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洪山區隸屬於湖北省武漢市,位於長江之畔,東湖之濱,東抵鄂州市,南與江夏區接壤,西與武昌、青山兩區相鄰,北與黃陂區、新洲區隔江相望,是武漢的東大門。

洪山區屬亞熱帶季風濕潤區,總面積570平方公里(實際管轄面積為220.5平方公里),著名景點有烈士陵園、武漢東湖風景區等,曾入選綜合實力百強區等。[1]

目錄

基本概況

洪山區位於武漢市東南部,東抵鄂州市,南與江夏區接壤,東北與黃陂區,新洲區隔江相望。

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是武漢市的七個中心城區之一(武漢的七個中心城區是:江岸、江漢、礄口、漢陽、武昌、青山、洪山)。全區土地面積480.2平方公里,戶籍人口68.2萬,常住人口超過100萬,轄9個街道1個鄉。(因為有行政區劃調整,此數據為2012年最新數據)山水資源和人才資源都極為豐富。擁有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中師範大學、華中農業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 武漢理工大學等16所部屬、省屬高等院校;有國家重點實驗室10個。「兩院」院士28人,興旺繁華的科技一條街橫貫東西,聞名遐邇的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坐落其間。城鄉經濟協調發展,各項事業蒸蒸日上。加上國家光電子信息產業基地「武漢·中國光谷在東湖開發區落戶,更給洪山區帶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良機。可以預見,洪山區的明天會更加燦爛。

同洪山區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相適應,洪山區的基礎教育也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機。 和其它地區的基礎教育相比,洪山區的基礎教育有以下突出特點:底子薄、發展快、方向明、思路新。

1986年以前,洪山區是武漢市的郊區,區域經濟以農業為主,中小學辦學條件普遍較差。至於名校更是寥若晨星。1986年武漢市實行新的區劃,洪山區定位為以城帶郊的新型城區,後又成為中心城區,對於基礎教育的發展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我們審時度勢,及時抓住"兩基"達標的契機,在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全區上下勵精圖治,艱苦奮鬥,形成了個個為"普九"流汗,人人為"兩基"盡力的良好氛圍。總共投入1.2億元,改善了學校的辦學條件和教學設施,使全區中小學舊貌變新顏;於1996年4月,一舉通過湖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的評估驗收。成為全省"兩基"工作先進單位。[2]

歷史沿革

歷史建制

洪山地域自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起至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均屬武昌縣管轄。清朝末年,武昌縣下轄鄉,鄉下轄里,里下設保,保下設甲。在現洪山區境內設南鄉和北鄉。其中南鄉設上鸚鵡里(今青菱湖周圍)和下鸚鵡里(今黃家湖一帶)北鄉設6里,即:保安一里、保安二里(即今東湖一帶);永豐一里、永豐二里(即今嚴家湖、洪山、花山一帶);招賢里、橫山里(即今張家鋪和青山一帶)。

在民國初期,沿用清末舊制。1927年武昌縣進行區劃調整,在今洪山區境內設10個鄉,即:武豐鄉、崇善鄉(今北湖及東湖周圍)、附城鄉、南湖鄉(今南湖周圍)、英豐鄉、恩場鄉(今黃家湖、青菱湖周圍)、昌明鄉(今石咀村)、永豐鄉、永寶鄉(今花山、洪山、游家廟一帶)、八吉鄉(今八吉)。

1934年武昌縣進行區劃調整,在今洪山區境內設第六區和第七區。其中第六區設26個鄉,即:近港鄉、山內鄉、山外鄉、豐樂鄉、永壽鄉、胡墩鄉、洪廟鄉、東鄉、聖化鄉、沙口鄉、天興鄉、小乙鄉、海西鄉、石山鄉、游家廟鄉、竹橋鄉、火官鄉、堰房鄉、關廟鄉、溫洲鄉、吳立鄉、武豐下鄉、善後鄉、從大鄉、梅大鄉;第七區所設的鄉在今洪山區境內的有魯家鄉、駝子店鄉、福壽鄉、王店鄉。

1946年,武昌縣進行區劃,設新安鄉(今魯巷)、永豐鄉(今王家廟)、福壽鄉(駝子店)、招賢鄉(今張家鋪)、八吉鄉(今向家祠)、文明鄉(今石咀)、青山鎮(含今洪山區的鐵鋪嶺、武豐、賈家嶺、余土庫、方家嶺、火官、溫洲、法華、楠木、天興、挽月、演佛、胡墩、渡口、洪吉、新集、崇陽、蘆家嶺等村)。

建國以後

1949年11月,武漢市在江南地區設3個郊區,即洪山區、武泰區和挹江區。其中洪山區位於東湖和沙湖之間,區機關駐官園灣1號,轄官園、武珞、沙湖、東亭4鄉。武泰區區機關駐武昌萬佛林,轄白沙、蓮溪、佛林、楠木、永安5鄉。挹江區機關駐武昌王家墩,轄建設、解放、和平3鄉。

1951年4月,將洪山、武泰、挹江三個郊區合併為武漢市第八區(武昌郊區),區機關駐地在武昌官園灣1號。轄解放、建設、和平、官園、武珞、沙湖、東亭、白沙、佛林、永安、楠木、蓮溪12鄉。

1952年7月,武漢市撤銷第八區(武昌郊區),並將武昌縣部分地區劃入武漢市,成立南湖區、東湖區。其中南湖區,區機關駐武昌苗園,轄永安、楠木、佛林、洪福、李家橋、青菱、花園、石咀、楊泗磯、老橋、馬驛、王家店、譚廟。譚佛、九夫、安家、湖口、油坊嶺、宗黃、福樂、滄海、烏龍22鄉;東湖區區機關先後在武昌曹家花園、周家灣、中高家灣等地。轄武珞、三合、魯巷、東湖、磨山、官園、龍王、溪橋、沙湖、東亭、楊湖11鄉。

1955年2月,武漢市將東湖區和武昌縣的第七區合併,成立洪山區。區機關駐武昌高家灣。轄洪山、武珞、蓮溪、魯巷、磨、長山、三合、聯合、中合、花山、春和、山湖、白滸、沿江、同意、太魯、大吳、劉黃18鄉和中南路街、武珞路街2個街道辦事處。

1956年6月,武漢市撤銷南湖區將武漢市江南的3個郊區(洪山區、南湖區和青山區)合併為洪山區和青山區。將原屬洪山區管轄的花山、中合、春和、聯合、大吳、劉黃、山湖等7個鄉劃歸青山區,又將原屬武昌區管轄的陸家街、千家街、珞珈山街劃歸洪山區,此時洪山區又將33個小鄉合併為蓮溪、東亭、南湖、喻家山、長春、長江、九峰、游廟、駝子店、黎明、建設、紅旗、和平、聯合、天興、前進、友誼、勝利、白滸等19鄉,中南路街、珞珈山街、千家街、陸家街等4個街道辦事處。

1957年6月,武漢市將青山區改為城區,原青山區所轄鄉全部劃入洪山區,並將洪山區轄街道劃入武昌區。

1958年8月,武漢市將市郊各小郊區撤銷,成立武漢市郊區,區機關駐地在漢口萬松園路2號,1959年2月又遷至武昌街道口珞喻路6號,即今洪山區機關駐地。郊區成立後,先後將小鄉合併成立10個農村人民公社。即:紅旗(後改為南湖)、長青(後改為青菱)、關山、紅焰(後改為花山)、東風(後改為北湖)、武東、和平、五一(後改為葛店)、先鋒(後改為漢橋)、紅星(後改為岱山)。其中漢橋、岱山、葛店3個公社於1960年7月劃出。

1964年8月,武漢市為加強對市郊農村工作的領導決定撤銷洪山區和各城區農業辦公室,成立洪山和漢橋兩個郊區。原屬洪山區管轄的喻家山、關山、珞珈山、武珞路、中南路、水果湖、濱湖等7個街道辦事處劃歸武昌區;原武昌區轄的和平、聯合、青菱、石咀等4個農村人民公社劃歸洪山區;原屬青山區轄的環城、天興、建設、黎明、紅旗、火官、白滸、沿江等8個農村人民公社劃歸洪山區。加上洪山區原有的蓮溪、東亭、南湖、魯巷、九峰、尤廟、花山等7個農村人民公社,洪山區此時轄19個農村人民公社。為了便於實施領導,洪山區對所屬公社建置又作了調整:同年8月,撤銷沿江公社併入白滸公社;1966年3月撤銷火官公社,分別併入建設、紅旗公社;同年4月撤銷蓮溪公社和東亭公社合併而為洪山公社。至此,洪山區轄和平、聯合、青菱、石咀、環城、天興、建設、黎明、紅旗、洪山、南湖、魯巷、九峰、尤廟、花山、白滸等16個農村人民公社。

1976年1月,漢橋區撤銷併入洪山區,此時,洪山區成為環繞武漢市的大郊區。轄有洪山、青菱、和平、花山、建設、九峰、天興、江堤、永豐、長豐、後湖、諶家磯等12個公社和琴斷口、唐家墩2個街道辦事處。

1985年1月,將洪山區管轄的江北地區的江堤、永豐、長豐、後湖、諶家磯等5鄉以及琴斷口、唐家墩、岱山(1980年1月成立的街道)等3個街道辦事處分別劃歸礄口區、漢陽區和江岸區。

1986年7月,將原由武昌區管轄的關山街、獅子山街、葛化街以及珞珈山的大部分組建成的珞南街,劃歸洪山區管轄;1987年1月,將原屬鄂州市的左嶺鎮劃歸洪山區。至此,洪山區管轄天興、和平、建設、洪山、青菱、九峰等6個鄉,花山、左嶺街2鎮以及關山、獅子山、珞南、張家灣、葛化、紅旗等6個街道辦事處。

1993年7月左嶺鎮同葛化街合署辦公;1994年青菱鄉同張家灣街合署辦公。

2000年,洪山區轄6個街道、2個鎮、6個鄉。總人口878379人,各鄉鎮人口: 珞南街道 198904 關山街道 195732 獅子山街道 58786 張家灣街道 13422 紅旗街道 524 葛化街道 5282 花山鎮 29024 左嶺鎮 30453洪山鄉87536 青菱鄉 36076 九蜂鄉 19745和平鄉108753 建設鄉 53504 天興鄉 2942 東湖開發區虛擬鎮 24546武鋼北湖農場虛擬鄉 13150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3年,區委、區人大、區人民政府和區政協機關遷駐珞獅路318號。

行政區劃

洪山區有城有鄉,是典型的二元結構城區。洪山區位於武漢市東南部,依境內有洪山而得名。地理位置東經114」7』~114」38』,北緯30「28』~30」42』。土地面積480.2平方公里,2010年末總人口為68.2萬人(戶籍人口)。下轄關山、珞南、獅子山、和平、洪山、張家灣、梨園、青菱街、卓刀泉9個街道辦事處和天興鄉。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洪山區轄8個街道、2個鎮、4個鄉:珞南街道、關山街道、獅子山街道、張家灣街道、紅旗街道、葛化街道、洪山街道、和平街道、花山鎮左嶺鎮、青菱鄉、九峰鄉、建設鄉、天興鄉。共有124個居委會、125個村委會。

關山街道 辦事處駐珞喻路238號,人口282830人,面積35.00平方千米。轄39個居委會:海核、汽發、南望、長山、磨山、郵科院、汽標、化院、紫菘、陽光、民院路、科技學院、關山口、鼓風、關山路、象鼻山、魯廣、關南、魯磨路、長江、研究所、地質大學、龍安、華科大、中南財大南湖校區、關西、吳家灣、當代、葛光、華城新都、康居園、碧水、學府、紅星、黃金山、太陽城、智慧城、保利。

珞南街道 辦事處駐珞獅路200號,人口205676人,面積13.50平方千米。轄35個居委會:街道口、四眼井、勸業場、金橋、武珞、石牌園、伏虎山、武測、麗島花園、研究所、洪珞、華師大一、華師大二、廣八路、卓刀泉、虎泉、廣埠屯、方桂園、馬莊苑、五環、武漢理工大西、武漢理工大東、元寶山、體院、金昌、竹苑、黎明、尤李、博苑、中建三局、桂子山莊、圓夢家園、高創家園、尚文創業城、桂子花園。

獅子山街道 辦事處駐珞獅路513號,人口89192人,面積14.10平方千米。轄10個居委會:華農東、華農西、通惠、省農科院、研究所、湖工、武鐵、珞獅路、獅南、南胡山莊。

張家灣街道 辦事處駐張家灣,人口20140人,面積23.40平方千米。轄8個居委會:三橋、張家灣、建村、農科院、南湖、城南新居、光霞、長征。

紅旗街道 辦事處駐鐵鋪嶺,人口18165人,面積14.30平方千米。轄7個居委會:聯合、東風、武東、光明、建設、和平、徐東。

葛化街道 辦事處駐左嶺,人口10989人,面積2.20方千米。轄4個居委會:白滸、左嶺、葛化、祥龍。

和平街道 辦事處駐工業大道13號,人口22270人,面積42.00平方千米。轄8個居委會、14個村委會:金鶴園、徐東歐洲花園、三角路、團結、徐東新村、盛世花園、余家頭、下馬廟、柴林頭、和平、武豐、東興洲、大洲、東方紅、廠前、龔家嶺、先鋒、湖光、北洋橋、白馬洲、新武東、蘆咀。

洪山街道 鄉政府駐雄楚大街195號,人口21295人,面積62.00平方千米。轄11個居委會、16個村委會:魯巷街、三鴻、東湖新城、板橋、洪山、井崗、馬湖、紅旗、北港、向陽、星星、橋樑、磨山、風光、卓刀泉、東湖、漁光、東亭、余家湖、姚家嶺、幸福、先建、南湖、板橋、李橋、雙建、新路、湯遜湖。

左嶺鎮 鎮政府駐左嶺正街117號,人口29587人,面積45.00平方千米。轄16個村委會:左嶺、金王、呂墩、花園、上街、程墩、彭李、卸甲、大羅、泉井、黃陂嶺、周莊、朝陽、快嶺、甲鋪嶺、園林。

花山鎮 鎮政府駐花山鎮,人口30388人,面積54.00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19個村委會:花山、白滸、清豐、東港、沿江、聯豐、吳橋、賽山、何董、清潭、山湖、紅光、白羊山、紅軍、土橋、聯合、花山、春和、紅焰、後山。

建設鄉 鄉政府駐杜家井,人口27607人,面積66.80平方千米。轄25個村委會:群利、群聯、向家尾、黎明、四新、高潮、崇陽、前鋒、新村、新集、建洲、建設、工業港、胡教、五一、火官、紅勝、星火、同興、努力、群力、勝強、武東、賈嶺、五星。

青菱鄉 鄉政府駐張家灣,人口24986人,面積63.80平方千米。轄19個村委會:橫堤、火箭、金塘、楊泗、石嘴、老橋、楊林、西灣、建陽、花園、建群、建和、長江、長征、烽火、光霞、毛坦、勝利、青菱、漁業、紅霞。

九峰鄉 鄉政府駐王家店,人口47520人,面積48.00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13個村委會:王店、古架、濱湖、建強、何劉、三星、群建、保豐、新農、新洪、新建、九峰、馬驛、新躍。

天興鄉 鄉政府駐天興洲,人口3824人,面積26平方千米。轄3個村委會:天興、江心、復興。[3]

地理環境

洪山區屬亞熱帶季風濕潤區,光能充足,熱量豐富,雨量充沛,水熱同季、四季分明、乾濕明顯,無霜期長,適宜蔬菜等農作物的生長和漁牧業的養殖。全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950~2050小時,太陽輻射總量為106~110卡/平方厘米,無霜期平均為240~205天,年平均降水量為1150~1190毫米,並與光熱同季,主要集中在農作物需水的4-8月。光、熱、水資源豐富,並且具有組合優勢,為農業、漁業、畜牧業的發展提供了優越的氣候條件。但是,區內光、熱、水分布不均勻,變化較大,冬、夏季日照相差約一倍,一年中氣溫變化大,最熱的七月份平均氣溫29℃左右,最冷的元月份平均氣溫4℃,存在着夏季高溫,冬季冷凍等弊端。降雨量一般集中在4-8月,通常春夏多雨,秋冬少雨,在季節上分布不勻,春季陰雨連綿,夏季大暴雨,突發性強,日降雨量最多達248毫米,秋冬降雨較緩和,冬季時有乾旱發生。這些災害天氣對農業生產是不利的。

洪山地區年均氣溫16.3℃,農業界限溫度高於5℃者為283天,高於10℃者235天,高於20℃者136天,元霜期236天,年均日照時數2087時,年均降雨量1163mm。加上長江環繞全區東北西三面湖泊星羅棋布,地勢略有起伏。故湖泊效應、壟崗效應、城市效應明顯。這些氣候因素的綜合影響為洪山區蔬菜生產創造了優越條件。

自然資源

洪山因山而得名,其山水資源非常豐富。山體在武漢主城區中所占比例達70%以上,水面所占比例更高,達83.2%。擁有山峰122座,面積4萬餘畝,其中洪山、九峰山、珞珈山、伏虎山、白滸山、花山、獅子山、桂子山、喻家山等眾多山峰,高聳雲宵,挺立鬧市。東湖、南湖、嚴東湖、嚴西湖、曬湖、湯遜湖、野芷湖、黃家湖等10多個湖泊安家洪山。得天獨厚的山水資源,為洪山實施「環境優區」戰略,大力發展旅遊休閒業,打造最適宜創業和居住的生態園林城區奠定了獨特的優勢。洪山的森林覆蓋率、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均為武漢市主城區之最,成為城市綠肺,天然氧吧。洪山已獲得市級「山水園林城區」稱號,正在向更高的目標邁進。[4]

交通運輸

武漢市城區現有和在建的6座長江大橋中,二橋、陽邏、天興、白沙洲等4座大橋聯通洪山;武漢市4大環線均通過洪山;滬蓉、京珠高速公路、107國道、316國道、京廣、武大和規劃建設中的武廣、武京高速客運專線以及武漢2號、4號軌道交通均穿越洪山;珞喻路、珞獅路、雄楚大道、南湖大道、徐東大道、迎賓大道、友誼大道等六條城市主幹線橫貫東西南北,白沙洲以及正在興建之中的街道口、卓刀泉、岳家嘴四大立交橋成為東西貫通、南北交融、四通八達的交通樞紐;天興汽渡、左嶺白滸碼頭成為水上交通與運輸的紐帶。便捷的交通,為洪山倉儲、物流、經濟發展提供了支撐。離武漢天河國際機場僅約1小時車程。

經濟

綜合

2017年,全年完成生產總值957.73 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9.4%,第一產業增加值1.94 億元,同比下降14.8%;第二產業增加值210.24億元,增長6.5%;第三產業增加值745.55 億元,增長10.4%。三次產業結構為0.20:21.95:77.85。全年完成公共財政總收入159.22 億元,同比增長2.6%;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96.37 億元,同比增長11.0%。

第一產業

2017年,全區全年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58 億元,同比下降10.5%,其中,實現農業產值1.65 億元,漁業產值1.80 億元。農林牧漁業增加值20.07 億元,同比下降14.8%。

第二產業

2017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1 戶,全年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19.73 億元,同比增長13.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50.00 億元,同比增長7.5%。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品銷售收入195.30 億元,利稅總額23.47 億元,其中利潤總額14.03 億元。

建築業

2017年,全區資質等級以上建築業企業128 戶,全年實現建築業總產值1373.26 億元;建築業增加值145.72 億元,同比增長6.4%。

第三產業

2017年,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99.69 億元,同比增長8.2%。其中,工業投資15.55 億元,同比增長18.0%;房地產開發投資325.41 億元,同比增長20.9%。商品房銷售面積367.17 萬平方米,增長13.7%。

國內貿易

2017年,全區在工商登記的內資企業1634 戶,其中本年新登記513 戶;私營企業42951 戶,其中本年新登記7995 戶;個體工商戶68126 戶,其中本年新登記12381 戶。

2017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14.12 億元,比上年增長10.2%。其中,限額以上企業零售額297.26 億元,同比下降1.3%,按行業分,批發零售業600.69 億元,同比增長9.9%;住宿餐飲業13.42 億元,同比增長21.0%。

對外經濟

2017年,全年外貿出口完成18.60 億元,全年實際利用外資32509 萬美元。[5]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7年,全區幼兒園141 所,在園幼兒31657 人;小學35 所,在校學生41822 人;普通中學23 所,在校學生20871 人;職業學校5 所,在校學生4095 人。

醫療衛生

2017年,全區共有衛生機構444 個,其中醫院衛生院35 個,門診部168 個,診所152 個,衛生防疫機構2 個,婦幼保健機構2 個,社區其他衛生機構85 個,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1273 人,病床8429 張。

文體事業

2017年,全區有公共圖書館1 個,文化館1 個,體育場館42 個,籃球場674 個,游泳池34 個;全年組織各類群眾文化活動110 場。

人民生活

2017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247 元,增長9.62%。人均消費支出32274 元,增長7.6%,城鎮居民恩格爾係數30%。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37.36 平方米。年末每百戶城鎮居民家庭擁有家用電腦100 台、空調195 台、移動電話201 部。[6]

旅遊資源

資源概況

洪山豐富的山水、路橋、科教及歷史人文等資源,為發展旅遊休閒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已經形成以東湖九峰城市森林保護區為核心的大東湖自然景觀線路。比西湖面積大5倍的東湖,水面面積34平方公里,沿岸被34座山峰環繞,山下有湖,水中有山。秀麗的山水,豐富的植被,濃郁的荊楚風情和別致的園中園,吸引着眾多的中外遊客。九峰山方圓20平方公里,其9座山峰蜿蜒起伏,其丁管峰海拔200米,是武漢城區第一高峰。九峰山上林木遍布,風光秀麗,氣候宜人,是人們親近大自然的理想去處。形成了環湯遜湖嚴西湖青菱湖黃家湖周邊的鄉村休閒旅遊線路。湯遜湖擁有水面1.5萬畝,已建和在建的有三大區域:農家樂園區、水上運動遊樂區、避暑休閒區。還有張公山休閒娛樂度假區、黃家湖休閒觀光風景帶等等,為人們的休閒娛樂提供了絕佳去處。形成了以武大、華科大、光谷步行一條街、卓刀泉歷史文物古蹟、圖書城等眾多科教歷史景點為基礎的科教文化線路。東湖海洋世界、鳥語林、武漢植物園、中南民大博物館、中國地質大學逸夫博物館、絢麗多姿的武大櫻花,具有神奇典故的卓刀泉古寺等等多處景點,讓人們在遊覽中增長知識,陶冶情操。

烈士陵園

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獨立國北伐攻城陣亡官兵諸烈士墓在武昌洪山南麓街道口。北伐戰爭中,葉挺獨立團在1926年秋攻打武昌城的戰役中,犧牲官兵191名。

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在廣州誓師北伐,一路以破竹之勢攻克長沙等地,於8月31日抵達武昌城下。9月3日晨,北伐軍首次向武昌城發起攻擊,由於攻城部隊缺乏攻城重武器、準備不足等原因,攻城失利。9月5日凌晨再次攻城,第四軍的第十、第十二兩師奮勇隊傷亡過半。獨立團奮勇隊傷亡更重。9月6日,北伐軍攻占漢陽,7日攻占漢

洪山區

口。10月10日凌晨,北伐軍發起對武昌城的總攻戰鬥。第四軍、第八軍在投誠敵軍配合下,一舉攻下武昌城,至此,武漢三鎮全部攻克。武昌攻克後,為紀念獨立團攻城陣亡的官兵,經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同意,在武昌洪山南麓修建了烈士公墓。公墓於1956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0年擴建為陵園。

1927年春將諸烈士合葬於洪山現址,墓前立有碑記,碑上鎊有「先烈之血」、「主義之花」、「無產階級的犧牲者」和一營營長曹淵等191位陣亡官兵的英名。1986年,人民政府在陵園內修建了一座紀念碑和牌坊。牌坊匾額上有鄧小平同志題寫的「獨立團烈士陵園」七個大字,紀念碑上刻有徐向前同志題字:「北伐戰爭中犧牲的革命先烈永垂不朽」。

獨立團烈士陵園被列為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7]

城市排名

2018年9月,《2018年中國百強區發展白皮書》發布,洪山區排第72名。

2018年10月,2018年度綜合實力百強區榜單發布,洪山區排第26名。

2018年10月,全國綠色發展百強區榜單發布,洪山區排第28名。

2018年10月,洪山區入選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區27名。

2020年9月,洪山區入選2020中國百強區;排名第七十六。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