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7-9首(元好問)
浣溪沙7-9首(元好問) |
作品名稱: 浣溪沙7-9首(元好問) 創作年代:宋金代 文學體裁:詩 詞 作者:元好問 |
浣溪沙7-9首(元好問)是金代文學家元好問的作品之一[1]。
元好問,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鮮卑族拓跋氏,元好問過繼叔父元格;七歲能詩,十四歲從學郝天挺,六載而業成;興定五年(1221)進士,不就選;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學宏詞科,授儒林郎,充國史院編修,歷鎮平、南陽、內鄉縣令。八年(1231)秋,受詔入都,除尚書省掾、左司都事,轉員外郎;金亡不仕,元憲宗七年卒於獲鹿寓舍;工詩文,在金元之際頗負重望;詩詞風格沉鬱,並多傷時感事之作。其《論詩》絕句三十首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頗有地位;作有《遺山集》又名《遺山先生文集》,編有《中州集》。[2]
目錄
詩詞正文
其七
修竹移陰未出牆。好風斜綽露荷香。壺中六月也清涼。不放靈椿仙客□,要有丹桂滿林芳。天教光景為人長。
其八
借守陪京尺五天。碧油旆里地行仙。政成多暇且同歡。梅雨□江□□潤,薰風高閣水晶寒。長鯨飲罷玉壺乾。
其九
瓊壓為漿作卮,使君真是吏民師。碧桃仙酎飲鄉期。五馬旌□浮喜色,南溪風月要新詩。緩趨□□及瑤池。[3]
作者生平
元好(hào)問(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 ),字裕之,號遺山,世稱遺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國時期著名文學家、歷史學家[4]。
元好問自幼聰慧,有「神童」之譽 。金宣宗興定五年(1221年),元好問進士及第。正大元年(1224年),又以宏詞科登第後,授權國史院編修,官至知制誥。金朝滅亡後,元好問被囚數年。晚年重回故鄉,隱居不仕,於家中潛心著述[5]。
元太宗十一年(1239年)秋,因其詩文名氣頗大,耶律楚材傾心接納元好問。可五十歲的元好問已無意出仕為官,其年重回家鄉隱居,並交友遊歷,潛心編纂著述[6]。
元憲宗二年(1252年),元好問覲見「駐桓、撫間」的忽必烈。希望說服忽必烈尊信儒學,並請他為「儒教大宗師」,促使其任用儒士治國。
元憲宗七年九月四日(1257年10月12日),元好問在獲鹿寓舍逝世,享年六十八歲[7]。
參考資料
- ↑ 元好問:金人詞作不輸宋,搜狐,2018-11-23
- ↑ 元好問 聚優網
- ↑ 元好問 — 詩詞全集 浣溪沙7-9首(元好問) 詩詞名句網
- ↑ 元好問最有名的8首詩,如今讀來依然朗朗上口,令人印象深刻,搜狐,2019-12-17
- ↑ 古代最肉麻的一首詞,開頭便是千古名句,看哭無數少男少女,搜狐,2019-11-15
- ↑ 金朝詩人元好問的詩有哪些_元好問的簡介,詩詞網
- ↑ 元好問的晚年生活,中國歷史網,2019-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