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海相
淺海相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類名詞。
關於漢字的起源[1],中國古代文獻上有種種說法,如「結繩」、「八卦」、「圖畫」、「書契」等,古書上還普遍記載有黃帝史官倉頡造字的傳說。現代學者認為,成系統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個人創造出來,倉頡[2]如果確有其人,應該是文字整理者或頒布者。最早刻劃符號距今8000多年。
目錄
名詞解釋
淺海相(neritic facies)是海相沉積的一種,指海面到海面下200米左右的淺海地區的沉積相。大約相當于海洋大陸架部分。
淺海相的特點是波浪作用力減小,陽光充足,底棲生物繁盛,所以沉積物以陸源細碎屑物質和生物化學沉積物質為主,富含生物遺體。
地質時代的海相地層大部分屬於淺海相。一般是從砂岩、頁岩過渡到泥灰岩和石灰岩,並常夾雜有鋁、鐵、錳等膠體沉積,以及磷塊岩等生物化學沉積而成的礦產,有時具特有的鮞狀結構和含有英武的海相沉積礦物海綠石,生物化石種類多而豐富。
現代大陸架上的沉積物和地質時代有很大差異,沉積物分布很不規則。
有些古老地層不是在大陸架沉積,而是在「陸表海」沉積的,其特點是深度一般約30-50米,受海流的影響較大。
淺海相沉積(水深20~200米),有的達500m,主要為陸架環境下陸源型沉積,又分大陸架灘、大陸架盆、遞變大陸架、碳酸鹽大陸架與礁、蒸發盆等沉積環境,其成分主要為砂、軟泥、生物與碳酸鹽,沉積結構具有斜層理和沖蝕、生物碎屑等海水劇烈運動的痕跡,以及緬粒結構和周期性多變的沉積層。
參考文獻
- ↑ 中國「漢字」從何而來?每個漢字,都是倉頡造出來的嗎?,搜狐,2022-10-01
- ↑ 造字的倉頡,為何叫「倉頡」?甲骨文揭開了顛覆性的一幕,搜狐,2022-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