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1024.jpg 原图连结] 故宫博物院 ”

水烟袋

水烟袋,一种用铜、竹等制成的吸烟用具。烟经水过滤而吸出,吸时发出咕噜噜的响声。也叫水烟壶、水烟筒。

它的构造是根据"隔水吸之"的原理来设计的,多以黄铜和白铜为制作材料,也有银铸的和锡铸的。主要由烟管、吸管、盛水的水斗、烟仓、通针、手把等构成,一般系整体铸成。[1]

乾隆中叶刊行的陆耀《烟谱》提到含水吸烟的情形:“又先含水在口,故烟性虽烈而不受其毒……又或以锡盂盛水,另有管插盂中,旁出一管如鹤头,使烟气从水中过,犹闽人先含凉水意。”[2]

富人家用水烟袋较为讲究,在烟嘴部分有以翡翠玛瑙的,连接部分则用金、银镶嵌。在农家,水烟袋有以竹制者,往往也别具风格。

目录

水烟起源

考古发现,人类尚处于原始社会时,烟草就进入到美洲居民的生活中了。那时,人们在采集食物时,无意识地摘下一片植物叶子放在嘴里咀嚼,因其具有很强的刺激性,正好起到恢复体力和提神打劲的作用,于是便经常采来咀嚼,次数多了,便成为一种嗜好。

美洲土著人就有崇拜太阳和祭祀吸烟的习俗。一些考古分析还发现,3500年前的美洲居民便烟草有了吸烟的习惯。随著美洲史的进一步发掘,烟草史也许会向印第安史更早的时期延伸。加上当今普遍栽种的红花烟草性喜温热,烟草源于热带美洲的观点就更具有了说服力。

考古学家还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北部印第安人居住过的洞穴中,发现了遗留的烟草和烟斗中吸剩的烟灰,据考证这些遗物的年代大约在公元650年左右。

水烟在中国

从《景岳全书》中得见,烟草种植非中国特产,而是引种于西方,始于明代万历年间,盛行于清代、民国时期。此后,各种烟制品和吸食方法逐渐传播开,旱烟、水烟、鼻烟等等不断引领潮流。

水烟袋,又称水烟壶、水烟管。吸水烟是中国传统的吸烟方式。

水烟经过清水的过滤能去除大部分有毒物质有杀菌消毒之效且闻起来不熏不呛,是高雅迷人的时尚产品。[3]

据清内务府档案册记载,在慈禧的随葬品中有铜水烟袋、银水烟袋和银潮水烟袋。吸水烟也是一种高雅的嗜好,见过水烟袋的人大都知道,水烟袋造型奇特有趣,多以黄铜和白铜为制作材料,也有锡制和银制的。

慈禧太后钟情于水烟

慈禧太后嗜好众多,有一项是喜嗜水烟,随著反映慈禧太后生活影视作品的增多,人们时常看到她边吸著水烟,边操纵著政事的场景。那一阵阵的"咕噜噜"的声响之后,馀音袅袅,烟云缭绕,把慈禧笼罩在一片神秘的云雾之中。那一项项残酷的政令,一条条丧权辱国的条约……如云如雾地喷吐而出。

当时宫廷吸烟分为水、旱、潮和鼻烟4种。水烟的原料主要以兰州皮丝、青丝、幼丝(以上皆烟叶切制成丝之名称)燃吸之。 慈禧太后吸烟,必须有人侍候,端茶点烟之事,都有小太监精心去作。

据记载:当主子要吸烟的时候,太监须跪在地上,把仙鹤腿水烟袋用手握紧,站在那里捧在手里,随时装烟,吹点火的纸媒儿。还要掌握好点烟的时间。什么时候吸烟大体也有其规律,但也有破例吸食的时候。

在故宫的博物馆内还藏有她用过的水烟袋遗物。

清代留下的照片中,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贵妇名媛大多都有一个漂亮的水烟袋伴其左右,吸食水烟属于贵族享受,大多材质是黄铜、白铜、银、锌、珐琅等,外表图案如福禄喜、松鹤等,样式精美。[4]

水烟袋构造

吸水烟也是一种高雅的嗜好,水烟袋造型奇特有趣,多以黄铜和白铜为制作材料,也有锡制和银制的。

它主要由烟管、吸管、盛水斗、烟仓、通针、手托等构成。烟管一头为烟碗,其下连一细管,伸入水斗的水中,这一部分往往放在最前面,吸管一般长30厘米左右,也有更长的。位于烟管之后,或并列,或稍有间隔,上端向后弯曲,便于吸烟,下端便插入水斗,但在水斗的水面之上。累管、吸管、水斗一般为一整体。烟仓多为桶形,上均有盖,以防烟丝风干。手托主要起连接作用,水斗部分与烟仓都是插在其中的。一般系整体铸成的,考究的水烟袋,或雕、或镶宝石、或嵌墨银、或烧珐琅等。其纹样有花、鸟、草、虫、鱼,亦有吉祥图案、诗词联句等,加上有趣的造型,遂成吸烟者把玩之物,成了一种名贵的工艺品。

那烟具一头进气,一头吸食,两头上翘,中间一处贮水、装烟,吸食时,烟气穿过贮水的地方,既可滤掉一些烟气中的杂质杂气,还能发出"咕噜噜""咕噜噜"的声响,犹如鸟啼凤鸣,听起来倒也十分悦耳。烟具的高雅贵贱之分,既在于质料,也在于使用者的身份和地位。[5]

水烟袋的功效

水烟经过清水的过滤能去除大部分有毒物质有杀菌消毒之效且闻起来不熏不呛,是高雅迷人的时尚产品。[6]

吸食技巧

水烟袋的吸食也需要几分技巧。[7]

讲究水的添加

水的添加就有讲究。仓水太多,容易吸入口中;仓水太少,没不到烟管,烟在水面上直接进入吸管,达不到去火除杂的作用。

讲究的说法是轻轻含一小口茶水,从吸管徐徐吐入盛水斗,再试著吸气,盛水斗轻松发出"咕噜噜""咕噜噜"的声响即可,装上烟丝之后,因为气流减少,"咕噜噜"的声音就会拉得更加绵长,一种节奏分明、却又悠悠不绝的况味,犹如鸟啼凤鸣,听来颇有几分悦耳。也有力气大的主,一个不小心就将苦涩的仓水吸入口中,就可以使用相对粘稠的米汤来做烟仓水。

烟仓水是不作兴天天更换的,日子一久,就成了酱油一般的粘稠,却可以做得两种用途。一是农耕之中有蚂蟥叮到手脚之上,这东西两头都有吸盘,血不喝足,轻易不会松口,这时,只需公公的烟仓水一点,立即滚落下来;二是小孩子没来由的腹痛难忍,这烟仓水就是救急的镇痛药材。

吹纸媒儿

吸食水烟袋的第二种本事就是吹纸媒儿。

水烟袋的烟碗大的也只有拇指大,秀气的就更小一些,一次只能吸食一窝,而且每次需要重新点火,这就是一个难题。那时会,没有现在方便的打火机,甚至都没有火柴,取火要靠打火石、或者火镰。成功取火颇为艰难,总不能吸一窝烟就打一次火,于是发明了纸煤儿。

用的是粗纤维的火纸,手工搓成不紧不松的纸煤儿。准备吸烟了,点燃它,就不紧不慢的燃著一点红红的灰烬,等装好一窝烟,将暗红的火头送到嘴边,撮紧嘴唇,送出一段急速而短促的气流,火头一红,随著气流嘎然而止,一团明火跃上纸煤的端头。这个技巧不容易掌握,纸煤太松,性不成灰烬,一下子就烧完了;纸煤搓的太紧,火种容易熄灭,吹起来也不容易著火。

吹烟屎

吸食水烟袋还有一宗本事就是吹烟屎。一窝烟丝抽完,只剩下一团暗红的灰炭,称为烟屎。将烟屎从烟碗中吹出来,这就需要一点本事了。[8]

老烟民只需将烟管稍稍提起,使烟管的底端离开烟仓水面,再从吸管中轻轻一吹,带著淡淡烟雾的口气经过烟仓水面由下往上从烟管吹出,将烟屎带出烟碗。这个技巧在于力度要合适。力度稍微一大,烟仓水就要喷涌而出;力度稍小,只有火星从烟碗中喷出来,带不动烟屎。没有这个技巧的烟客就只好将整个烟管抽出来,将浸泡在烟仓水中的一端凑近嘴边,再将嘴唇琢成o型,用力一吹,烟屎应声而出。一个不小心就在嘴唇上留下一点烟仓水的赭黄色。实在连这个本事也掌握不了的,就只好动用通针了。通针是一根圆形的铜针,前端渐尖,后端圈成一个手指大小的圆环,吸烟的时候就套在无名指上,用完了就插在烟仓中部的小孔之中。

睡在烟炊里的中国

波尔氏在《烟草史》中说:“十七世纪初期,广东人与吸烟的西班牙人占领之下的菲律宾,盛行通商,因此吸烟之风迅雷疾风地侵入中国,在神宗皇帝之时……”

烟草和吸烟行为在明代万历年间才通过欧洲在东南亚的殖民地传入中国沿海地区,它们在中国的寿命尚短,其风靡速度可是非同常比。

清太宗皇太极因为这不是本地所产,曾下令禁止,可是对烟这种东西是怎么能禁得了的,又由于禁上不禁下,禁令起不到效果,在皇太极崇德六年(崇祯十四年)清统治区烟草开禁,在清入关后,吸烟的习惯开始在华北一带传播开。

烟草在当时可谓是灵丹妙药一般的存在,人们认为它不仅可以防疫病、寒疾,还可以避免瘴气入侵人体,药用价值不可谓不高。另外,根据清人陈琮所赞,烟草除了能当药治病,还能派遣烦闷,远避睡魔,佐欢解渴,真是神药也,所以颇受各阶级人民的青睐。

吸水烟是中国传统的吸烟最早期的方式之一。水烟能够经过水烟袋的水烟筒吸食。用嘴吸,使里边发生负压,而使烟气经过水吸入口中的,吸食时发出“咕……咕”的声响,真可谓“烟波浩淼最难求”。[9]

已成为珍贵的艺术品!

水烟袋将生活的实用性与工艺制作的艺术性相结合,形成了传统文化遗存的独特品种。[10]

一柄制作精美的水烟壶,集实用性、艺术性和历史性于一身,从壶上可以展现出中国传统的刻铜、书法、绘画、镶嵌、烧珐琅彩等诸多工艺,巧妙精工,蕴含雅趣。至于现代,使用水烟壶作为烟具的人已经不多,其使用价值已不占首位,而是成为了一项供人玩赏收藏的艺术品,也得到了越来越多藏友的喜爱。

因水烟壶的整体造型变化不大,所以凡外形有特点的水烟壶收藏价值都比较高。

另外,烟壶上的装饰、以及整体艺术效果都是提升价值的关键,如烟嘴为玉或翡翠制成,或者壶身上镶嵌有宝石饰品,抑或纹饰题材内容丰富、工艺精致完美,其收藏价值和升值潜力无疑都要大上许多。

除了工艺水平精到外,它的完整性和品相也是值得欣赏的。随著卷烟工业的发展,水烟已被纸烟取代,水烟袋现在已基本退出生活实用的历史舞台成为藏家的收藏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