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源紫堇
洱源紫堇 |
中文學名:洱源紫堇 拉丁學名:Corydalis stenantha Franch.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目:罌粟目 科:罌粟科 屬:紫堇屬 |
洱源紫堇(學名:Corydalis stenantha Franch.),又名白屈菜狀紫堇(雲南植物研究),多年生草本,高20-45厘米。主根圓柱形,長約3厘米,粗1.5-2毫米,具多數纖維狀側根;根莖短,被少數殘枯的葉基。莖纖細,柔弱,不分枝或具少數分枝。分布於大理、洱源、鶴慶、劍川、麗江、維西、中甸、寧蒗、魯甸、祿勸。
目錄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20-45厘米。主根圓柱形,長約3厘米,粗1.5-2毫米,具多數纖維狀側根;根莖短,被少數殘枯的葉基。莖纖細,柔弱,不分枝或具少數分枝。基生葉數枚,葉柄纖細,長2-5厘米,葉片輪廓寬三角形,二回三出全裂,第一回全裂片具較長的柄,第二回全裂片具短柄,邊緣圓齒狀淺裂,先端圓,表面綠色,背面具白粉;莖生葉3-5枚,疏離,葉柄向上漸短,葉片同基生葉。總狀花序頂生和腋生,長2-3厘米,少花,排列稀疏;苞片下部者同上部莖生葉,向上裂片漸減,扇形,深裂或淺裂,最上部者全緣,均具短於苞片的柄;花梗纖細,比苞片長。萼片小,腎形,具缺刻狀流蘇,晚落;花瓣紅色或藍色,上花瓣長2-2.5厘米,花瓣片舟狀卵形,先端急尖,背部無雞冠狀突起,距圓筒形,長1.3-1.6厘米,末端略下彎,下花瓣長0.8-1厘米先端銳尖,背部無雞冠狀突起,具爪,內花瓣提琴形,長0.7-0.9厘米,瓣片倒卵狀長圓形,先端具鈍尖頭,有1側生囊,基部1耳垂,爪狹楔形,比瓣片長;雄蕊束長0.6-0.8厘米,花葯小,花絲線狀披針形,蜜腺體貫穿距的1/2-3/5;子房線形,長0.5-0.6厘米,胚珠數枚,排成1列,花柱細,遠短於子房,柱頭雙卵形,具8個乳突。蒴果線形,成熟時在果梗先端反折。花果期5-8月。[1]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2500-3500米的石灰岩林下、草甸或竹叢中。
分布範圍
分布於雲南東北部(魯甸、祿勸)和西北部(大理、洱源、鶴慶、劍川、麗江、維西、中甸、寧蒗)以及四川西南部(九龍)。
參考文獻
- ↑ 毛莖紫堇組—紫堇屬一新組,道客巴巴, 2015-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