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汾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江苏省汾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行政管辖面积258平方公里,人口达25万。地处江苏、浙江、上海两省一市交汇的金三角腹地,是“临沪”经济圈中最具地理优势的地区,在上海半小时经济圈内,直接接受上海经济发展的辐射。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更多的是着眼于产业发展规律。高新技术产业在发展初期需要政府的扶植加以培育。科技部对于“高新区”的介入甚至都细化到了产业的指导目录,也就是说,哪个地方的高新区应重点发展何种产业,都有着明确的规定。
目录
园区介绍
2012年8月21日,经江苏省政府研究同意,江苏吴江汾湖经济开发区正式更名为江苏省汾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更名后开发区的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建设面积等不变。
汾湖高新区交通便捷,沪苏浙高速公路、318国道东西横穿全境,直达上海。苏嘉杭高速公路、227省道、苏同黎一级公路及苏嘉杭高速复线直接连接苏杭。3条高速公路在区内均设有互通和出口。从开发区通过高速公路到上海市中心仅需30分钟,到杭州60分钟,至苏州只要20分钟,周边沿江高速公路、沪宁高速、沪杭高速公路将开发区与上海、苏州、杭州、无锡等长三角中心城市融为一体。
汾湖高新区管委会至上海虹桥机场53公里,浦东机场106公里,距无锡硕放机场约90公里,杭州萧山机场150公里,距南京禄口机场226公里。距上海港80公里,乍浦港100公里,张家港港口140公里,宁波港340公里,均有高速公路与之连接。
发展规划
汾湖已正式申报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并以此为抓手,进一步做大经济总量,做优发展质量,努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构筑新型人才战略高地,推进科创园载体建设,着力打造“新汾湖、新业态、新城区”。已成功引进省双创人才1人,72名博士生驻企挂职工作;拥有各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3家,高新技术企业25家,1个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十二五”期间,全区力争实现工业销售年均递增25%,总量达到千亿级规模,其中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均超过50%。
高新区发展历程
高新区发端于1988年国务院启动的“火炬计划”,所以有的高新区起名为“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注意去掉了“新”字),比如“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1978年到1988年的十年间,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和对内改革的基本国策,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这一阶段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资源、资金和廉价劳动力推动的粗放式增长模式。要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于是1988年6月,总设计师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
“中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计划-火炬计划”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该计划的两项核心内容就是“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创办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在火炬计划的推动下,各地纷纷结合当地特点和条件,积极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88年第一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北京诞生[2],当时名称为“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实验区”,简称北京试验区。这就是大名鼎鼎“北京中关村”的前身。截止到目前,全国已有156家高新区。
视频
江苏省汾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 ,中国政府网,2020-07-13
- ↑ 从北方到南国,国家级高新区诠释科技转化“中国模式”,搜狐,2019-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