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温泉
汝州温泉 |
温泉古镇,东濒汝水,西掖广成,南瞻伏牛,北望嵩岳,山川秀丽,风景如画。曾使历代帝王、后妃、文人雅士纷至沓来,如醉如痴。据《后汉书》、《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金史》、《汝州志》等书记载;历代曾有十位帝王、三位后妃先后二十一次驾临此地。附近的“娘娘山”、“銮驾山”、“官庄”、“武后池”、“汉帝池”、“官池”、“汤王祠”等名胜古迹即是真实的历史写照。
目录
温泉简介
汝州温泉风景区位于市区西部27公里的温泉镇,南临汝河,北望箕山,西傍广成湖(涧山水库),东为汝河冲积平原,景区内温泉为历代名胜,因以为名。全镇总面积30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31000人口,西距九朝古都洛阳55公里,东距平顶山市100公里,山川秀丽,风景如画,绮丽清幽,四时宜人。温泉始建于西汉初年,称温塘;东汉为皇帝游猎地;隋朝设温泉顿亦称温汤泉;唐改称温塘,亦称汤王街。金正隆六年(公元1161年)为温泉街、历史上有九帝十妃浴温泉之说,唐朝女皇武则天曾多次来此沐浴。
温泉经济
现在的温泉风景区借助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河便捷的交通,发展旅游业;利用地热温泉的“神水”、“灵泉”,建设各种休闲度假村、疗养院。省工人温泉疗养院、省工商系统培训中心、市第三人民医院、镇政府宾馆客人爆满,应接不暇。温泉镇地热资源得天独厚,水温在57℃-75℃之间,富含氢、锂、钾、锶等56种化学元素和偏硅酸、硫化氢等7种化学成份。温泉古称“灵泉”、“神泉”,又称“神水”,泉水晶莹剔透,滑腻如抚锦缎,历来以水温高、涌量大、可以疗民疾、灌农田而为后代称颂。自古温泉为风水宝地,自然风光独具特色,特别是冬日早晨的“温泉晓霁”为汝州八大景区之一。目前温泉风景区各项服务设施健全,宾馆、饭店林立,建立了众多疗养院和度假村,已经具备向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的基本条件。温泉交通便利,四通八达,焦枝铁路横贯东西,洛上(洛阳-上海)高速公路,省道洛界公路、候饭公路及两县级公路纵横交错。预计年接待游客能力在20-80万人次,直接经济效益2000万元。
温泉历史
史书记载,汝州温泉于西汉初年称温塘;东汉为皇帝游猎地;隋朝设温泉顿亦称温汤泉;唐改称温塘,亦称汤王街。金正隆六年(公元1161年)为温泉街。温泉镇地热资源源得天独厚,矿泉涌出量为1400吨/日,热流量为600大卡/秒,水温在57℃-75℃之间,历来以水温高、涌量大而为后代称颂。内含有50余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堪与世界著名的法国维希皇家矿泉水相媲美,有很高的医用价值和良好的保健功能,对一般性关节炎、皮肤病及妇科病有很好疗效,是全国罕见的优质医用矿泉水。据史料记载,汉唐"九帝三后"以及李白、杜甫、欧阳修、苏轼、苏辙等曾前往洗浴。唐太宗李世民曾四次临幸温泉,并建有“清凉宫"、“愈痹阁"。女皇武则天也曾三次临幸温泉,并在此建行宫、筑祠阁、树碑文。有一次,率群臣在温泉“流碑亭”饮酒时作诗,由上官婉儿评定甲、乙,编成一本诗集《流杯亭侍宴诗集》,传为风流佳话。
名人与温泉
现代著名诗人贺敬之、柯岩夫妇洗浴后,感慨万端,欣然挥毫,赋就著名诗作《歌汝州温泉》:"汝州温泉天下优,地心人心贮暖流,泉水疗我半生疾,春风减我世风愁。"在《人民日报》发表。此处陆续建起了河南省工人温泉疗养院、汝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温泉镇医疗院、温泉村水疗站等医疗保健机构。多年来,中央、省、地、市领导及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国际友人、当地群众不断前来观光洗浴或疗养。
温泉美景
温泉自古为风水宝地,自然风光独具特色,特别是冬日早晨的“温泉晓霁”为汝州八大景之一。每日早晨,含有辐射作用的热气从温泉溢出,蒸腾而上,好似春雨初霁,又如仙女浴波,景色绚丽,诸多情趣。元代进士张政题诗赞曰“曙色初分日上迟,泉温水滑暖生肌。*除起处松檀下,好似当年去浴沂。”温泉向西一公里有古广成泽,为历代皇帝游猎之地,今建有岘山水库,人称广成湖。湖面广阔,游船穿梭,吸引着众多游客。湖北面有九龙山、金顶山、銮驾山、崆峒山逶迤连绵,传说有仙人广成子在此修道,轩辕帝曾驾临象广成子求教。另外,温泉风景区地质构造奇特: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地层都有分布,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出露齐全,断裂构造发育完整,是一座天然的地质博物馆。“温泉神水+自然风光+历史遗迹”为温泉风景区的典型特色。[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