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林鎮
海林鎮位於牡丹江西部,是海林市的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東與牡丹江市西安區海南朝鮮民族鄉相鄰,北與牡市馬廠相連。是2001年由原海林鎮、新合鄉、石河鄉合併而成,行政區劃面積885平方千米(2017年),轄有32個行政村、75個自然屯。全鎮總人口113122人(2017年),居住有漢族、滿族及朝鮮族等,其中朝鮮族人口為0.8萬人。基本農田24萬畝,其中水田2.8萬畝。是中國猴頭菇特產鄉,黑龍江省最具魅力鄉鎮。[1]
中文名: 海林鎮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黑龍江省海林市
地理位置: 黑龍江省東南部
面 積: 885平方千米(2017年)
下轄地區: 新合村、秦家村、石河村、斗銀村
政府駐地: 海林市西河路
電話區號: 0453
郵政區碼: 157100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113122人(2017年)
著名景點:威虎山、報恩寺、楊子榮墓
機 場: 牡丹江海浪國際機場
火車站; 海林站、海林北站
車牌代碼: 黑C
主要產業: 工業/農業
目錄
歷史
海林鎮,原為海林縣縣城,因而得名。原名「帳房山」。清代中晚期,始有居民。因東面有一突兀小山峰,形似「帳篷」,故名「帳房山」。清末,修築中東鐵路在帳房山建成火車站,定名「海林」,「帳房山」一名遂廢。1910年(清宣統二年),隸屬寧安府。中華民國成立後,1921年隸屬寧安縣團聚鄉。東北淪陷時期,1933年設海林保,1939年改為海林街,約有人口七八千人,已經形成集鎮。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1946年8月設置新海縣,為新海縣城,設置海林區。1948年9月,新海、五林兩縣合併為海林縣後,仍設海林區。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1949年10月改為第六區。1956年3月,撤銷海林縣,劃歸寧安縣管轄,同年4月設置海林鎮。1958年9月,成立海林人民公社。1962年10月30日,恢復海林縣,始為海林縣城。1964年5月,將海林公社劃分為海林鎮公社和新合農村公社。1980年將海林鎮公社改稱海林鎮。
地理環境
海林鎮地處海浪河下游及其支流斗銀河河谷地帶,地勢低平。屬平原河谷區。全鎮總面積885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面積2.9萬畝,主要種植糧食作物和蔬菜。省屬海林林業局駐於鎮內。海林鎮地處山區和丘陵淺山區,地勢是梯形,西高東低,海拔在180-800米之間。海浪河貫穿境內,海浪河全長210.5公里。境內屬於溫帶大陸季風氣候,氣溫四季分明,年平均溫度1.9-3.6℃之間。現已勘探查明60餘種非金屬礦中有大理石、石灰石、沸石、花崗岩等儲量十分豐富,質地優良。
行政區劃
全鎮共轄4個街道和新海、共和、光榮、模範、蔬菜、牧羊場、江頭等7個村。轄8個社區、32個村委會:新興社區、子榮社區、英雄社區、海浪社區、林海社區、方興社區、廣場社區、團結社區、模範村、新海村、光榮村、共和村、蔬菜村、江頭村、富強村、秦家村、永安村、泡子村、林山村、東德家村、斗銀村、新民村、紅光村、三合村、安樂村、馬北村、大石頭村、永豐村、新合村、平和村、五星村、江北村、石河村、石東村、文明村、大嶺村、西德家村、密南村、廟山村、盧家村。
交通
海林鎮地外對俄經貿走廊的中心區域和哈-牡-綏-東產業帶上,位於牡丹江的副中心城市和後花園,距牡丹江市12公里,距牡丹江國際航空港15公里,距綏芬河口岸175公里,距東寧口岸220公里,201、301國道及濱綏、圖佳鐵路穿越境內,鐵路、公路可直達北京、天津、濟南、大連、滿洲里等主要城市,現已開通北京、青島、上海、廣州和俄羅斯海參崴、韓國首爾等國內國際航線,交通十分便捷。
社會
1992年末全鎮總人口8.37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6.83萬人;朝鮮、滿、回等少數民族人口約占12%。鎮政府駐地林海路南段。
2013年全鎮總人口13.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9萬,居住有漢族、滿族及朝鮮族等,其中朝鮮族人口為0.8萬人。113122人(2017年)。
經濟
鎮辦工業主要有樹脂布廠、鍋爐廠等,1992年鄉鎮企業總產值達到1.12億元。在農業生產上,大豆、玉米和水稻三大糧食作物。在發展經濟作物種植上,確定了蔬菜、食用菌、烤煙三大富民主導產業,確定西香瓜、西洋參、綠稻、白瓜子、甜葉菊五個特色產業。海林鎮黨委政府把食用菌產業作為富民第一主導產業,全力建設食用菌小區和示範園區,通過兩帶八區的輻射帶動,食用菌栽培總量達到億袋(含森工),完成了新民和光榮千萬袋村建設,引進了富源菌業正式運營,進一步壯大我鎮的食用菌種植規模;全鎮蔬菜種植面積3.2萬畝,其中棚室蔬菜270萬平方米,僅蔬菜村棚室蔬菜面積就在220萬平方米以上,年外銷各類蔬菜7000萬斤,實現銷售收入7700萬元;烤煙面積萬畝,是牡丹江萬畝烤煙鄉,建設和完善了密南千畝現代煙草科技示範園區;綠稻面積2.5萬畝,全鎮水稻基本上全採用大中棚育秧技術,鴨稻共育面積1500畝,放鴨6萬隻。
文化
城鎮東山有革命烈士陵園以及楊子榮烈士墓。新農村建設。自2006年開展新農村建設以來,按照「沿線有亮點,整體有提升」的目標,圍繞「路樹住水能」重點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呈現出新水平。完成12個村的休閒廣場建設,建成密南村占地170平方米的文化中心和農民書屋,完成20個村級浴池,完成完成杖牆改造25930米,粉刷沿線房屋30萬平方米,改造泥草房285戶。在基層組織建設上,一是認真抓實基層黨建。通過集中整治薄弱村、大下基層、黨員學習日及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等活動的開展,村級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明顯增強。密南村還代表海林市迎接了牡丹江市黨建品牌接練檢查,並受到了一致好評。二是不斷創新工作機制。開展了優秀村黨組織書記幫帶新當選村黨組織書記、強村帶弱村、支部共建、村幹部業績檔案、村幹部周志、機關幹部日誌和以考促學等活動,轉變了工作作風,有效地提升了鎮村幹部自主學習的意識和高效落實的執行力多年來,海林鎮的各項工作一直名處前列,先後獲得過各種榮譽稱號。先後獲得全國小康建設明星鄉鎮、中國猴頭菇特產鄉、全國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先進鄉鎮、全國統計工作先進鄉鎮、全國計劃生育協會鄉級先進單位;黑龍江省「五個好」建設先進鄉鎮黨委、黑龍江省最具魅力鄉鎮;牡丹江市經濟社會發展十佳鄉鎮、牡丹江市平安建設平安鎮等多種榮譽;海林鎮是全國最大的猴頭菇生產基地,「威虎山」牌猴頭菇是第二屆中國國際食用菌烹飪大賽大山合杯邀請賽指定產品。
視頻
海林市海林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