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陽門詩
《津陽門詩》是一首中國古詩,也稱為古體詩。
詩歌是一種主情的文學體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練,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用豐富的想象、富有節奏感、韻律美的語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來抒發思想情感。詩歌是有節奏[1]、有韻律並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種語言藝術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學形式。 詩歌起源於上古的社會生活,因勞動生產、兩性相戀、原始宗教等而產生的一種有韻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語言形式。
“ |
津陽門北臨通逵,雪風獵獵飄酒旗。泥寒款段蹶不進, 疲童退問前何為。酒家顧客催解裝,案前羅列樽與卮。 青錢瑣屑安足數,白醪軟美甘如飴。開壚引滿相獻酬, 枯腸渴肺忘朝飢。愁憂似見出門去,漸覺春色入四肢。 主翁移客挑華燈,雙肩隱膝烏帽欹。笑雲鮐老不為禮, 飄蕭雪鬢雙垂頤。問余何往凌寒曦,顧翁枯朽郎豈知。 翁曾豪盛客不見,我自為君陳昔時。時平親衛號羽林, 我才十五為孤兒。射熊搏虎眾莫敵,彎弧出入隨佽飛。 此時初創觀風樓,檐高百尺堆華榱。樓南更起鬥雞殿, 晨光山影相參差。其年十月移禁仗,山下櫛比羅百司。 朝元閣成老君見,會昌縣以新豐移。幽州曉進供奉馬, 玉珂寶勒黃金羈。五王扈駕夾城路,傳聲校獵渭水湄。 羽林六軍各出射,籠山絡野張罝維。雕弓繡韣不知數, 翻身滅沒皆蛾眉。赤鷹黃鶻雲中來,妖狐狡兔無所依。 人煩馬殆禽獸盡,百里腥膻禾黍稀。暖山度臘東風微, 宮娃賜浴長湯池。刻成玉蓮噴香液,漱回煙浪深逶迤。 犀屏象薦雜羅列,錦鳧繡雁相追隨。破簪碎鈿不足拾, 金溝殘溜和纓緌.上皇寬容易承事,十家三國爭光輝。 繞床呼盧恣樗博,張燈達晝相謾欺。相君侈擬縱驕橫, 日從秦虢多游嬉。朱衫馬前未滿足,更驅武卒羅旌旗。 畫輪寶軸從天來,雲中笑語聲融怡。鳴鞭後騎何躞蹀, 宮妝襟袖皆仙姿。青門紫陌多春風,風中數日殘春遺。 驪駒吐沫一奮迅,路人擁篲爭珠璣。八姨新起合歡堂, 翔鵾賀燕無由窺。萬金酬工不肯去,矜能恃巧猶嗟咨。 四方節制傾附媚,窮奢極侈沽恩私。堂中特設夜明枕, 銀燭不張光鑒帷。瑤光樓南皆紫禁,梨園仙宴臨花枝。 迎娘歌喉玉窈窕,蠻兒舞帶金葳蕤。三郎紫笛弄煙月, 怨如別鶴呼羈雌。玉奴琵琶龍香撥,倚歌促酒聲嬌悲。 飲鹿泉邊春露晞,粉梅檀杏飄朱墀。金沙洞口長生殿, 玉蕊峰頭王母祠。禁庭術士多幻化,上前較勝紛相持。 羅公如意奪顏色,三藏袈裟成散絲。蓬萊池上望秋月, 無雲萬里懸清輝。上皇夜半月中去,三十六宮愁不歸。 月中秘樂天半間,丁璫玉石和塤篪。宸聰聽覽未終曲, 卻到人間迷是非。千秋御節在八月,會同萬國朝華夷。 花萼樓南大合樂,八音九奏鸞來儀。都盧尋橦誠齷齪, 公孫劍伎方神奇。馬知舞徹下床榻,人惜曲終更羽衣。 祿山此時侍御側,金雞畫障當罘罳.繡do衣褓日屓贔, 甘言狡計愈嬌痴。詔令上路建甲第,樓通走馬如飛翬。 大開內府恣供給,玉缶金筐銀簸箕。異謀潛熾促歸去, 臨軒賜帶盈十圍。忠臣張公識逆狀,日日切諫上弗疑。 湯成召浴果不至,潼關已溢漁陽師。御街一夕無禁鼓, 玉輅順動西南馳。九門回望塵坌多,六龍夜馭兵衛疲。 縣官無人具軍頓,行宮徹屋屠雲螭。馬嵬驛前駕不發, 宰相射殺冤者誰。長眉鬢髮作凝血,空有君王潛涕洟。 青泥坂上到三蜀,金堤城邊止九旂。移文泣祭昔臣墓, 度曲悲歌秋雁辭。明年尚父上捷書,洗清觀闕收封畿。 兩君相見望賢頓,君臣鼓舞皆歔欷。宮中親呼高驃騎, 潛令改葬楊真妃。花膚雪艷不復見,空有香囊和淚滋。 鑾輿卻入華清宮,滿山紅實垂相思。飛霜殿前月悄悄, 迎春亭下風颸颸.雪衣女失玉籠在,長生鹿瘦銅牌垂。 象床塵凝罨颯被,畫檐蟲網頗梨碑。碧菱花覆雲母陵, 風篁雨菊低離披。真人影帳偏生草,果老藥堂空掩扉。 鼎湖一日失弓劍,橋山煙草俄霏霏。空聞玉碗入金市, 但見銅壺飄翠帷。開元到今逾十紀,當初事跡皆殘隳。 竹花唯養棲梧鳳,水藻週遊巢葉龜。會昌御宇斥內典, 去留二教分黃緇。慶山污瀦石瓮毀,紅樓綠閣皆支離。 奇松怪柏為樵蘇,童山眢谷亡嶮巇,煙中壁碎摩詰畫, 雲間字失玄宗詩。石魚岩底百尋井,銀床下卷紅綆遲。 當時清影蔭紅葉,一旦飛埃埋素規。韓家燭台倚林杪, 千枝燦若山霞摛。昔年光彩奪天月,昨日銷熔當路岐。 龍宮御榜高可惜,火焚牛挽臨崎峗.孔雀松殘赤琥珀, 鴛鴦瓦碎青琉璃。今我前程能幾許,徒有餘息筋力羸。 逢君話此空灑涕,卻憶歡娛無見期。主翁莫泣聽我語, 寧勞感舊休吁嘻。河清海宴不難睹,我皇已上昇平基。 湟中土地昔湮沒,昨夜收復無瘡痍。戎王北走棄青冢, 虜馬西奔空月支。兩逢堯年豈易偶,願翁頤養豐膚肌。 平明酒醒便分首,今夕一樽翁莫違。 |
” |
— [唐代]鄭嵎 |
目錄
中國詩歌
詩歌被譽為一個民族文化的結晶和最高體現,同時詩歌也是時代、歷史文化沉澱的結果。在中國文學史上,我們能看到的最早的詩是距今三千年左右的《詩經》,這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一共三百零五篇,古稱《詩》或《詩三百篇[2]》。其內容有「風,雅,頌」三個部分,這是從音樂角度上分的。在表現手法上有「賦,比,興」三種。因此前人把「風,雅,頌」和「賦,比,興」稱作《詩》的六義。在語言的句法上,基本上是四個字一句。
繼《詩經》之後,公元前四世紀,在楚國出現了一種新的詩體,叫「楚辭」,它的創始人是屈原。後來,漢朝人把屈原,宋玉等人寫的作品編成一書,叫《楚辭》。《楚辭》突破了《詩經》的四字句,發展為五言句,七言句,即把偶字句(四個字一句)變為奇字句(五個字以及七個字一句),不但能更好地表達思想感情,而且韻律和節奏也更富於音樂性。
到了漢代,出現了為配合音樂而歌唱的詩即「樂府詩」。在語言上有四言,五言,雜言,但多數是五言的。這以後曹操父子以及陶淵明為首的文人們發展了五言詩。同時,七言詩也有了很大的發展。
在魏晉南北朝以前,詩的格律和聲韻還沒有形成大家共同遵守的規律,只是由作者按照個人的內容需要和聲韻感覺來進行寫作。到了魏晉,由於受到了印度(古稱天竺)的梵音學的影響,我國的聲韻學得到了發展。齊梁的周喁和沈約總結了漢字的發音規律,提出了「四聲」「八病」之說,使詩歌創作由自然的聲律發展到講究追求聲律,出現了作詩要注意平仄和韻律的性質,形成了格律詩的主要內容。
唐代,是我國詩歌發展的全盛時期,是古典詩歌的黃金時代。在繼承前代詩歌的基礎上,唐代的詩歌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並且形成了固定的分類。其分類有兩種,一是古體詩,也叫古風;所謂古體詩,是指模仿唐代以前的傳統詩體,沒有一定格律,篇幅可長可短,用韻平仄都比較自由,句子的字數有整齊的,也有不整齊的;其中主要分五言古體和七言古體兩種。二是近體詩,也叫今體詩(這個「今」指的是唐朝),就是我們所說的格律詩;近體詩不象古體詩那樣自由,在篇幅,用韻,平仄,對仗等方面都有嚴格的要求。它基本上可分為兩種:律詩和絕句。律詩和絕句都分五言和七言,超過八句的律詩稱作排律。
在唐代中期,由詩派生出新的體裁,這種體裁到了宋代最為發達,這就是詞。由於詞是由詩派生出來的,所以詞又被稱為「詩餘」;另外,由於詞的句子字數長短不一,古人也稱為「長短句」。
到了元明兩代,又出現了一種新的體裁,叫曲,也稱散曲。曲可以說是詞的另一體。那麼它跟詞有什麼不同呢?除了詠唱時的伴奏樂器不同以外,在語言上更加接近口語。最突出的特點是可以加襯字。如張養浩的《閒居三首之一》「昨朝楊柳依依,今朝雨雪霏霏,社燕秋鴻(忒)疾苦。(不是)濁醪有味,(怎)消磨(這)日月東西。」其中括號內的字就叫襯字。
參考文獻
- ↑ 「詩詞」古典詩詞的節奏技巧,搜狐,2019-12-30
- ↑ 古人的雅趣|詩三百,皆弦而歌之,搜狐,2017-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