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沈倍奮(1943年05月01日- )(女)1965年畢業於復旦大學生物系生物物理專業。1965至1968 年為軍事醫學科學院放射醫學研究所研究生。1980至1982年獲洪堡獎學金,在西柏林技術大學生物化學研究所做博士後研究。1988年1至9月在美國NIH做訪問學者。現為軍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工程院院士 ,分子免疫學學科的學術帶頭人。多年來從事生物化學和免疫學方面的工作,…… [1]

沈倍奮
[2][來自美狐365]
出生 1943年5月1日
國籍 中國
知名於 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知名作品 《分子文庫》《重組抗體》《生物恐怖防禦》

目錄

人物經歷

1943年5月1日,沈倍奮出生於江蘇省崑山市。 1965年,畢業於復旦大學生物系生物物理專業。 1965至1968年,為軍事醫學科學院放射醫學研究所研究生。 1980至1982年,獲洪堡獎學金,在西柏林技術大學生物化學研究所做博士後研究。 1988年1月至9月,在美國NIH做訪問學者。 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沈倍奮早期組建了分子免疫學全軍重點實驗室,在中國較早開展單克隆抗體製備及其臨床應用等方面的研究;研製的免疫毒素是我國單克隆抗體衍生物最早申請新藥審評的製品;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1997年獲得我國新藥證書。近年來致力於基因工程抗體、免疫調節和干預等領域研究;組建了國家「863」抗體工程研發基地,建立了「抗體人源化」、「基於抗原-抗體相互作用結構信息設計抗體類分子」等創新抗體研發技術,多個創新抗體藥物進入臨床研究,極大推動了我國抗體產業的快速發展。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開展了一系列人白細胞分化抗原的結構與功能研究、細胞因子及其受體、免疫細胞信號轉導等研究。近年來與不同學科專家合作致力於基於IL6/IL6R結合部位的空間結構、及抗原同抗體相互識別的立體結構信息設計新功能分子的研究。 沈倍奮將分子生物學技術引入免疫學,開展基因工程抗體的研製,細胞因子及其受體的克隆、表達和功能研究,人體白細胞分化抗原的結構與功能研究,免疫細胞的信號轉導研究等。在國內最早開展加成指數測定法分析單克隆抗體所抗抗原決定簇的異同,有關技術在全國推廣;用單克隆抗體分析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填補了國內特異性診斷方法的空白;最早開展白血病導向治療的研究,研製的免疫毒素是我國單克隆抗體及衍生物最早通過新藥評審進入臨床的製品;從中國人外周血單個核細胞中克隆出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基因,並研究了它們的升白細胞作用,第一批通過了國家新藥評審。尤其在導向藥物和基因工程抗體研究方面達到了國際水平。 沈倍奮1995年領導的課題組研究的升白細胞新藥一一人粒-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申請了國家發明專利保護,獲得了專利授權,並獲得新藥證書,進行了成果轉化,通過成果轉化獲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主要論著

有關研究結果獲國家發明專利30餘項,發表論文600餘篇,5個抗體藥物獲批臨床研究,主編專著5部。 科研獲獎 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項,軍隊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項、二等獎9項。

人才培養

沈倍奮培養碩士、博士、博士後50餘名。

榮譽表彰

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人物評價

沈倍奮是分子免疫學學科的學術帶頭人。

參考資料

  1. [1]中國工程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