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毕业院校,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当代著名学者,清华大学中文系与历史系教授,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所长,被认为是"新左派"(中国当下语境意义)领袖。

汪晖
出生 1959年10月
江苏扬州
国籍 中国
职业 作家、学者、教授
知名于 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所长
知名作品死火重温
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
反抗绝望:鲁迅及其文学世界

汪晖[1]

1966年入扬州市西门街小学,1971年入扬州市鲁迅中学(今扬州大学附属中学)、1976年初高中毕业。1978年录取为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77级本科生。1982年考取该校现代文学专业研究生,1985年在南京大学获得硕士学位。1985年考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从唐弢教授攻读博士学位,1996年至2007年担任《读书》杂志主编,在其任内,《读书》依然是国内最有影响力的杂志之一。

主要著作有:《反抗绝望:鲁迅及其文学世界》(1990)、《无地彷徨:"五四"及其回声》(1994)、《汪晖自选集》(1998)、《死火重温》(2000)、《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2005)等。编有《文化与公共性》、《发展的幻象》等多种著作,论文被翻译为英文、日文、韩文、法文等。

2018年1月21日,获评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

目录

人物经历

1966年入扬州市西门街小学,1971年入扬州市鲁迅中学(今扬州大学附属中学)、1976年初高中毕业。1976至1977年间,先后当过一年半的临时工和徒工。1978年录取为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77级本科生。1981年本科毕业,1982年考取该校现代文学专业研究生,1985年在南京大学获得硕士学位。1985年考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从唐弢教授攻读博士学位,于1988年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随即分配至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先后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1991年与友人共同创办《学人》丛刊,1996年至2007年担任《读书》杂志主编,在其任内,《读书》依然是国内最有影响力的杂志之一。连境内自由派代表南都都承认汪晖时期的《读书》是中国各种思想交流的平台,但在2007年意外遭到解职。2002年受聘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曾先后在哈佛大学加州大学北欧亚洲研究所华盛顿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柏林高等研究所等大学和研究机构担任研究员、访问教授。2018年入选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 。

主要贡献

主要著作 《反抗绝望:鲁迅及其文学世界》(1990)、《无地彷徨:“五四”及其回声》(1994)、《汪晖自选集》(1998)、《死火重温》(2000)、《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2005)等。编有《文化与公共性》、《发展的幻象》等多种著作,论文被翻译为英文、日文、韩文、法文等。

学术贡献 2013年8月,威尼斯大学亚洲地中海非洲研究所所长李集雅(Tiziana Lippiello)教授还撰写文章,阐述汪晖教授的学术贡献。其译文被刊载于《中华读书报》上,全文如下:

汪晖是著名学府清华大学的教授,他被视为“新左派”的代表人物。他极具挑战性地、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提出对现代性问题的追问,并从亚洲视野——或更准确地说,从中国视野——观察整个世界。

经过漫长的文学史和思想史研究的旅程,他对传统分析提出质疑,解构老一套的亚洲观念,并提供了一种能够超越欧洲及欧洲中心主义典型视角的叙述。当亚洲人谈亚洲时,他们究竟在谈什么?虽然汪晖的作品主要论述中国,但他的反思拓展出更为广阔的问题,试图通过思想史的深刻分析,超克现代性的传统模式。汪晖之所以将西方模式与另一种模式对立起来,是因为他想重建历史并通过对历史的反思,给今人提供掌握自己文化传统的钥匙。换句话说,他将历史置于新的亚洲形象内,并探索其在当代世界中的角色。汪晖所主张的历史观体现了当代世界的文化对话,他用客观知识和批评工具来证明它。他从一些著名的中国学者的分析入手,如严复(1854-1921)、梁启超(1873-1929)以及章太炎(1868-1936):这些学者研究西学的学说和方法,又都反对西方科学的霸权,支持人文文化(儒学、佛学与道学)。

就汪晖而言,我们不能太轻易把欧洲思想的典范应用于中国历史,即使反过来说中国本地模式未必保证对中国历史的正确、客观的理解。这里可以举一个例子:汪晖认为帝国与国家的二元论完全属于西方思想,这种二元论将中国制度等同于帝国,将西方制度等同于民族国家。因此,他认为与其采用这些范畴不如借助宋代(960-1279)儒学所用的词汇,根据他的研究,近代“帝国”的范畴并非源自中国传统的同一概念,晚清中国(1644-1911)从日本与西方才引进这个词。中国传统自古代以来离不开“天下”概念,即“what exists under Heaven”,或“全世界”。与“帝国”相比,“天下”观念有不同的含义:它反映中国对于自己的角色的自我意识,这种角色缺乏一种与他者的碰撞关系。 “天下”概念不能被解释为一种政治体系(“a political entity”),相反,它体现了一系列与天地人有关的价值和理念,或总的来说,“天下”概念与中国宇宙观有密切的关系。

汪晖承认儒学思想的价值,尤其宋代儒学:这一思想传统不仅仅是一种学派,而且在漫长的历史中,也给王朝提供了政治合法性的条件。在中国历史的关键时刻,例如在汉代(公元前220 -221)统一过程中,或者在外来民族的统治下,如元朝和清朝,儒学经典——尤其今文经学——为保证王朝的合法性发挥了尤其重要的作用。这些王朝不得不依赖中国传统知识以确立自身的合法性,而汉族也未必屈服于这些民族的文化和风俗习惯。

汪晖在康有为的影响下提出“儒学普遍主义”:该思想的兴起与中国对自己的世界地位和主权的自觉是同时出现的。汪晖也提出了“反现代的现代性”理论,并阐述了一系列中国现代学者和政治思想家的思想:他们将以科学为主导力量的现代性与人文科学为主的现代性对立起来,(形成了近代知识的谱系)。在《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这一里宏伟巨制中,汪晖探索了时间观这个根本问题,分析了“时势”的定义,即古人对momentum(拉丁文:1.时期、时刻;2. 动力;运动)的意识以及他们适应时代变化的能力,例如,“孔子时行则行,时止则止”。在十一世纪,程氏兄弟也说《易经》伟大的方法论乃是对时间的支配。汪晖恰好用“时势”的观念来再现——或者更准确地说,不要再现——他自己的现代性观。

人物争议

2010年3月10日《文艺研究》刊发了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彬彬的长篇论文《汪晖〈反抗绝望―――鲁迅及其文学世界〉的学风问题》被指称《反抗绝望》一书存在多处抄袭。《文艺研究》拒绝同时发表汪晖回应文章,后又违反一般学术批评发表惯例,在媒体《京华时报》《南方周末》刊载全文,引发关注和讨论。

多名专家对此回应,称"抄袭说"难成立,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钱理群、鲁迅博物馆馆长孙郁、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赵京华等多名鲁迅研究专家,曾就《反抗绝望》是否构成抄袭、汪晖是否梁(启超)鲁(迅)不辨、王彬彬的动机等问题接受了记者采访。钱理群、孙郁、赵京华等人均表示,该书确实存在引文不够规范等"技术层面的问题",但要说汪晖恶意剽窃恐难成立。此后,有舒炜钟彪魏行文章分析王彬彬文章论证的问题。王彬彬此前曾发文辱骂王蒙与清华大学中文系另一教授蓝棣之,因此有人对王彬彬的动机提出质疑,"派系之争"、"骂名人以扬名"之说均被提及。7月初,相继有两封执不同态度的公开信发布。一封为国内外一些学者要求清华和社科院成立调查委员会处理此事,另一封则是很多国外学者收到攻击汪晖的匿名信,因此公开回应,致信清华校长,谴责主流媒体干涉学术自由。

批评王彬彬者多认为,汪著为八十年代学术规范未成型时的产物,应属"引文不规范",此为技术层面的问题,而"王彬彬式"的学术举报与学术批评"别有用心",利用媒体暴力抹黑学者,对学术发展百害而无益;另一些人则呼吁:学术抄袭、学术剽窃问题必须直面,有问题者必须严惩不贷,应尽快建立中立的学术委员会调查此次事件。

汪晖教授继2010年3月底做出"希望学术界自己澄清"简短表态后,接受《联合早报》采访,对抄袭指控作出直接回应。他指出,已有文章"以逐条分析的方式澄清事实,但在媒体中没有受到重视。""王文对于《反抗绝望》的指控共计十条,其中六条原著提供了注释,但他忽略或掩盖这些注释,或者将所谓参见式注释曲解为抄袭。这些做法只要稍加核查就可以发现。有两处原著提供注释,但重版时由于编辑分段,而将原注释与分段后的引文脱节,但注释仍然存在,属于技术性的失误。另外的例子则用完全不能成立的'偷意'概念来指控,有很强的随意性。"[2]

学术荣誉

2013年,10月20日,中国著名学者汪晖与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一起被授予2013年度"卢卡·帕西奥利奖"(Luca Pacioli Prize)。该奖主要授予运用跨学科方法做出创造性研究的国际著名学者。与汪晖共同获得帕西奥利奖的哈贝马斯是德国著名哲学家。

这个奖主要授予运用跨学科方法做出创造性研究的国际著名学者。在前两届,这个奖项分别授予了美国盖提博物馆(Getty Genter for the history of Arts and Humanities of Los Angles)馆长兼比萨师范大学(the Scuola Normale of Pisa)校长、著名艺术史和考古学家Salvatore Settis和欧洲央行行长、著名经济学家Mario Draghi。2013年是该奖首次授予两位非意大利裔学者,由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和汪晖分享。

汪晖还曾在1996年至2007年担任《读书》杂志主编,在其任内,《读书》依然是国内最有影响力的杂志之一。

尤尔根·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生于1929年6月,是德国当代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历任海德堡大学教授、法兰克福大学教授、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所长以及德国马普协会生活世界研究所所长。1994年荣休。他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中坚人物。威尔比把他称作"当代的黑格尔"和"后工业革命的最伟大的哲学家",在西方学术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3]

2013年10月20日,颁奖仪式将在威尼斯Ca' Foscari大学的开学典礼上举行。

注:帕西奥利(Luca Pacioli)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人物,数学家,方济各会修士,列奥纳多·达·芬奇的好友,他在意大利各处的教学活动和编写的教材大大影响了后来的数学教学和研究。他在著作中对复式记账法的记载和研究被认为是会计学的开端,故被称为"会计学之父"。

2013年8月,威尼斯大学亚洲及地中海非洲研究所所长李集雅(Tiziana Lippiello)教授还撰写文章,阐述汪晖教授的学术贡献。其译文被刊载于《中华读书报》上。[4]

文章

汪晖:当代中国历史巨变中的台湾问题 台湾政治纷繁变化,从政治领导人到社会运动,其兴也勃,如风云凝聚,其亡也忽,如水银泻地,看得多了,有时会失去敏感。2014年这场“太阳花运动”,看似与之前的运动前后相联,但又有所不同。年轻一代的姿态确实 汪晖:当代中国历史巨变与全球危机中的台湾问题 一、两岸政治关系的危机与统派的式微 反服贸运动显示出两个重要问题:反服贸运动显示出两个重要问题:一是两岸关系的平台,即国共两党关系,面临严峻挑战;二是台湾统派作为一个重要的政治力量已经式微了。 汪晖:两种新穷人及其未来——阶级政治的衰落、再形成与新穷人的 这是一个新时代的老话题。在中国,这个话题至少可以追溯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刻。1918年11月16日,在“欧战”停战公报发布后的第五天,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为庆祝协约国胜利而发表演讲。 汪晖:当代中国历史巨变中的台湾问题 汪晖:当代中国历史巨变与全球危机中的台湾问题 汪晖:两种新穷人及其未来——阶级政治的衰落、再形成与新穷人的 汪晖:两岸历史中的失踪者——《台共党人的悲歌》与台湾的历史记 汪晖:当代中国历史巨变中的台湾问题 汪晖:当代中国历史巨变与全球危机中的台湾问题 汪晖:两种新穷人及其未来——阶级政治的衰落、再形成与新穷人的 汪晖:两岸历史中的失踪者——《台共党人的悲歌》与台湾的历史记 汪晖:革命、妥协与连续性的创制(上) 汪晖:齐物平等与跨体系社会 汪晖:真实的与乌托邦的——读《霍乱时期的爱情》 汪晖:自主与开放的辩证法——中国崛起的经验及其面临的挑战 汪晖:全球政治的“代表性”危机与“后政党的政治” 汪晖:鲁迅文学的诞生 汪晖:二十世纪中国历史视野下的抗美援朝战争 汪晖:代表性断裂与“后政党政治” 汪晖:琉球与区域秩序的两次巨变 陶然 汪晖:中国尚未完之转型中的土地制度改革:挑战与出路 汪晖:亚洲想象的政治 汪晖:声之善恶:什么是启蒙?——重读鲁迅的《破恶声论》 汪晖:琉球:战争记忆、社会运动与历史解释 汪晖:中国——跨体系的社会 汪晖:中国崛起的经验及其面临的挑战 汪晖:是经济史,还是政治经济学?——《反市场的资本主义》导言 汪晖:帝国的自我转化与儒学普遍主义 汪晖:“代表性的断裂”:反思未来民主的进程 汪晖:《世界历史中的中国:文革、琉球、西藏》序言 汪晖:中国“新自由主义”的历史根源 汪晖:阿Q生命中的六个瞬间 汪晖:当代中国的思想状况与现代性问题 秦晖 汪晖 温铁军:超越派性之争 寻找变革道路

获奖记录

​2013年,10月20日,中国著名学者汪晖与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一起被授予2013年度“卢卡·帕西奥利奖”(Luca Pacioli Prize)。该奖主要授予运用跨学科方法做出创造性研究的国际著名学者。与汪晖共同获得帕西奥利奖的哈贝马斯是德国著名哲学家。

汪晖还曾在1996年至2007年担任《读书》杂志主编,在其任内,《读书》依然是国内最有影响力的杂志之一。

2018年1月21日,获评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5]

视频

棵果|清华教授汪晖: 当代社会的新穷人阶级 难怪感觉自己很穷

视频

清华教授汪晖:人文学科如何应对宗教复兴

视频

“百年清华·中国模式”高峰论坛06:汪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