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淄川區,隸屬於山東省淄博市,位於淄博市中部,南鄰博山區,西接章丘區,北與周村張店臨淄三區相連,東傍青州市,東南與臨朐沂源兩縣接壤。介於東經117°41'—118°14',北緯36°22'—36°45'之間,東西長49千米,南北寬42千米,總面積960平方千米。

淄川區有蒲松齡故居、馬鞍山抗日遺址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太河慘案發生地、清「大漢德主」舊址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勝古蹟還有蘇相墓、楊寨塔、聊齋園、淄川遊樂園等。 截至2018年,淄川區下轄4個街道、9個鎮 。2017年,淄川區戶籍人口64.07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641.4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8.2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358.18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275.03億元,三次產業比例為1.28:55.84:42.88,人均生產總值99644元[1]

淄川區位於淄博市中部,南鄰博山區,西接濟南市章丘區,北與周村、張店、臨淄三區相連,東傍青州市,東南與臨朐、沂源兩縣接壤。介於地處東經117°41'—118°14',北緯36°22'—36°45'之間,東西長49千米,南北寬42千米,總面積960平方千米。

目錄

地質構造

地層

淄川區處於由前震旦系組成的「山東基地」、「山」字型構造的兩翼,蓋層處於蹄形旋卷構造體系外環的東北邊緣,橫穿淄博向斜軸部。組成基底的前震旦系呈北西向展布,不正合復蓋於基底之上的古生代蓋層,是兩個受多次構造作用形成的不完整向斜構造。 縱觀全區地質構造特徵,褶皺平緩,構造不甚發育,除大型的淄博向斜外,在形成過程中,發展同伴生北西向、北東向和東西向小型褶皺。斷裂構造較為發育,特別是張性斷裂,發育程度大,在淄河以西地段,斷裂構造縱橫穿插,弧臥奔弛,地質構造較為複雜。

地形地貌

地形

淄川區的地形是典型的低山丘陵區,南高北低,東西高中間低,呈簸箕狀,分為平原、丘陵、山區3部分。 平原分布在河谷的漫灘,系河谷沖積平原,地勢平緩,海拔高度47—200米,地面平均坡度1/200,面積93.175平方千米。 丘陵分布在孝婦河流域和范陽河流域,東至羅村、龍泉,南至區界車峪口、鞏家塢一線,西北至區界。其間,山嶺疊綴,起伏平緩,岩層剝蝕較劇,相對高度250米山頂為最高,間見河谷、盆地、崗嶺、平原,面積345.321平方千米。 山區分布在區境西南部及東部,屬泰沂山區北坡,面積562.08平方千米。多數山峰高度在海拔500米以上,其中黑石寨最高,海拔923米。其間,山崖峭立,峰障迭巒,山谷幽深,山勢連綿,溝壑縱橫,地面切割嚴重。第四系覆蓋層均為上更新統坡積、洪積層,有的土層厚度達30—40米,在蓼塢、土灣、同古、南北坪、張莊、東坪等地多見,垂直節理髮育,裂隙明顯,由於常年沖刷侵蝕,常見有陡壁、基岩裸露。  

地貌

淄川區的地貌可分為構造侵蝕地形和構造剝蝕地形兩大類。構造侵蝕地形分布在區境東部、東南部及西南部的中低山區。其特點是上升較劇、切割明顯、地勢陡峻、相對高度差別顯著,主要由碳酸鹽類型岩層,即寒武系灰岩夾頁岩、奧陶系灰岩、泥灰岩等岩層所組成。淄河以東是岩溶微弱發育的深切中低山區,多為陡峭之尖頂山,山坡「凸」形,坡度一般為20°—40°,覆蓋層甚少,基岩大面積裸露,岩溶、裂隙發育微弱,溶洞較少,多為斷崖和陡坎。岩溶岩層發育的低山區主要分布在龍泉、洪山、寨里、羅村以東以及區境西南部的磁村、嶺子南部,由奧陶系灰岩、泥灰岩組成,山勢陡峻,溝谷發育多呈「V」形,切割深度達200—400米,山坡多為「凸」形,坡度一般為20°—30°,多為尖頂山,部分山脊呈長梁狀,斷層崖較為發育。淄河斷裂帶系對稱梯形河谷,發育成河漫灘及河谷階地。

構造剝蝕地形分布在孝婦河、范陽河流域,由南向北,寬度逐漸增大。山丘低而坡度緩,形成丘陵和河谷平原地形,主要由石炭、二疊、侏羅系沙頁岩等組成。由於岩層的單斜產狀及長期風化剝蝕作用,構成了單面山形態。從整體上看,劉瓦向斜以東的山丘,西北坡較平緩,一般為10°—15°,東南坡稍陡,一般在15°—20°。劉瓦向斜以西的山丘,則是北坡較平緩,南坡較陡 [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