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阳关帝庙
汾阳关帝庙,位于山西省吕梁市汾阳市鼓楼南街东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1996年1月12日,授予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座古建筑[1]。
吕梁市
吕梁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山西省西部。北接忻州市,东邻太原市,东南界晋中市,南连临汾市,西隔黄河与陕西省榆林市相望。地处黄河东岸黄土高原,吕梁山纵贯全境,东部为太原盆地。汾河及其支流文峪河流经市境东缘,蔚汾河、湫水河、三川河流经西部并注入黄河。全市总面积21,140平方公里,人口389.09万,市人民政府驻离石区。吕梁是山西重要的产煤城市,主焦煤蕴藏量非常丰富。
目录
历史沿革
古代
吕梁,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当时吕梁有屈邑、平陵邑、中阳邑及瓜衍县等。前376年,韩、赵、魏“三家分晋”以后,吕梁为赵国境域,境内设有中阳、兹氏、大陵等。秦庄襄王四年(前246年)设太原郡后,遂属太原郡境,设有大陵、兹氏等县。一直延续至汉朝初年。
汉武帝元朔四年(前125年) 分设西河郡后,吕梁分属西河郡、太原郡、司隶部三部。大陵、平陶、兹氏为太原郡辖县;蔺、皋狼、中阳、离石、土军、隰成、临水为西河郡辖县;蒲子、狐讘属司隶校尉直接管辖。王莽代汉后,蔺改为讨貉,兹氏县改兹同,大陵县改大宁,平陶县改多穰,临水县改监水。东汉始立后各县遂复旧名。东汉初,吕梁属于西河、太原、河东三郡。离石、蔺、 皋狼、临水、中阳、平周为西河郡辖县,蒲子县属河东郡。永和五年(140年)秋,匈奴单于句龙王车纽率乌桓,羌戎及诸胡等数万人来寇,“乃徙西河治离石”[2]。同年,临水县并入离石。中平年间美稷县“南徙于兹氏县界,寻废”。建安二十一年(218年)“南匈奴内附”,左部居于兹氏,中部居于大陵。
三国时,当为魏国境域。黄初二年(221年)设置西河郡,治兹氏县,辖离石、中阳等县;大陵、平陶二县仍属太原郡,蒲子县仍为平阳郡辖县。
西晋。全境各县分属于西河国和太原国,属县未变,仅兹氏县改隰城。东晋十六国时期,境内较为混乱。后赵石勒元年(319年)“以离石县境荒废”设置永石郡,寻改西河,后燕置离石护军。永兴后西河郡并入太原郡。
北魏初立,吕梁为太原郡境域,设置有大陵、平陶、兹氏等县。天兴初增设离石镇,延和三年(434年)设吐京镇,太平真君九年(448年),吐京镇下设岭东、岭西二县,平陶县移出区境,大陵县改受阳。太和八年(484年)复置西河郡,太和十年(486年)吐京镇改吐京郡,同年,废蒲子县,设汾州,吐京、西河等五郡为其辖郡。太和十七年(493年)设永安县,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岭东县改新城,岭西县改吐京。
东魏,吕梁仍为汾州和太原郡境域,汾州辖西河、吐京等郡,隰城、永安二县属西河郡;吐京、新城二县属吐京郡;受阳县仍属太原郡,离石境域仍设离石镇。
北齐、北周之际,吕梁当两政权纷争之地,北齐斛律金所筑长城的起点——金锁关即在区内黄芦岭上,今遗址尚存。当时吕梁境内设有西汾州怀政郡、南朔州西河郡、吐京郡神武郡和并州太原都。南朔州系由汾州改称,治所仍设隰城,西河郡隶属之。离石镇改怀政郡,辖县有昌化、良泉等县,蔚汾县属神武郡,受阳县属太原郡,吐京、新城二县属吐京郡,后因裁郡改属怀政郡。北周建德年间,西汾州改称石州;大象年间,南朔州改称介州;并增设定胡、窟胡、乌突三县及同名郡。
中世
隋,吕梁分属于离石郡、西河郡、太原郡、楼烦郡、龙泉郡。离石、修化(窟胡县改)、太和(乌突县改)、平夷、定胡、宁乡等县属离石郡,西河郡辖县有隰城、永安二县,受阳县仍属太原郡,岚城县属楼烦郡,石楼县属龙泉郡。
唐代,吕梁分属于石州、汾州、隰州、岚州、并州(后改太原府)。西河(隰城县改)、孝义(永安县改)二县属汾州,离石、平夷、定胡、临泉、方山属石州,宜芳、合河二县属岚州;石楼、温泉二县属隰州,交城、文水二县属并州(太原府)。
宋代,吕梁分属于石州、汾州、岚州、隰州,晋宁军、太原府。离石、平夷、方山为石州辖县。西河、孝义为汾州辖县;宜芳、合河为岚州辖县;石楼、温泉为隰州辖县;定胡、临泉为晋宁军辖县;交城、文水二县为太原府辖县。
金代,仅因晋宁军被撤销,辖县改属石州,其它州县的隶属未变。
元代,吕梁大部属于太原路(后改冀甯路)管辖,境内设置有交城县、文水县、兴州、岚州、临州、石州(辖离石县、宁乡县)、汾州(辖县有西河县、孝义县)。石楼为晋甯路辖县。
明初,吕梁除石楼县属隰州外,境内州县均属太原府。县有兴县、岚县、临县、交城、文水,州有石州(辖宁乡县〕、汾州(辖孝义县)。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五月,汾州升为府,并倚郭设汾阳县,原太原府所辖州县、临县、永宁州及辖县宁乡县和原汾州辖县改属汾州府,府治设汾阳县城。万历四十年(1612年)石楼县改属汾州府,清代沿用朝制,建置未变。
近代
民国元年(1912年)取消汾州府建置,永宁州废州改县,三年(1914年)1月,永宁县改离石,宁乡县改中阳。民国七年(1918年),增设方山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吕梁各县均属晋绥边区行政公署。
1949年9月,山西省人民政府成立以后,设兴县专区和汾阳专区,兴县专区辖有兴县、临县、离石、方山、岚县等11县,汾阳专区辖县有汾阳、孝义、交城、文水、中阳、石楼等9县。
1951年3月27日汾阳专区撤销,交城、文水、汾阳、孝义等县划归榆次专区,中阳县划归兴县专区;石楼县划归晋南专区。
1952年7月1日,兴县专区撤销,兴县、岚县划归雁北专区;临县、方山、离石、中阳划归榆次专区。
1954年7月1日,离石、方山二县合并为离山县。
1958年11月10日,文水、交城二县并入汾阳县,中阳县与离山县合并为离石县,孝义县并入介休县,岚县分别划入静乐和兴县,石楼县并入吕梁县。
1959年9月19日除孝义县以外其它各县恢复建置,1961年5月恢复孝义县建置。
1971年5月,吕梁地区组建,同时恢复方山县,新增设娄烦、交口二县;1972年4月,娄烦县划归太原市;1971年10月5日,新增设柳林县。1992年孝义撤县设市;1996年离石撤县建市;1996年汾阳撤县建市。
2004年7月,撤地设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