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鲶
河鲶 |
中文学名:河鲶 拉丁学名:Parasilurus sp. 别 称:鲶巴朗、洼子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硬骨鱼纲 亚 纲:辐鳍亚纲 目:鲇形目 亚 目:鲇亚目 科:鲇科 亚 科:鲇亚科 属:鲇属 种:河鲶 分布区域:分布于长江干、 支流以及洞庭湖等沿江湖泊 |
河鲶,学名 Parasilurus sp.,原名南方大口鲶,地方名鲶巴朗,鲇科鲇属的一种凶猛的肉食性大型经济鱼类,分布于长江干、支流以及洞庭湖等沿江湖泊,最大个体达40千克。 [1]
目录
河鲶形态特征
体表无鳞,富粘液,头宽扁 ,胸腹短肥,尾长侧扁。眼小、口大、齿细密锐利,须2对,背鳍短小,臀鳍与尾鳍相连,尾鳍不对称 。
河鲶生活习性
大口鲶属温水性鱼类,生存水温0~38℃,最佳25~28℃。pH值范围6~9,最适7~8.4。不耐低氧,当溶氧3mg/L以上时生长正常,低于1mg/L时窒息死亡。大口鲶昼伏夜出觅食。喜群集,池塘养殖较易捕捞。大口鲶属凶猛肉食性鱼类,摄食鱼虾及水生生物,能捕食相当于自身长度1/3的鱼体。池养条件下,能吃配合颗粒饲料。仔鱼有群集捕食活饵能力,不食静止死饵,但饥饿时会吞食人造动态死饵。大口鲶1~3龄生长速度最快。良好饲养条件下当年苗可长至400-600g,第二年可达2kg以上。大口鲶4龄性成熟,3~6月份在江河砂石底质的激流浅滩产卵,产卵水温18-26℃,最适20~23℃。卵沉性、油黄色、具粘性,可粘在附着物上孵化。平均每奴亲鱼可产卵3 000~5000粒。受精卵水温22~23℃需50~60h孵出鱼苗。刚出膜的鱼苗有一大卵黄囊,侧卧水底只能缓缓颤动。
河鲶人工养殖
(1)亲鱼选择与培育。亲鱼源于天然水域捕捞或养殖场选留。要求健康无病无伤,4龄,体重4kg以上。雌雄比约1:1.5。雄鱼胸鳍棘上锯齿强大,外生殖突长而尖;雌鱼胸鳍棘上锯齿细弱,外生殖突短而圆,卵巢轮廓明显。 亲鱼培育池应选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环境安静的一亩水泥池,池底平坦无淤泥,水深1.5-2m,每亩放养亲鱼100kg。培育亲鱼饲料用活饵或配合饲料。活饵如泥鳅、小杂鱼、蚯蚓、家鱼种。配合饲料蛋白质含量应在38%以上。定期换水,保证水质清新。临产前30d要加大冲水量促进亲鱼性腺成熟。
(2)催产。水温18℃以上即可选择成熟亲鱼催产。催产药物采用垂体、绒毛膜激素、类似物,单用或混合使用均有效,1次或2次胸鳍基部或背部肌肉注射均可。可人工授精或自然产卵受精。亲鱼催产效应时间与水温和注射方法有关,水温20-23℃时,1次注射为12~16h,2次注射为9—11h。 (3)孵化。适宜水温18-28℃,最适23~25℃。用孵化缸、孵化槽、环道和网箱都可孵化。孵化用水须清洁无污染,溶氧4mg/L以上,根据生产条件可用自然孵化方式。春繁时成熟度不够或产卵率不高的亲鱼可强化培育用作秋繁,可均衡供应苗种。
(1)苗种培育。由于大口鲶仔鱼夜间摄食,可用水葫芦、水花生遮阴。晨昏摄食高峰增加投饲量。仔鱼饲料以活饵为佳。 ①小水泥池育苗:当仔鱼卵黄囊消失,体色由淡黄变成黑褐色即转入专门培育池培育鱼种。每m2可放150~250尾,饲喂水蚤,可从鱼种池捞取或专池培育。开始要辅喂熟蛋黄浆。育苗池水质要保持溶氧4mg/L以上,适时加注新水。大口鲶出膜2d就会相互残食,应供足适口饲料。在饲料充足、水温稳定、水质清新的条件下,约20d可达3cm以上规格,进入鱼种培育阶段。 ②大池育苗:面积667~1334m2,池埂、池底以混凝土夯实抹平,池底有坡度,设进排水口用纱窗隔拦。 或将1/3~12的池底用混凝土夯实,用筛绢隔开培育苗种。放苗前7d清塘消毒,注水50~70cm,每天泼洒 2-3次豆浆培育浮游动物,水质太瘦可加泼猪血。也可用大草或粪肥培育水质。浮游动物大量繁殖时放苗下塘。每亩放水花15~18万尾。隔池饲养的,将水花放入夯底的一边,待到1cm(3~5d)时撤网。开始2~3d,每万尾水花日喂熟蛋黄5~10个,辅以鲜猪血、奶粉、豆浆,每天5次以上,沿池泼洒投喂。2~3d后停喂蛋黄、奶粉,以鲜猪血为主,泼洒豆浆培育浮游动物作饲料。鱼苗体长3~4cm时,夜晚可喂蚕蛹或鱼粉,分池培育鱼种。大池育苗要水质清新,透明度35cm,经常换水,应有微流水。鱼苗1cm以上时逐渐加高池水位,鱼苗体长3-4cm时转入鱼种培育。
(2)鱼种培育。鱼种培育每m2放养3cm规格的夏花鱼种100-200尾。前期以水蚯蚓为主要饲料,每天4次投喂,饲量为鱼体重的20%。达5cm规格后可用添加有引诱剂的配合颗粒饲料投喂,日饲量为鱼体总重的5%~10%。饲料粗蛋白质含量在45%以上,其中动物蛋白源占30%,池中随时要有活饵。水质要清新、溶氧充足。每隔10d将鱼种过筛、分级分池饲养,以免相互残害。10cm以上进行成鱼养殖。注意晚巡塘,观察鱼种活动情况,有问题及时处理。
河鲶常见疾病及防治
烂鳃病防治技术 由柱状黄杆菌感染所致。早期病鱼少量鳃丝颜色变淡,附着污泥,后期症状加重,鳃盖内表面腐烂形成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整个鱼体颜色变黑,最终呼吸困难而死。鱼种、成鱼均可发病,流行时间在主要4~8月。 防治方法:平时加强预防,泼洒复合芽孢杆菌、复合光合细菌等益生菌制剂,每半月 1 次。一旦感染该疾病,全池泼洒聚维酮碘溶液或复合碘溶液,每天 1 次,隔天再用 1 次;另外同时添加复方新诺明 + 维生素 C 拌饵投喂,4 ~ 5d 1个疗程。 河鲶(2张)
腐皮病防治技术 病原是荧光假单胞菌。病鱼行动迟缓、反应迟钝,体表局部或大部分出血发炎,严重时鱼的上下颌及鳃盖部分充血,呈块状红斑。各种规格鱼种均易患此病,特别是 6、7 月份受机械操作损伤或寄生虫侵袭后,病菌易侵入鱼体,若不及时治愈易继发水霉病致死。常与肠炎病、烂鳃病同时发生形成并发症。 防治方法:在疾病流行季节,全池泼洒二氧化氯或者三氯异氰尿酸;一旦感染该疾病,全池泼洒硫醚沙星溶液或苯扎溴铵溶液,每天 1 次,隔天再用 1 次;另外同时添加氟苯尼考 + 盐酸多西环素拌饵投喂,5 ~ 7d1个疗程。
肠炎病防治技术 病原菌主要是气单胞菌类。病鱼肛门外凸红肿,用手轻按腹部有脓液流出,解剖有时可见腹水,肠道有咖啡色或白色脓液,肠壁糜烂,后肠充血发红,患病鱼发病严重时肠道无食物。此病主要危害大规格鱼种和成鱼,一般在水温 18℃以上开始出现,4 ~ 9 月常见。常与烂鳃病形成并发症。 防治方法:全池泼洒戊二醛、苯扎溴铵溶液或蛋氨酸碘溶液,每天 1 次,隔天再用 1 次;另外同时添加氟苯尼考 + 盐酸多西环素或者复方新诺明 + 双黄白头翁散+ 维生素 C 拌饵投喂,5 ~ 6d1 个疗程。
白皮病防治技术 病原菌为鱼害黏球菌或白皮极毛杆菌。该病主要发生在集约化培育的鱼种上。患病的南方大口鲶鱼种首先是尾柄处发白,随着病情发展,继而扩展至整个尾柄和体后半部发白,尾鳍腐烂。病鱼在水面缓慢游动,时而头部朝下,尾部朝上。在高密度状况下,该病若不得到迅速有效的治疗,传染扩散很快,从而引起鱼种大量死亡。每年 6 ~ 8 月为流行季节。 防治方法:捕捞、运输、放养时应尽量避免鱼体受伤,发现有寄生虫时,要及时灭杀。一旦感染该疾病,全池泼洒硫醚沙星或季铵盐络合碘溶液,每天 1 次,隔天再用 1 次;另外同时添加恩诺沙星 + 维生素 C 或氟苯尼考 + 盐酸多西环素拌饵投喂,5 ~ 7d1 个疗程。
细菌性出血病 病原菌主要为气单胞菌。急性感染时,病鱼头顶部明显充血、出血、眼球突出,眼眶出血,鳍及鳍基出血,鳍条末端稍腐烂,体表充血发红,鳃丝颜色变淡、粘液增多,其末端出现不同程度的腐烂,肛门红肿,肌肉呈局部点状或斑状充血,肠道充血发炎,肠内食物减少,部分病鱼肝、脾、肾等实质器官点状出血,胆囊肿大并变色。从夏花鱼种到成鱼均可感染,流行于 4 ~ 10 月,高峰期常为 5 ~ 9 月,发病水温 24 ~ 28℃,发病后 1 ~ 2d即开始大批死亡。 防治方法:全池泼洒聚维酮碘溶液或季铵盐络合碘溶液,每天 1 次,隔天再用 1 次;另外同时添加氟苯尼考 + 盐酸多西环素 + 维生素 K3 或恩诺沙星 + 黄连白贯散 + 维生素 C 拌饵投喂,5 ~ 7d 1 个疗程。
水霉病 病原菌主要是水霉和鳃霉。疾病早期,肉眼看不出异状,当肉眼能看出时,菌丝不仅在伤口侵入,且已向外长出菌丝,俗称白毛病。病鱼焦躁不安,游动迟缓,食欲减退,最后瘦弱而死。流行于早春和晚冬季节,水温 10 ~ 15℃易发生,在四季都可能出现该病。防治方法: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鱼体抵抗力,尽量避免鱼体受伤;一旦感染该疾病,全池泼洒硫醚沙星或水杨酸溶液,每天 1 次,隔天再用 1 次。
鳃霉病 病原菌是鳃霉。发病鱼主要症状有:病鱼失去食欲,呼吸困难,游动缓慢,鳃上粘液增多,鳃上有出血、淤血或缺血的斑点,呈现花鳃;病重时鱼高度贫血,整个鳃呈青灰色。流行于 5 ~ 8 月,鳃霉在环境适宜时,1 ~ 2d内即可大量繁殖,因此南方大口鲶一旦感染易呈暴发性死亡。此病一般与水质密切相关,水质恶化,特别是有机质含量很高时易发生。 防治方法: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采取预防措施:清除过多淤泥,用浓度为 450mg/L 生石灰消毒;加强饲养管理,注意水质,尤其在疾病流行季节,定期灌注新水。
车轮虫、斜管虫病 由车轮虫、斜管虫寄生引起。病鱼体色暗淡,食欲不振,常离群独游,严重者鱼体垂悬浮于水面或静沉于池底。镜检鱼的鳃部、体表,发现有大量车轮虫。车轮虫的感染率很高,常造成病鱼大量死亡。此病主要发生于鱼种(体长 2.5 ~ 10cm)阶段。四季均可出现该病。 防治方法:全池泼洒硫酸铜 0.5g/m3 和硫酸亚铁0.2g/m3 合剂溶液,每天 1 次,隔天再用 1 次。杀完虫后第 2 天,全池泼洒聚维酮碘溶液或浓戊二醛溶液。
三代虫、指环虫病 由三代虫、指环虫侵入鳃部、皮肤引起。病鱼鳃部粘液增多,鳃丝暗灰或苍白,呼吸困难。鱼呈不安状态,时而狂游于水中,同时食欲减退。 防治方法:全池泼洒敌百虫粉、氰戊菊酯、辛硫磷或溴氰菊酯,每天 1 次。发病严重时,可隔天再用 1 次。杀完虫后第 2 天,全池泼洒聚维酮碘溶液或浓戊二醛溶液。
中华鳋和锚头鳋病 由中华鳋和锚头鳋寄生引起。这两种寄生虫病主要发生在池养的南方大口鲶成鱼和亲本上,其症状是:鲶鱼在水面游动不安,不时竖起尾鳍。病鱼身体与鳃部寄生有中华鳋和锚头鳋,粘液增多。 防治方法:全池泼洒敌百虫粉、氰戊菊酯、辛硫磷或溴氰菊酯,每天 1 次。发病严重时,可隔天再用 1 次。杀完虫后第 2 天,全池泼洒聚维酮碘溶液或浓戊二醛溶液。
肝胆综合征 因营养代谢障碍引起。病鱼主要症状有:早期可见肝胆肿大,肝脏颜色变淡或土黄色,形成黄白相间的“花肝”,胆囊肿大发黑等;后期往往伴随烂鳃、出血、肠炎等症状。 防治方法:加强饲养管理,添加三黄散 + 维生素 C+免疫多糖拌饵投喂,做好鱼类的保健预防。发病时,添加肝胆利康散 + 维生素 C+ 免疫多糖拌饵投喂,5 ~ 7d1个疗程。
气泡病 水中某种气体过饱和,可引起南方大口鲶患气泡病。该病主要发生在鱼苗孵化期和仔鱼下池后 3 ~ 5d。病鱼的肠道中有白色气泡产生,或鱼的体表、鳍条、须或鳃丝上附有气泡,鱼体漂浮水面,沉不下去,游动时像转圈一样,严重时仰卧于水面。 防治方法:培育苗种的鱼池,不用含有气泡的水不能直接施放有机肥;水温不要相差太大;全池泼洒 1.5 ~ 2kg/667m2·米食盐,有一定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