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世度人须自修(冷清安)
作品欣赏
济世度人须自修
大约是二十多年前,一位文友送给我一本厚厚的诗集,在诗集的菲页上有这样一段话: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说句实话,当时对这几句话并不是十分理解。因而,对他的诗集也未认真的去品读。
二十多年过去了。后来这位文友英年早逝,一次整理旧书,发现了那本诗集。我认认真真地阅读了他的几十首诗,方知这位文兄为何要在诗签上写下上述的几句诗。这首诗的是在南北朝的时候,佛教禅宗传到了第五祖弘忍大师,弘忍大师当时在湖北的黄梅开坛讲学,手下有弟子五百余人,其中翘楚者当属大弟子神秀大师。神秀也是大家公认的禅宗衣钵的继承人。弘忍渐渐的老去,于是他要在弟子中寻找一个继承人,所以他就对徒弟们说,大家都做一首畿子(有禅意的诗),看谁做得好就传衣钵给谁。这时神秀很想继承衣钵,但又怕因为出于继承衣钵的目的而去做这个畿子,违返了佛家的无为而作意境。所以他就在半夜起来,在院墙上写了一首畿子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首畿子的意思是,要时时刻刻的去照顾自己的心灵和心境,通过不断的修行来抗拒外面的诱惑和种种邪魔。是一种入世的心态,强调修行的作用。而这种理解与禅宗大乘教派的顿悟是不太吻合的,所以当第二天早上大家看到这个畿子的时候,都说好,而且都猜到是神秀作的而很佩服的时候,弘忍看到了以后没有做任何的评价。因为他知道神秀还没有顿悟。
而这时,当庙里的和尚们都在谈论这首畿子的时候,被厨房里的一个火头僧--慧能禅师听到了。慧能当时就叫别人带他去看这个畿子,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慧能是个文盲,他不识字。他听别人说了这个畿子,当时就说这个人还没有领悟到真谛啊。于是他自己又做了一个畿子,央求别人写在了神秀的畿子的旁边,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从这首畿子可以看出慧能是个有大智慧的人(后世有人说他是十世比丘转世),他这个畿子很契合禅宗的顿悟及其理念。是一种出世的态度,主要意思是,世上本来就是空的,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心本来就是空的话,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这是禅宗的一种很高的境界,领略到这层境界的人,就是所谓的开悟了。弘忍看到这个畿子以后,问身边的人是谁写的,边上的人说是慧能写的,于是他叫来了慧能,当着他和其他僧人的面说:写得乱七八糟,胡言乱语,并亲自擦掉了这个畿子。然后在慧能的头上打了三下就走了。这时只有慧能理解了五祖的意思,于是他在晚上三更的时候去了弘忍的禅房,在那里弘忍向他讲解了《金刚经》这部佛教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并传了衣钵给他。我把这个传禅的故事记在了内心深处,也为这位文友的内心向佛心生敬仰。
说来也巧,戊戍年的秋天,广东江湛铁路项目施工已经完成,有了些空余时间。同事小周约我到云浮去见在那里施工的几位乡党。说句实话,要专程数公里前往只为与乡党小聚,并无极浓的兴致。在前往的途中,小周告诉我,我们此行并不是去云浮,而是到距云浮还有几十公里的一个县城—新兴县。从阳西县城出发不到两个小时的车程就到了新兴县城。这里与粤西的其他地方并无明显的差异。从高速公路一个叫勒竹的道口下高速进入新兴县城。迎接我们的是小周的高中同学小朱,他与小周高中毕业后,十多年没有见过面。彼此见到久别的老同学格外亲切。小朱在新兴做房屋建筑好多年,对当地的风土民情十分熟悉。我问小朱,新兴可有风景名胜。他告诉我们,这里是六祖惠能大师的故里。谈话间我通过手机百度了六祖惠能大师的相关资料: 六祖惠能大师(公元638——713年),俗姓卢 ,唐新州(今广东新兴县)人,中国禅宗杰出大师。惠能在曹溪大倡顿悟法门,主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他用通俗简易的修持方法,取代繁琐的义学,形成了影响久远的南宗禅,成为中国禅宗的主流 。六祖惠能的思想,集中体现于《六祖法宝坛经》。
午间,我们择一处特色餐馆吃过午餐。下午,秋高气爽。小朱给我们当起了向导,我们沿笔直的环城大道径直朝国恩寺景区。车上,小朱对国恩寺景区如数家珍。他说,他经常常陪朋友们到景区游玩,对这里的情况十分了解。
我们来到景区大门口,这里游人如织。择一处停车处十分不易。景区是免费参观的。 国恩寺始建于唐代高宗弘道元年683年。它与六祖惠能祝发道场广州光孝寺,毕生弘法道场曲江曹溪南华寺鼎足而立,并称六祖三大祖庭。国恩寺因为既是六祖肉身菩萨的故居,又是六祖弘法、示寂以及辑录六祖“法宝坛经”的圣地而名扬海内外。它是惠能于唐高宗弘道元年(683年)建,名“报恩寺”。唐中宗神龙二年(706年)下诏赐名为“国恩寺” 。国恩寺在佛教界被视为“岭南第一圣域”,“中国禅文化的发祥地”。香火鼎盛,僧人甚多,来寺朝拜参学者络绎不绝。 此时正值国庆长假,所以游异常的多。
我们从国恩寺山门牌坊进入景区。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能选择性的进入一些景点参观。金刚殿、大雄宝殿、六祖殿、方丈室。我们步时驻足参观,详看有关资介绍。沿途两旁回廊有诸天佛殿、禅房、观音堂、六祖纪念堂、五百罗汉堂、报恩塔等建筑物我们只能是走马看在看花,仅是这样,已用了一个半小时。我们登上院内的七层塔顶,整个寺院全景尽收眼底。远处看见六祖父母坟。院中有一株千年古树,传说为六祖手植千年荔枝树。古树虽已枯萎,但仍有新枝长出。据小朱讲,这株古荔每年的二月初八以后开始吐蕊,年年如此。因为二月初八是惠能大师的诞辰之日。当地老百姓家中需修房造屋也尽量选择在二月初八之后动土,因为,过了这个日子方为吉日。
我们离开了国恩寺。在返程的途中,我丝毫没有倦意。脑子里梳理着此行的一些感悟。与历往的旅行有着本质的不同。以往经历的都是山水人文,风光美景。而国恩寺的所到之处,经历的是心灵的洗礼。感悟出人生的彻悟和真谛。好像从人生中领悟到了什么!惠能大师认为,人的“心”,“性”即为佛性,因此,“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人人都可成佛,他说,人的本性是清净无染的,“人性本净”;“但能离相,性体清净”;“自性常清净”。他所谓的清净,是指那种除去了烦恼,痴迷染污而达至的纯真、清洁、寂静的状态。也许此行使人顿悟。毛主席曾这样评价惠能大师在佛教史上的历史地位。他说,惠能主张佛性人人皆有,创顿悟成佛之学,一方面使繁琐的佛教简易化,一方面也使从印度传入的佛教中国化。因此,他被视为禅宗的真正创始人。 1958年8月21日,一位伟人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北戴河扩大会议上讲话时对与会者介绍说:唐朝佛教《六祖坛经》记载,惠能和尚,河北人,不识字,很有学问,在广东传经,主张一切皆空。这是彻底的唯心论,但他突出了主观能动性。
也许我们只是向善,无心成佛。但用自己的良好修为给他人多些关爱和帮助,仍不失为人生的不断努力方向。 [1]
作者简介
冷清安,男,仡佬族。一九六二年十二月出生于贵州省石阡县。毕业于内蒙古民族大学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