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蚀穴
海蚀穴是中国生态学的一个名词术语。
汉字是用于记录汉语,进行书面交流,传承民族文化的书写符号系统[1],也是最富有民族特色的中国书法艺术[2]的载体,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蕴藏着许许多多的文化内涵。
目录
名词解释
海蚀穴(Sea cave;wave cut notch),又称浪蚀龛,指在海岸线附近出现的凹槽形海岸,海蚀作用首先发生在海面与陆地接触的地方,这是因为海浪打击海岸主要集中在海平面附近。在有潮汐的海滨,一般是高潮面与陆地接触的地方。由于激浪的掏蚀或海水的溶蚀,使海岸形成了槽形凹穴,断断续续沿海岸线呈带状分布,因此古海蚀穴可以做为古海岸线高度的标志。
在海崖坡脚形成的凹穴叫海蚀穴。海蚀穴如果被继续的长期侵蚀加深而成海蚀洞。海蚀穴洞经海水长期侵蚀,洞可达数十米。当波浪从两侧打击突出的岬角时,可在其两侧形成海蚀洞,洞扩大之后可互相贯通,形成海蚀拱桥,拱桥顶板崩坍可形成海蚀柱,有时海蚀柱也可能是原坚硬岩体的残余。
又称浪蚀龛。是海崖裂缝受海浪侵蚀作用留下的洞穴。穴深数厘米至数米。包括所有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尤其在石灰岩上颇为活跃,次为火山岩。石灰岩海崖的海蚀速度每年≤1.5毫米,随暴露程度和温度的增加而增大。
类型
海蚀穴的形成与海平面的关系密切,分3种类型:
1.潮下带海蚀穴。部分或全部发育在水下,其形成为生物或化学作用;
2.潮间带潮汐海蚀穴和潮间带破浪海蚀穴。前者整个或部分在潮间带掘成,后者通常在高潮位上掘成;
3.潮上带海蚀穴。发生在浪花带及其附近。在海崖高潮位以上不同高度上出现的古海蚀穴,表征海平面间断下降或发生突发性垂直构造运动。
参考文献
- ↑ 【每日积累】汉字的概述?汉字的特点是什么?,搜狐,2021-06-26
- ↑ 中国书法:一门古老的艺术!,搜狐,2018-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