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消費經濟學是個名詞術語。

漢文字是世界上唯一沒有間斷的古老文字系統[1],直到現在我們仍在使用。其不單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表述用具,更是五千年悠久文明的記錄者、傳承者。可以說,漢文字是中華民族古老悠久、博大精深文明的「活化石[2]」。

目錄

名詞解釋

消費經濟學是研究消費關係及其運動規律的經濟學分支學科。

消費經濟學的產生與發展

有關消費經濟的論述,最早開始於西方。早期出現的馬歇爾的需求理論以及以凡勃侖為代表的消費理論曾涉及到消費關係的問題。資產階級經濟學者在對社會生產過程進行考察時,對生產與消費的矛盾,個人消費與社會消費的作用,消費行為與消費者主權,消費結構、消費水平和發展趨勢,消費政策等問題,都曾提出過各自的見解和論述。但消費經濟學作為一門新興的獨立學科,出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那時出現了凱恩斯的「絕對收入假定」,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定」安東·莫里格安尼和布魯貝格的「生命周期假定」等理論。當時,許多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得到了迅速的恢復和增長,生產技術和市場銷售方式都出現了較大的變化。產品和服務供給數量的增加,向企業家和經濟學家提出了一個迫切要求解決的問題,即怎樣才能使生產更適應市場需求,以減少商品滯銷增加企業的盈利。同時,在政府面前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即怎樣避免30年代大危機的重演,怎樣按照J.M.凱恩斯的主張調節和穩定資本主義國民經濟。在這種形勢下,他們為了加強對消費和投資變動前景的預測與研究,資產階級消費經濟學開始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發展起來。

資產階級消費經濟學提出了一些符合社會經濟發展實際的理論論述,為西方各國政府制定有關政策提供了依據和對策。但是在論述中也有不少為資本主義制度辯護的非科學的內容。就其符合社會經濟發展實際的部分來說,由於未能科學地剖析資本主義社會關係和生產過程的特性,沒有揭示資本主義生產與消費矛盾的對抗性質,因而也存在着嚴重的局限和缺陷。

社會主義消費經濟學在中國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基本形成於80年代初期。過去,馬克思主義的經典作家,曾在許多著作中對消費問題作了充分的論述。但限於時代特點和歷史條件,消費經濟問題沒有形成一個專門學科。1978年以來,隨着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進程的加快,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生產和交換、促進國民經濟的良性循環,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已經成為社會主義建設戰略上的實質性問題。市場機制和信息反饋,對調整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具有愈來愈重要的作用。探討社會主義消費的地位、作用及其運動規律,結合中國的特點分析與借鑑國外研究消費經濟問題的論述與方法,已成為國家制定科學的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和實行經濟體制改革的迫切需要。因此在進入80年代後,中國學術理論界開展了消費經濟問題的研究,一批有關專著和教材陸續成書問世。但這門學科還處在初創時期,它的理論範疇和體系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