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爆雙脆
油爆雙脆 |
中文名 油爆雙脆 主要食材 雞胗,豬肚,豬腰子 分類 魯菜 口味 脆嫩滑潤,清鮮爽口 產地 山東 工藝 油爆 |
油爆雙脆,是山東歷史悠久的傳統名菜,以豬肚尖和雞胗片為原料,經刀工精心操作,沸油爆炒,使原來必須久煮的肚頭和胗片快速成熟,口感脆嫩滑潤,清鮮爽口,原名「爆雙片」,後來顧客稱讚此菜又脆又嫩,所以改名為「油爆雙脆」。
目錄
簡介
「油爆雙脆」是山東歷史悠久的傳統名菜。相傳此菜始於清代中期,為了滿足當地達官貴人的需要,山東濟南地區的廚師以豬肚尖和雞胗片為原料,經刀工精心操作,沸油爆炒,將原來必須久煮的肚頭和胗片,快速成熟,口感脆嫩滑潤,清鮮爽口。該菜問世不久,就聞名於市,到清代中末期,此菜傳至北京、東北和江蘇等地,成為中外聞名的山東名菜。原名「爆雙片」,後來顧客稱讚此菜又脆又嫩,所以改名為「油爆雙脆」。
歷史記載
元代倪瓚《林堂飲食制度集》中最早記載了「 腰肚雙脆」 的菜名;清代袁枚在其《隨園食單》中概括為:「滾油炮(爆)炒,加料起鍋,以極脆為佳。此北人法也。」這是對爆肚頭一菜的記載,正是爆雙脆的特色。
清朝中期,油爆雙脆作為久負盛名的傳統魯菜,以製作原料講究、烹飪技藝精絕、風格獨特而為世人推崇。在魯菜名品眾多的山東濟南,人們一向對美食近於苛求。在激烈競爭之中,極富創新精神的廚師便想到了有異於通常肉食菜饌的思路,選用人們平時不予看重、而以脆嫩突出的豬肚和雞肫來製作菜餚。只因這兩種東西所含水分相當多,故有「雙脆」的美稱。清代著名文人袁枚對「油爆雙脆」給予了極高評價,他在《隨園食單》中是這樣說的:「將豬肚洗淨,取極厚處,去上下皮,單用中心,切骰子塊,滾油爆炒,加佐料起鍋,以極脆為佳。此北人法也。」可見其時,人們已經相當精於此道了。有經驗的廚師將豬肚和雞(鴨)肫同烹,則味道更加鮮美。此饌的絕佳之處還在於顏色呈一白一紅二色,交相輝映之下更顯美不勝收,可以大大刺激食客的食慾,真不愧為色、香、味、形兼備的特色美食。
美食特色
口味:酸甜味
特點:脆嫩滑潤,清鮮爽口。
營養價值
雞胗含有豐富的營養元素,每100克的雞胗含有118.00大卡的熱量,4克的碳水化合物,2.8克的脂肪,19.2克的蛋白質,36毫克的纖維素一維生素A,0.87毫克的維生素C一維生素E,0.04維克的胡羅卜素以及各種微量元素等。消食導滯,幫助消化 治食積脹滿、嘔吐反胃、瀉痢、疳積、消渴、遺溺,牙疳口瘡,以及利便、除熱解煩。雞胗的使用效果據《本草綱目》,它還有「消食導滯」,幫助消化的作用。
雞胗同時也是補鐵的最佳食品,對於缺鐵的人士來說是一個很好的選擇,而經過特殊工藝加工的干爆雞胗,則蘊含了傳統養生之道中食補文化的精髓。品此美味,既能讓味道得到了享受,又在享受中滋補了身體,選擇特色美味,聚餐於此,何樂而不為!
豬肚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及鈣、磷、鐵等,具有補虛損、健脾胃的功效,適用於氣血虛損、身體瘦弱者食用。
豬肚的營養價值和食療效果也主要針對的是脾胃等部位。豬肚性溫,尤其對於脾胃虛弱、容易拉肚子的人有很好的溫補效果。
1、健脾胃
豬肚味甘,性微溫,歸脾、胃經;補虛損,健脾胃;用於虛勞羸弱、瀉泄、下痢、消渴、小便頻數、小兒疳積等症。
油爆雙脆的營養價值
2、補氣
根據清代食醫王盂英的經驗,懷孕婦女若胎氣不足, 或屢患半產以及娩後虛贏者,用豬肚煨煮爛熟如糜,頻頻服食,最為適宜。若同火腿一併煨食,尤補。
3、補虛
男子虛弱遺精, 豬肚一枚,入帶心連衣紅蓮子,煮糜,杵丸桐子大,每淡鹽湯下三十丸。[1]
做法
食材: 豬肚頭200,雞胗150克,紹酒5克,精鹽1.4克,蔥2克,姜1克,蒜1.5克,味精1克,熟豬油500克(約耗50克),濕澱粉25克,清湯50克。
步驟:1、將肚頭剝去脂皮、硬筋,洗淨,用刀劃上網狀花刀,放入碗內,加鹽、濕澱粉拌和,雞胗洗淨,批去內外筋皮,用刀劃上間隔2毫米的十字花刀,放人另一隻碗內,加鹽、濕澱粉拌和。
2、另取一隻小碗,加清湯、紹酒、味精、精鹽、濕澱粉,拌勻成芡汁待用。
3、炒鍋上旺火,放入豬油,燒至八成熱,放入肚頭、雞胗,用筷子迅速劃散,倒入漏勺瀝油。炒鍋內留油少許,下蔥、姜、蒜未煸出香味,隨即倒入雞胗和肚頭,並下芡汁,顛翻兩下,即可出鍋裝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