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縣第五高級中學
淅川縣第五高級中學,簡稱「淅川五高」,創辦於1999年,位於河南省南陽市,截至2022年3月11日,占地264畝,建築面積[1]14萬平方米,是南陽市市級示範性高中,校長是楊士忠。
截至2022年3月11日,學校有教職工332人。
2011年12月,經縣委、政府批准正式更名為淅川中學,形成高中部、初中部和藝術體育部三部一體的發展格局。
目錄
辦學歷史
淅川中學,其前身為縣教師進修學校,2001年5月以原淅川縣教師進修學校領導和高中部教師為基礎,選調部分縣鄉優秀教師組建淅川五高,同年七月,遷至現址。2011年6月增設初中部、體育藝術部,2011年12月經縣委、政府批准正式更名為淅川中學,形成高中部、初中部和藝術體育部三部一體的發展格局。
辦學條件
辦學規模
2011年,在校學生1800餘人,教職工230餘人,專職教師218人,其中市優秀班主任9人、市優秀教師16人,縣功勳教師5人,縣十佳教師5人。
硬件設施
辦學12年來,學校由小到大,由弱到強,先後籌資3000多萬元,在原一高舊址上新建起了辦公樓、教學樓、實驗樓、餐廳樓、男女生宿舍樓等,完善各項內部設施,通過我校教師的辛勤耕耘,先後培養高中畢業生上萬人,其中升入重點院校60餘人,二本院校200餘人,三本院校1000餘人,向各類院校輸送專科以上學生5000餘人,許多過去基礎較差的同學在這裡通過培優補差成才了,許多過去行為習慣[2]較差的同學在這裡通過嚴管厚愛得到矯正,為淅川父老鄉親和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我們應有的貢獻。特別是2010年7月學校新領導班子成立以來,秉承「以生為本、嚴管厚愛,因材施教、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探索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發展之路。
辦學成果
逐漸健全
一是學校管理得到強化。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出台實施了《教職工崗位目標管理考評方案》、《加強領導班子建設的若干規定》和《培優補差實施方案》等,實現「以人管事」向「以制度管事」的轉變,學校發展步入制度化、規範化的軌道,校風、教風、學風明顯好轉。
二是辦學條件進一步改善。在縣政府、教體局的大力支持下,兩年來投資300餘萬元,配置了教師電子備課室,各班配備了多媒體,接通了網絡寬帶、創辦了淅川中學網站。投資200餘萬元對初中部、藝體部教學樓、學生食堂、男生宿舍進行標準化改造,實施校園綠化配套工程,校園面貌煥然一新。
三是課堂改革紮實推進。圍繞新課改,所有教師必須撰寫導學案,製作課件,運用多媒體教學。堅持小班化教學,大力推進導學互動、質疑探究、分層教學的課堂改革,過去上課好睡覺的現象沒有了,課改帶來的新變化已初見成效。
四是辦學水平明顯提高。碩果飄香宜理智,征途漫漫有豪情。作為一個年輕的學校,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我們知道,成績只代表過去,面對新形勢,我們還需更加努力。為此,我們制定了2001年至2030年《淅川中學中長期發展目標規劃》,把學校發展分三步走,2011年,我校已經步入市師範類高中C類行列,實現了規劃中的第一步,力爭再努力三年,到2015年使淅川中學步入市示範性高中B類行列。
淅川縣第五高級中學於2011年12月8日經淅川縣機構編制委員會同意更名為淅川中學,2012年3月24日,「淅川中學」揭牌儀式隆重舉行。
學生成績
2011年高考,在考生減少40%的情況下,本科過線158人,文化課過線109人,體音美專業本科雙過線49人,本科升學率創歷史新高。我校的劉欣同學被中國礦業大學(教育部直屬「985工程」)錄取,寇民想同學被西南大學(教育部直屬「211工程」)錄取,實現了建校以來名牌大學錄取史上的重大突破。另外26名同學分別被鄭州大學、河南大學、河南科技大學等院校錄取。2017年高招,淅川五高文化課考生465人,一本上線56人,同比增加52人,上線人數較去年增長14倍;藝術類考生237人,本科上線207人,上線率87.3%,同比淨增103人。
學校榮譽
南陽市高中教育教學先進單位 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 市級衛生先進單位 淅川縣「中華魂」主題教育先進單位 2007-2008學年教育教學質量先進單位 2003-2004學年教育教學質量先進單位 2003年淅川縣教育教學質量先進單位 2009年南陽市五四紅旗團委 2009年度全市教育工會先進單位
由於淅川縣第五高級中學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和蓬勃發展,於2011年12月8日經淅川縣機構編制委員會同意更名為淅川中學。
學校地址: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灌河路19號
文化傳統
學校校訓
以人為本 嚴管厚愛 因材施教 全面發展
網絡中心
學校網絡中心是淅川縣縣第五高級中學實現現代化教學和管理的「神經中樞」,已實現了「五網合一」,即淅川中學校園網、雙向控制教學網、校園音視頻廣播網、教學評估網絡和現代遠程教育網。實現了多媒體化,為辦公,學習實現現代化和國內國際廣泛交流提供了基礎。
參考文獻
- ↑ 建築面積規則大全 ,搜狐,2020-09
- ↑ 孩子成功教育從好習慣培養開始,搜狐,2016-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