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粉飯(任俊生)
作品欣賞
油粉飯
記得在我很小的時侯,奶奶經常天不亮就把我叫醒,大概五點鐘左右吧,讓我提着個小鐵桶,給上我一毛錢或者是五分錢,讓我去排隊買油粉。油粉是一種湯狀白色的液體,就像豆漿似的,但沒有豆漿那樣白,顏色發暗,泛一點綠色,大體上看去還是白色的。在當時那個年代是五分錢一馬瓢。我不是買一馬瓢就是買兩馬瓢。一馬瓢一家人就可以做一頓,兩馬瓢就是做兩頓。那個年代是五分錢一馬瓢,現在已變成三塊錢一馬瓢了。
油粉飯是新絳縣獨有的特色小吃。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恐怕在全世界範圍內也只有在古絳州新絳縣才能吃得上。
油粉飯雖是在新絳縣獨有,但卻在本縣範圍內都不曾普及。在新絳縣縣域內,相對而言也只有極少一部分人才能吃得到。因為在新絳做油粉的人,有特殊的地域性。在新絳城內僅有一兩家的人在做油粉。以耿姓人家為主,耿姓人家有個傳統手工作坊,他家幾輩人了都在做這件營生,說是祖傳的手藝一點也不為過。每天做出來的油粉數量有限,僅是縣城內及周邊緊鄰縣城的幾個村子的人家方便購買。而且都是每天早上,趕早提前排隊,一但去的遲了就賣完了,也就只能空手而歸。多少年來一直都是供不應求。所以距離縣城遠的村鎮,輕易就買不到。不僅買不到而且有相當多的一部分人根本就沒有聽說過,油粉是怎麼一回事。
直到現在我都有點鬧不明白,既然有那麼多的人喜歡吃油粉飯,為什麼別的地方的人,在這裡就不說外地了,僅就本縣距縣城遠點的村鎮,為什麼就沒人學,沒人做呢?是做不了還是不願做,百思而不得其解。
油粉是用綠豆做成的。是需多道工序才能完成的一份活計。流程是先把綠豆洗淨,然後再用涼水浸泡,浸泡到一定程度後,然後再倒入石磨中,用石磨反覆研磨,當研磨到一定狀態後,就把研磨好的糊狀的液體再倒入到用來過濾用的專用大白布中。經過一番過濾後,留在大白布中的沒有被過濾掉的就被分離出來,涼干後就成了綠豆粉。綠豆粉是做綠豆粉面和涼粉的重要原料。然後再把被白布過濾下來的白色液體倒入大水瓮中再加入適當清水,攪拌均勻,然後密封進行發酵。等發酵好後瓮中的白色液體就變成了真正的油粉,聞着有一股酸酸的味道。
做油粉飯實際上是在小米湯(粥)基礎上做的。先是熬上一大鍋米湯,不過在熬米湯的同時,要往鍋中多放些大豆和花生。等米湯熬好後再往鍋里下些適當數量的麵條再倒入油粉,然後再把提前就準備好的又是一樣樣的切好的適量的小豆腐塊、波菜、熟豬肉片、豬卷子(也是一種只有新絳才獨有的熟食,是拿豬的內臟如大腸、心、肺、肝等洗淨煮熟後壓縮而成)分別徐徐倒入鍋中再放入適量食鹽和各味調料,然後用勺子在鍋中攪拌均勻,幾分鐘後(幾滾後),一鍋香噴噴的油粉飯就算是做好了,是一種白色糊狀的麵條飯即油粉飯。還沒吃時,就能聞到油粉飯那種特有的發酵後的酸香味道。這時嘴裡想吃的津液就在往胃裡不斷地翻滾,忍耐不住,猴急地就想要吃,食慾也隨之大增。當已坐在桌前端着一碗熱氣騰騰的噴香的油粉飯吃時,也不管燙不燙嘴了,那種口鼻生香的幸福感覺,真是給個縣長都不換,先把這碗油粉飯吃了再說。吃一碗當然不能盡興,一般都要吃上兩三碗才算過癮。當吃了兩三碗,額頭和鼻尖都開始冒汗,肚皮鼓脹地坐在桌前,這時就激動地把空碗往桌子上重重地一放,隨機大叫兩聲,美!好吃!此時,油粉飯的余香還在嘴裡久久回味,悠長悠長……真是人間一絕味! 實際上這還不是油粉飯最好吃時的最佳頂極狀態。每當做上一大鍋吃不完時,放到下一頓飯再吃時,那剩下的油粉飯,味道才更加絕美,那才是真正的好吃哩。在我們當地就流傳着一句俗語:"油粉飯熱三遍,給個縣官都不換。"[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