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数据
分类
气候资料:它通常所指的是用常规气象仪器和专业气象器材所观测到各种原始资料的集合以及加工、整理、整编所形成的各种资料。但随着现代气候的发展,气候研究内容不断扩大和深化,气候资料概念和内涵得以进一步的延伸,泛指整个气候系统的有关原始资料的集合和加工产品。
天气资料:天气资料是为天气分析和预报服务的一种实时性很强的气象资料。
天气资料和气候资料主要区别是:天气资料随着时间的推移转化为气候资料;气候资料的内容比天气资料要广泛得多;气候资料是长时间序列的资料,而天气资料是短时间内的资料。
获取途径
为了取得宝贵的气象资料,全世界各国都建立了各类气象观测站,如地面站、探空站、测风站、火箭站、辐射站、农气站和自动气象站等。我国建国以来,已建成类型齐全、分布广泛的台站网,台站总数达到2000多个。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每天接收来自国内外主要台站的观测资料,这些资料日积月累,随时间的推移而成为气候资料。国内一部分台站每月将观测记录报表和数字化[1]资料寄送或传输到国家气象信息中心,这些资料或报表成为气候资料重要的部分。此外,气候资料还包括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到的其他学科如水文、地学等资料。
数据统计
各气象要素的多年观测记录按不同方式统计[2],其统计结果称为气候统计量。它们是分析和描述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的基本资料。通常使用的有均值、总量、频率、极值、变率、各种天气现象的日数及其初终日期以及某些要素的持续日数等。气候统计量通常要求有较长的记录,以便使所得的统计结果比较稳定,一般取连续30年以上的记录即可。
气象记录
2024年1月消息,根据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为全球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热年份,打破最暖纪录,较上一个高温纪录年(2016年)偏高0.14℃,且6至12月全球平均温度已连续突破同期历史极值。2023年全球表面平均温度较工业化前水平(1850—1900年平均值)高出1.42℃,较1991—2020年(气候基准期)平均值偏高0.53℃。东亚北部和西南部、中亚、欧洲西部和南部、东非大部、美洲西北部和中南部及北太平洋西北部、印度洋南部和北大西洋中东部年平均温度均突破高温历史纪录。
中国2023年平均温度创下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历史新高,较1991—2020年平均值偏高0.81℃。2023年中国绝大部分地区平均温度位列历史前10位,其中华北地区东部、东北地区南部、西北地区北部、西南地区大部及西藏东南部等地年平均温度创历史新高。
参考文献
- ↑ 什么是数字化?一看便懂,搜狐,2023-07-07
- ↑ 应用统计硕士就业方向,战马教育,2020-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