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永春佛手

永春佛手,福建省永春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福建省永春縣地處閩南山區,種植永春佛手茶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在閩、粵、港澳等地區以及東南亞各國僑胞中負有盛名。2008年,永春佛手茶被國家確認為「中國著名品牌」,並被授予 「中國申奧第一茶」榮譽稱號

永春佛手茶樹屬大葉型灌木,因其樹勢開展,葉形酷似佛手柑,因此得名「佛手」。永春佛手分為紅芽佛手與綠芽佛手兩種,其中以紅芽佛手為佳。茶樹樹冠高大,鮮葉大如掌,呈橢圓形,尖端較鈍,主脈彎曲,葉面扭曲不平,葉肉肥厚,質地柔軟,葉色黃綠油光,葉緣鋸齒稀疏。

佛手茶成品特徵茶條緊結肥壯,捲曲,色澤砂綠烏潤,香濃銳,味甘厚,耐沖泡,湯色橙黃清澈。沖泡時馥郁幽芳,冉冉飄逸,就像屋裡擺着幾顆佛手、香椽等佳果所散發出來的綿綿幽香沁人心腑。

2006年12月28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永春佛手」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目錄

目錄

產品特點

產地環境

歷史淵源

生產情況

產品榮譽

地理標誌

歷史文化

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佛手又名香櫞,與安溪鐵觀音一樣同屬烏龍茶,是烏龍茶中的名貴品種之一。據國內外專家鑑定,佛手茶是烏龍茶中最為古老的茶種,其葉大如掌、形似香櫞柑,始種於佛寺,故稱佛手。在民間俗語,「茶佛一味」,蓋始於佛手茶。

永春縣以種植紅芽佛手為主。佛手鮮葉大的如掌,橢圓形,葉肉肥厚,3月下旬萌芽,4月中旬開採,分四季採摘,春茶占40%。其外形條索肥壯、捲曲較重實或圓結重實,色澤烏潤砂綠或烏綠潤,稍帶光澤,內質香氣濃郁或馥郁幽長。優質佛手有似雪梨香或奶糖香,上品有似香椽香,滋味醇厚回甘;耐沖泡,湯色橙黃或淺金黃、明亮、清澈;葉底肥厚、勻整、軟亮、紅邊顯,飲之入口生津,落喉甘潤。

永春佛手毛茶梗皮淡黃或稍紅;不論毛淨或精茶均條索肥壯、圓結、沉重(似海蠣干)、顆粒大,色澤砂綠油潤,俗稱「香蕉色」(翠黃綠)。毛茶或精茶均香氣濃郁幽長、並帶有似香櫞果散發的自然果香或花香,俗稱「佛手韻」,湯色黃綠清澈明亮,滋味醇厚甘鮮有回甘,葉底肥厚軟亮,邊鮮紅。

藥用價值

福建省中醫學院研究發現永春佛手茶對胃炎、結腸炎有顯著的治療作用。常飲佛手茶,可醒酒、止渴、消暑、防癌、減肥、健胃、助消化、降血脂、除痰,利水道,明目益思,除火去膩。

經福建農林大學茶葉研究所對10個烏龍茶品種69個樣品檢測,佛手茶水中浸出物46%,單寧21%,粗蛋白25%,茶素2.4%,黃酮類物質15—17毫克/克,鋅57微克/克,黃酮類物質和鋅為所有烏龍茶中含量最高,平均值為11.00毫克/克—12.00毫克/克。茶葉中的黃酮類物質具有降血壓、降血脂、軟化血管等功效,鋅能促進兒童生長發育和成年人的健康、延緩衰老。德國醫學專家也發現,黃酮類物質能調節血脂、降低血壓,對腦血管疾病等有顯著療效。

品種分類

以春芽顏色區分,佛手品種分為紅芽佛手和綠芽佛手兩種,紅芽佛手樹姿較披張,嫩芽紫紅色;綠芽佛手樹姿稍直立,嫩芽淡綠色。以紅芽為佳。

產地環境

永春佛手發源地是永春獅峰岩。永春佛手茶又名香櫞種、雪梨,因其形似佛手、名貴勝金,又稱「金佛手」,主產於福建永春縣蘇坑、玉斗和桂洋等鄉鎮海拔600米至900米高山處。

福建省永春縣地處戴雲山南麓,境內群峰起伏,山地資源豐富,又是南亞熱帶和北亞熱帶的過渡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全年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600—2100毫米,年平均氣溫17℃—21℃,日夜溫差大,平均相對濕度77%。山地土壤以紅壤為主,PH值在4.5—6.5之間,有機質含量豐富,適宜植茶。永春絕大部分茶園種植在山區和半山區,正應了「高山出好茶」這一茶諺。

歷史淵源

相傳,閩南騎虎岩寺的一位和尚,天天以茶供佛。有一日,他突發奇想:佛手柑是一種清香誘人的名貴佳果,要是茶葉泡出來有「佛手柑」(香椽)的香味多好哇!於是他把茶樹的枝條嫁接在佛手柑上,經精心的培植,終獲成功,這位和尚高興之餘,把這種茶取名「佛手」。

清康熙年間,佛手茶傳入永春,附近茶農競相引種得以普及,有文字記載:「僧種茗芽以供佛,嗣而族人效之,群踵而植,彌谷被崗,一望皆是」。佛手茶因此而得名。永春縣山清水秀,朝霧夕嵐,泉甘土赤,所生產的佛手茶質量歷來為本類茶葉之極品,為別於其他地區的佛手茶,故稱「永春佛手」。

清光緒年間,永春縣城桃東開設的峰圃茶莊銷售永春佛手,隨即聞名遐邇。

民國二十年(1931年),永春佛手製成鐵盒包裝,通過廈門茶棧源源轉銷到港澳及東南亞各埠。但當時總量尚少。至20世紀40年代末,每年銷往海外只有幾十擔。

現代,永春佛手迅猛發展,佛手茶栽培面積和年產量居中國第一。

20世紀90年代以後,隨着社會的多元化發展,消費者的需求日漸多樣化。安溪鐵觀音、雲南普洱、武夷大紅袍、祁門紅茶、西湖龍井等茶葉占據了很大的市場份額。一些茶農便砍掉佛手茶樹,種上鐵觀音,留下少量佛手茶樹沒人管理,有的把佛手茶用於鐵觀音茶葉的拼配工序中,這些都導致市場上正宗的佛手茶越來越少,佛手茶也漸漸失去了傳統本色。

2015年,永春縣委託國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亞健康干預實驗室、清華大學中藥現代化研究中心、教育部茶學重點實驗室對佛手茶進行深入研究。

以清香型佛手、濃香型佛手、佛手老茶為研究對象,在採用現代化先進儀器分析檢測佛手茶的品質成分、功能成分和衛生學指標的基礎上,採用動物模型和細胞模型,研究了永春佛手茶的抗衰老、降血脂、調理腸胃、降血糖等保健養生功效及其作用機理。「研究發現,永春佛手茶具有增強自由基清除能力,可抵禦輻射對腦細胞的損傷,增強對不良環境的抵禦能力,抗氧化和抗衰老作用顯著;常飲佛手茶,還可有效調控人體糖脂代謝,起到降脂減肥、降血糖的顯著效果;此外,佛手老茶具有顯著的改善腸道功能、調理腸胃的作用。

生產情況

2006年,永春佛手栽培面積4.2萬多畝,分布全縣22個鄉鎮,從事茶葉生產的農戶達1萬多戶,從業人員近3萬人。其中以玉斗、坑仔口、蘇坑、東關、湖洋等鎮為多,年產量3500多噸,年產值1.6億元。

2008年,永春佛手栽培面積4.2萬畝,年產量5000噸以上,產值近2億元;年出口2000多噸,創匯近1000萬美元。

2011年,永春佛手直接產值達到8億多元,全縣有14萬人口涉及茶產業。

2016年,永春縣擁有佛手茶園4.7萬畝,年產量4800噸,是中國最大的佛手茶生產基地。

產品榮譽

1985年、1989年,永春佛手被農業部評為優質農產品。

1987年,永春佛手獲 「全國華僑茶葉基金會」授予的「佛手獎」。

1995年,永春佛手獲中國第二屆農業博覽會金獎。

1999年以來,永春佛手在福建省名優茶評選中獲得「省名茶」和「省優質茶」稱號。以玉斗八一茶場為代表的永春佛手茶葉基地及產品都獲得「中國無公害農產品」的標誌及中國綠色食品基地申請認證。

2007年6月,永春佛手在北京舉行的「人文奧運與中華茶文化高峰論壇暨人文中國・茶香世界」中華茶文化宣傳活動中, 被正式授予"2008北京國際新聞中心茶類特許供應商」,「中國申奧第一茶」榮譽稱號。

2008年,永春佛手在泉州市召開的生態茶園現場會上,被國家確認為「中國著名品牌」。第29屆北京北京奧運會上,不僅新聞中心上萬名中外記者在喝「永春佛手」,而且作為重要的外事禮品贈送給各國嘉賓。

2008年,永春佛手被全國農運會指定為禮品茶

6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永春佛手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以福建省永春縣人民政府《關於界定永春佛手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的請示》(永政文[2006]65號)提出的範圍為準,為福建省永春縣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品種

紅芽佛手茶和綠芽佛手茶。

(二)立地條件

保護區域內海拔400米至800米,坡度小於25度,土壤為pH4.5至6.0的紅壤。

(三)栽培管理

1.種苗繁育:選生長健壯、半木質化、腋芽飽滿的佛手茶枝條進行扦插育苗。夏插在4月底至5月中旬或6月中旬至6月下旬,秋插8月下旬至9月中旬,冬插11月至12月,以春插為好。

2.科學建園:坡地砌築水平梯田;合理密植,株距30厘米,行距80厘米至100厘米,定植密度≤6萬株/公頃。

3.土壤管理:施足有機肥,幼齡樹氮、磷、鉀比例為2:1:1,成年樹比例為3:1:1。

4.樹冠管理:合理應用定型修剪、輕修剪、深修剪、重剪和台刈,保持樹體旺盛生機,使茶園群體和個體通風透光,投產茶園樹冠高度一般控制在80cm左右。

5.採摘。采頂葉小開面至中開面(3至5分成熟)駐芽2至4葉嫩梢及對夾葉,春秋茶采「中開面」,夏暑茶采「小開面」。採摘時應根據新梢成熟度、芽葉大小、生長部位分批多次採摘,採下成熟度較一致的芽葉。大面積茶園可適當提前嫩采,分2至3批次採摘;新梢大的和小的應分開採摘,以便分開製作。

(二)加工工藝

1.初制工藝:工藝流程是曬青→搖青→攤涼→殺青→包揉→初烘→復包揉→定型→足火。操作時應用靈活的「看青做青」技術,形成「綠葉紅鑲邊」和帶有特殊「佛手韻」及天然果香等「色、香、味」內質。

(1)做青:曬青掌握失水率4%至10%,搖青、涼青多次交替進行。搖青要根據季節、氣候、茶青質量等因素靈活掌握先輕後重,採取或「輕篩勤搖」或「慢篩重搖」,搖青一般3至4次,歷時8h至16h,減重率為茶青重的6%至14%。

(2)炒青:先利用高溫迅速殺死葉內酶的活性,後在熱的作用下,蒸發部分水分和青氣味,使葉子變軟,減重率為做青葉重量的18%至22%。

(3)揉烘:包括揉捻、初烘、初包揉、復烘、復包揉、六道工序,初烘溫度70℃至80℃,足火用50℃至60℃的火溫慢焙直至足干。

2.精製工藝:主要包括投料、篩分、風選、揀剔、烘焙、勻堆、攤涼、拼配包裝等工序。

(三)質量特色

1.保護等級:

(1)毛茶:保護級別為一級至三級,對應的保護等次為一至六等,並分別在二、四、六等設立標準樣。

(2)精茶:保護級別為特級至三級,即:特、一、二、三級。

2.感官指標:

(1)毛茶:具有佛手茶品種特徵,無非茶類夾雜物,無異味,無霉變

等次 二等 四等 六等 外形 條索 肥壯、圓結、重實、勻整 肥壯、緊結、勻整 捲曲結實、稍勻整 色澤 砂綠油潤 砂綠尚油潤 烏綠稍帶褐紅 內質 香氣 濃郁幽長,品種特徵明顯 清高、品種特徵明顯 清純,品種特徵尚顯 湯色 金黃清澈明亮 橙黃清澈 橙黃尚清澈 滋味 醇厚甘爽,品種特徵明顯 尚醇厚甘爽,品種特徵尚明顯 醇和、品種特徵略顯 葉底 肥厚、軟亮、勻整、邊鮮紅 尚肥厚、稍軟亮、勻整、紅邊明 黃綠有紅邊、尚軟、尚勻整 (2)精茶:具有佛手茶品種特徵,無非茶類夾雜物,無異味,無異臭,無霉變。

級別項目 特級 一級 二級 三級 外形 條索 壯結重實 較壯結 尚壯結 稍粗松 色澤 烏油潤 尚油潤 稍帶褐色 褐色 整碎 勻整 勻整 尚勻整 欠勻整 淨度 勻淨 勻淨 尚勻淨 帶細梗輕片 內質 香氣 濃郁幽長,品種特徵極顯 清高,品種特徵明顯 清醇,有品種特徵 純正 滋味 醇厚甘爽,品種特徵極顯 醇厚,品種特徵明顯 尚醇厚,品種特徵尚顯 純和 湯色 金黃、清澈明亮 金黃、清澈 尚金黃清澈 橙黃 葉底 肥厚軟亮,勻整,紅邊明顯 肥厚軟亮,勻整,紅邊明顯 尚軟亮 稍花雜粗硬 3.理化指標:

(1)毛茶:

項目 水分 茶梗 粉末 總灰分 春秋茶 夏暑茶 指標,%,≤ 7.0 10.0 12.0 1.3 6.5 (2)精茶:

項目 水分 碎茶 粉末 總灰分 指標,%,≤ 6.0 12.0 1.3 6.5 專用標誌使用 永春佛手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福建省永春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

歷史文化

民間傳說[1]

鳳山公(名一瑤,字以熔,生於明朝嘉靖辛酉年,卒於崇禎丙子年),居住在望仙山麓,永春縣玉斗鎮鳳溪村中。他一生精研百草,治病救人。

有一次,他到望仙山中採集青草藥,在小溪邊發現一棵樹型婆娑,葉大如掌,似茶非茶的植物,採下葉子一聞,芬香沁入心脾,在嘴裡一嚼,頓感清香爽口,韻味悠長,精神陡長。鳳山公覺得這是一味良藥,就把它採集回家。鄉人凡有病痛,用過這味藥後,百病立除,非常神驗,人們稱之為瑞草。鳳山公把這味藥的枝條剪下,栽到百草園中,居然成活,成為治病救人的主藥。有一次縣令的母親腹瀉不止,不知請過多少醫生用過多少藥,就是不見效。看見老夫人病情一天比一天沉重,身如槁木,骨瘦如柴,生還無望,縣令非常着急,就出懸賞榜文,尋求神醫良藥。

只要醫好老夫人的病,就賞銀千兩。有人告訴縣令,聽說玉斗以熔先生醫術精湛,近得一味良藥,能藥到病除,不妨請以熔先生前來就診治病,或許有效。縣令聽說,喜出望外,馬上派人用轎子把鳳山公抬到縣衙給他的母親看病。鳳山公把脈診斷後說:老夫人是吃食不慎,導致胃腸損傷,加上年老氣虛才會病入膏肓。

如不用良藥醫治,恐怕性命難保。縣令馬上請鳳山公行醫用藥,鳳山公就以新發現的這味藥為主藥配方給老夫人治病。老夫人用藥後,腹瀉立止,縣令非常高興,問鳳山公用什麼神藥,能使老夫人藥到病除。鳳山公拿出這味藥介紹了發現這味藥的經過,當地人稱之為瑞草。縣令拿着這味藥仔細端詳,覺得這味藥葉大如掌,芬香撲鼻,宛如佛手,能讓人妙手回春。因此,他就說,以後就叫這味藥為「佛手」吧。

從此以後,這味藥就叫佛手,縣令要賞給鳳山公千兩銀子,鳳山公堅辭不受。從那以後,不但鳳山公種植佛手,還教導鄉人大量種植佛手,並把這佛手藥製成干品,當茶飲用。飲用這種湯藥不但能解除病痛,預防腸胃病,而且能清涼解暑,延年益壽,慢慢的,人們稱這種藥叫「佛手茶」。這就是佛手茶的來歷。此後,外鄉人紛紛到玉斗求取佛手茶種,玉斗人也慷慨贈與,佛手茶也就逐步傳播開來。

參考資料

  1. 永春佛手,搜狗, 2017-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