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書·王莽傳
漢書·王莽傳,是一本編撰歷史人物的書籍,《王莽傳》作為《漢書》的"第一巨篇"、"第一變體",在歷史編撰上具有鮮明、突出的特色.
漢書·王莽傳 | |
---|---|
體例上"名為列傳,例依本紀",紀年上"紀莽事用莽年",篇目安排上"傳終全書,別為一代",且"廣收文誥,為文增色"。這些別識心裁的編撰特色,使史家能更全面、真實、深入、客觀地反映歷史進程,也使《王莽傳》成了體現《漢書》歷史編撰成就的典範之作。[1]
目錄
基本信息
王莽
王莽(前45年-23年10月6日),新朝的建立者。公元8年-23年在位。身高約合現今1.62米。
王莽字巨君,魏郡元城人(河北大名縣東 )。漢元帝皇后王政君之侄。幼年時父親王曼去世,很快其兄也去世。王莽孝母尊嫂,生活儉樸,飽讀詩書,結交賢士,聲名遠播。王莽對其身居大司馬之位的伯父王鳳極為恭順。王鳳臨死囑咐王政君照顧王莽。漢成帝時前22年,王莽初任黃門侍郎,後升為射聲校尉。
王莽禮賢下士,清廉儉樸,常把自己的俸祿分給門客和窮人,甚至賣掉馬車接濟窮人,深受眾人愛戴。其叔父王商上書願把其封地的一部分讓給王莽。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封新都侯,騎都尉,光祿大夫侍中。綏和元年(前8年)繼他的四位伯、叔之後出任大司馬,時年38歲。翌年,漢成帝薨。
漢哀帝繼位後其祖母傅太后、母親丁太后的外戚得勢,王莽退位隱居新野。其間他的兒子殺死家奴,王莽逼其兒子自殺,得到世人好評。前2年王莽回京城居住。前1年漢哀帝無子而薨。王政君掌傳國玉璽,王莽任大司馬,兼管軍事令及禁軍,立漢平帝,得到朝野的擁戴。
1年王莽在推辭再三之後接受了"安漢公"的爵位,將俸祿轉封兩萬多人。3年王莽的女兒成了皇后。元始四年(4年)加號宰衡,位在諸侯王公之上。大力宣揚禮樂教化,得到儒生的擁戴,被加九錫。5年,王莽毒死漢平帝,立年僅兩歲的孺子嬰為皇太子,太皇太后命莽代天子朝政,稱"假皇帝"或"攝皇帝"。從居攝二年(6年)翟義起兵反對王莽開始,不斷有人借各種名目對王莽勸進。初始元年(8年)王莽接受孺子嬰禪讓後稱帝,改國號為新,改長安為常安。開中國歷史上通過篡位作皇帝的先河。
他仿照周朝的制度推行新政。屢次改變幣制,更改官制與官名,削奪劉氏貴族的權利,引發豪強的不滿。由於他看不起邊疆藩屬,削王為侯,不斷挑起對匈奴和東北、西南各族的戰爭。賦役繁重,刑政苛暴。11年,黃河改道,災民遍野。天鳳四年(17年)各地農民紛起反抗,形成赤眉、綠林大起義。
地皇四年(公元23年)綠林軍攻入長安,混亂中他為商人杜吳所殺,新朝滅亡。他是被割去舌頭的皇帝。 王莽是一個亂世篡位者。西漢自宣帝以後,連續元、成、哀、平四個皇帝都是極端荒淫無道,腐朽無能的。把文景之治、昭宣之治苦心經營的昌盛局面,逐步糟蹋的一片衰敗,民不聊生。達官貴族窮奢極欲,下層民眾怨聲載道,社會矛盾日益尖銳,可以說是危機四伏了。
而當權的皇帝一個個不是九歲,就是兩歲,皇權完全操縱在外戚和後宮手裡。此時要靠劉氏皇權扭轉敗局,只能是望梅止渴。而此時的王莽是手握大權的大司馬,經過多年的積累,形成了龐大的權力網。再加上王莽一向有孝悌之名,在朝野上下有較好的人緣。當時的人們甚至把王莽當成聖人、周公來歌頌。
所以當大臣們上書要求王莽即位時,倒不是懾於王莽的權威,而是寄希望於王莽出來撐起天下,扭轉慘局,造福於民。此議提出時,並沒有多少人出來反對,劉氏後宮和小皇帝也不好說什麼。王莽就比較順利的當上了新朝皇帝。他提出了很多項不切實際的改政, 比如:土地國有:私人不准買賣,恢復一千二百年以前已廢除了的古代井田制。
八口以下的家庭,耕地不得超过九百亩,超过了的土地,一律没收,或由地主直接分给他的邻居或家属。耕地重新分配:没有土地的农夫(佃农),由政府分给土地。
以一對夫婦一百畝為原則,不滿一百畝的,由政府補足。凍結奴隸制:雖沒有馬上廢止,但禁止所有奴隸婢女繼續買賣,以限制奴隸的範圍和數目不再擴大,使它最後自然消滅。強迫勞動:凡無業游民,每人每年罰布帛一匹,無力繳納的,由政府強迫他勞役,在勞役期間,由政府供給衣食。
實行專賣制度:酒專賣,鹽專賣,鐵器專賣,由中央政府統一發行貨幣(從前任何富豪,都可製造銀錢,新政府收回這種授權)。山上水中的天然資源,都為國家所有,由政府開採。實行計劃經濟:由政府控制物價,防止商人操縱市場,以消除貧富不均。食糧布帛之類日用品,在供過於求時,由政府照成本收買。求過於供時,政府即行賣出,以阻止物價上漲。
性格分析
他從小就謙遜有禮,勤奮好學,孝順母親和寡嫂,也精心照顧亡兄的孩子。他佰父王鳳年老生病在家,王莽侍奉左右,幾個月沒有解衣寬帶好好休息。凡給伯父餵藥,王莽必先親口嘗一嘗,以免太燙。在鄉臨中有極高的威望。即使長大當官後,他也嚴格要求自己,經常把 家財拿出來分給下屬和窮人。
任大司馬攝政後,他廣泛聽取意見,招有賢德的人做官。他兒子殺了人,他命兒子抵命。生活上艱苦樸素。有一次,他母親病了,大臣們讓自己的家眷去他府上探視,王莽的夫人到門外迎接,結果眾人以為那是個僕人。因為她穿的是粗布衣衫。然而王莽的這些優點,到後來全都成了偽裝、做秀。
這是很不客觀的。近代也有人認為:說王莽沽名取直很難成立,他未在位時因自己兒子殺了奴婢,要兒子抵命;而且王莽並沒有表面吃素菜,背後喝參湯;也沒有公開將錢財散發,暗底下又去搜刮回來;即使東漢史學也沒有對王莽的清廉懷有異議。
歷史原因=
王莽之所以被歪曲和否定,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受"成者王,敗者寇"傳統定論影響。如果新朝成功的維持上百年,我看史官們就不會這麼詆毀王莽了。就該歌功頌德,對王莽神話連篇了。王莽就不是篡位,而是"天降大任於斯人",是"奉天承運"的"真命天子"了。
想想看,當年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不是篡位嗎?朱元璋一個叫花子,劉邦一個小鄉鎮官,起兵造反,推翻"真命天子"的統治,不是犯上嗎?不是逆賊嗎?不算!因為他們成功了。成功者一切都是正確的,凡是他們的對立面則是賊寇。這就是歷史。王莽之冤,根子就在這裡。
白居易有詩曰:
周公恐懼流言日,
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初身便死,
一生真偽復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