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常山國家地質公園
浙江常山國家地質公園位於常山縣境內,地處錢塘江水系上游,公園2001年11月獲得國土資源部批准建設,分為三衢山、金釘子兩個園區,金釘子園區是其核心園區,公園總面積40平方千米。公園中主要發育有對追溯地質歷史具有重大科學研究價值的典型地層剖面,生物化石組合帶地層剖面。以黃泥塘達瑞威爾階全球界線層型剖面最為重要。使該地層剖面在科學上具備了國際間對比和研究的價值。以黃泥塘達瑞威爾階全球界線層型剖面最為重要。[1]
目錄
歷史沿革
在地球歷史上,5.1億年前至4.38億年前之間為奧陶紀。作為奧陶紀地層的主要化石—筆石和牙形刺,在常山黃泥塘剖面得到最好的發育和保存。
1998年1月國際地科聯一致通過該剖面為中國第一個「金釘子剖面」。
2001年11月,常山國家地質公園成功申報。
自2002年2月2日被國土資源部授匾以來,常山縣委、縣政府先後投入3676萬元,新建了地質公園主題碑和地質博物館等設施。
地質結構
黃泥塘剖面發現於70年代,1990年第四屆國際筆石大會上被全面報道。1993年國際界線工作組在黃泥塘剖面所在的江山—常山—玉山進行了野外調查後,一致提議該剖面為達瑞威爾階的全球層型剖面點(GSSP),並在發表了研究報告後最終獲得了國際奧陶系分會、國際地層委員會、國際地科聯執行局的通過和批准。黃泥塘剖面遂成為全球達瑞威爾階的唯一的對比標準,在該剖面建立永久性標誌(即地學界通稱的「金釘子」)而使該地層剖面在科學上具備了國際間對比和研究的價值。
常山縣及周邊地區的地質遺蹟以奧陶紀地層古生物化石、藻礁灰岩岩溶景觀和構造地質為特色,以大量的江南地層區古生代層型剖面及這些地層中產出的古生物化石為主。尤以早中奧陶世(4.6—5億年前)地層及筆石、牙形刺動物化石的良好發育聞名於全球。晚奧陶世(4.4—4.6億年前)三衡山藻礁灰岩也以其岩溶地貌、生物特徵和岩相變化的獨特性而著稱。硯瓦山—箬溪構造變形帶以奧陶紀巨厚輕變質岩產出典型完美的構造形跡,構成優良的觀賞石—花石而聞名。
另外還有多階段發展形成的各類微地貌單元和常山港河流地質地貌景觀。廣闊的河漫灘、階地上胡楊林以及長風一帶的氣象景觀等均為國內罕見。
資源條件
常山國家地質博物館是衢州市首個地質博物館,共展出1000多件各類岩石、古生物化石和標本,以及體現常山地質特徵的地質構造沙盤、地質演化展板等,向遊客展示地層和地質構造的演化歷史,特別是奧陶紀時期常山地質構造和演變史、古生物化石類型。
特色景觀
常山國家地質公園分金釘子、三衢山、青石、常山港4個園區,金釘子園區是其核心園區。
三衢山景區
三衢石林景區總面積27.58平方公里,分三部分組成。東面三衢山是衢州的母親山,景觀以典雅精緻見長,主要景點有趙公岩、三衢聖母;中部的小古山,景觀以奇、險、美為主要特色,其景點有猴子觀海、獨樹江南;西面的大古山,景觀以曲折幽深、氣勢宏偉著稱,其中的三衢長廊、紫滕峽谷、仙人洞等被中外遊客稱之為「江南一絕」。整個石林景區觀類型多樣,各種動物造型惟妙惟肖,素有世界上最大的「象形石動物園」的美稱。三衢山翡翠石林風景堪稱「秀甲東南,江南一絕」,有「華東第一石林」之譽。2001年底被國家有關部門批准為國家地質公園,總占地面積46平方公里,成為全國第二批33個國家地質公園之一。
金釘子景區
黃泥塘「金釘子」剖面是國際地科聯組織1997年1月在中國確立的第一枚「金釘子」。它位於常山城南3.5公里處,是地球奧陶系發育最完美、最典型的地區,也是全球罕見的標準地層剖面,被譽為「地質史上的活教材」,具有極高的科考旅遊價值。景區已成為中科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的實習教育基地、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距今4.6億年前,黃泥塘「金釘子」剖面是一片海洋。隨着地球運動、地殼演變、河床逐漸抬高形成陸地。海洋里的許多生物慢慢形成了化石,其中筆石化石、牙形刺生物化石、腕足類生物化石、三葉蟲生物化石為最主要的四種化石,還有少量的腹足類生物化石。
地質博物館
常山國家地質博物館是衢州市首個地質博物館,共展出1000多件各類岩石、古生物化石和標本,以及體現常山地質特徵的地質構造沙盤、地質演化展板等,向遊客展示地層和地質構造的演化歷史,特別是奧陶紀時期常山地質構造和演變史、古生物化石類型。
青石景區
青石景區的主要景觀是由地殼運動形成的構造遺蹟。我們經常用「堅如磐石」來形容大地的穩定,其實我們腳下的地殼是在不斷的運動,比如,五十萬年前,印度和亞洲的碰撞,使得喜馬拉雅山從海洋中升起為世界屋脊;產於青石景區的青石和花石,是東南亞著名的園林觀賞石,這些岩石就是由地殼運動的力量造成的。
常山港
常山港是錢塘江水系最長的支流,是我們常山的主要水系,發育了亞熱帶地區典型的河谷地貌景觀。
傳承意義
地質遺蹟是指地史時期由於地球的內、外動力作用,形成的具有典型特徵的地質現象或地貌景觀。常山國家地質公園最重要的地質遺蹟是典泥塘金釘子剖面、奧陶紀的地層及筆石動物化石聞名於全球。
1997年1月,黃泥塘剖面成為中國的第一枚金釘子後,常山縣的地質遺蹟保護工作受到了國土資源部環境司、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關注。在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和浙江省地質調查院的技術支持下,常山縣人民政府向國土資源部提交了建立國家地質公園的申請。
2001年12月,常山國家地質公園被批准建立。地質公園是以具有特殊地質科學意義,較高的美學價值的地質遺蹟為主體,並融合其它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而構成的一種具有科研、科普和遊覽休閒功能的自然區域。常山國家地質公園以其獨特的融合了人文與自然美景的地層景觀、翡翠石林和構造變形景觀,向人們講述了地球的故事,成為中國東部科學旅遊的明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