包括安井曾太郎、梅原龍三郎[4]。
他的青年時期在櫻花市的宗門町度過了1863-72年的日子,這是櫻花領域的氏族世六所松院(現千葉縣立櫻花高中的前身。他的父親常石昭是這所世六所松園的校長。 13歲那年,他從櫻花家族的南方畫家黑沼歌山學到花鳥畫,並被冠以「懷石」的頭銜。從這個時候開始,他展現了自己的才能。
1873年移居東京。起初,他曾就讀於一所英語學校,但在1875年,在Shinkuro Kunizawa的指導下,在Shogakudo學習了油畫.1876年,他進入了藝術與設計學院,研究了西方繪畫,尤其是Antonio Fontanesi的氣味。收到了。從豐塔內西返回後,他對繼任老師費萊蒂的指導感到無聊,1878年11月,他與11名其他成員(包括山山太郎和松岡壽樹)一起退出,組成了第11個政黨。畢業後,他以報紙畫家的身份派遣到中國。1889年,中堂主持成立了明治美術協會。 1894年,他參加了抗日戰爭。 1895年在京都舉行的第四屆全國工業展覽會上展出,並獲得Myogi二等獎。 1898年,他成為東京藝術學院(現為東京藝術大學)的教授。之後,他於1900年去法國學習西方繪畫。
1902年回到日本後,他成為京都高等工業學校(現為京都工業大學)的教授兼校長,並親自開設了Shogoin西洋畫研究所(1906年,關西藝術學院),並向前邁進了一步我也努力培育。他創作了安田壯太郎,梅原龍三郎,石井喀井,津田誠治和武藏寬三郎,不僅是畫家,而且還是教育家。他還教書岡正岡(Shiki Masaoka)西方繪畫,據說他是夏目漱石(Natsume Soseki)小說《三郎》(Sanshiro)中的深見畫家的榜樣。
他於1907年12月16日在東京大學醫院因風濕病心髒病發作死亡。公墓是京都的近親院。[5]。
參考文獻
- ↑ 原田實,《日本の畫家-近代洋畫-》,保育社,1977年,頁108。
- ↑ 張潼、黃意涵,雙甲子 士林國小鎮校寶 千金不換中國時報,2015年05月31日。
- ↑ 1.幼少期~東京時代1 千葉縣立博物館。
- ↑ 近代日本人的肖像 淺井忠 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
- ↑ [https://ja.wikipedia.org/wiki/%E6%B5%85%E4%BA%95%E5%BF%A0 淺井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