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民國時期故宮險些兩次被拍賣

故宮

來自網絡的圖片

民國時期故宮險些兩次被拍賣西單大木倉胡同是清朝鄭親王府所在地,當年的鄭王府花園號稱「京城第一」,民國時,孫中山]創辦的中國大學買下鄭王府辦學。中國大學擁有優良的革命傳統,李大釗曾在此教授政治經濟學,中國大學還培養了李兆麟、白乙化等抗日名將。解放後,鄭親王府成了教育部所在地。[1]

目錄

鄭親王府 變身中國大學

西城區大木倉胡同,一處紅門綠頂的院落與不遠處的現代化的商業街彼此為鄰,在眾多高樓大廈中,顯得有些另類。與旁邊的西單商業街的喧鬧相比,這裡顯得更加靜謐。寫有「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的牌匾表明了院落現在的身份,而立於院門外的石碑上寫着「鄭王府」,在向路人訴說着它的身世。

鄭王府東為鄭王府夾道,西側為二龍坑,府後為辟才胡同。院門前的保安給外來人員做着登記,「這裡是教育部的院子,在院子西側與教育部是通着的。」北京文保協會會員陸原介紹,1912年,孫中山決定在北京創辦一所國民大學,為國家培養建設人才。這所大學的早期校址就在前門西大街13號,現在的北京市第29中學內。如今29中學的校史展覽室內,還陳列着一隻銅鑄的校鍾。1913年4月13日10時,這隻校鐘鳴響,宣告國民大學開學。1917年,國民大學改稱中國大學,後於1925年遷往大木倉胡同的鄭親王府新校址。

中國大學於1949年停辦,解放後鄭親王府成為教育部機關所在地。現在的王府舊址內,仍保留有二宮門、前殿、後殿等許多大型古建。其中面闊七間、上覆綠琉璃瓦的後殿的「逸仙堂」保存完好,當年由民國元老譚延闓題寫的「逸仙堂」匾額仍懸掛在後殿的屋檐下。

陸原在史料中發現,魯迅胡適、馬寅初張申府等許多名人都曾在中國大學講課,李大釗於1927年被軍閥殺害前,曾連續5年在中國大學教授政治經濟學。中國大學開辦36年來,共有畢業生近2萬名,著名抗日將領白乙化,以及任過北京市領導的段君毅、齊燕銘都曾是中國大學的學生。中國大學的學生參加過「五四運動」、「一二·九運動」等歷次革命運動。在1935年「一二·九運動」期間,反動軍警曾闖入學校抓捕愛國學生,那時在校園中紀念孫中山的「逸仙堂」中,舉辦過被打學生的血衣展覽會。

一部恐怖片把鄭王府變凶宅

1949年3月,作為舊北京最有革命傳統的高校之一,中國大學因經費匱乏停辦,部分院系合併到華北大學和師範大學,校舍成為教育部辦公場所。現在的王府大院,已被列為北京市級文保單位。歷經修繕依舊金碧輝煌的王府殿堂與雜亂無章的住宅樓擠在一起,頗有歲月滄桑的感覺。

曾有「京城第一」美名的王府花園早已蕩然無存。北京文保協會會員陸原說:「在中國大學進駐時已在花園裡建造了理化樓、生物樓等許多房舍。如今建在花園舊址上的教育部辦公區,也已將大門改在北邊的辟才胡同路邊。據一位1947年起就在王府大院居住的老大爺講,現在東單公園裡的假山,就是當年王府花園的舊物。」

在北京眾多的王府中,或被修繕、或被保存、或被再利用,穿梭於此的人們或許無法感受到琉璃瓦片中滲出的百年歲月,也很難穿越地想起院落里曾經的主人,發生在這裡的點滴也隨着王府的變遷變得越來越模糊。1947年3月,北京開始放映由謝添、白光主演的恐怖電影《十三號凶宅》,劇情以鄭親王府為背景,講述鄭親王被八國聯軍用戰馬拖死後,王府日趨沒落。王族中一對兄妹私通,生下了私生女,私生女長大後,經常穿着白衣在王府里夜遊。當時的宣傳海報還使用了諸如「王府之夜,鬼影憧憧。奇情怪聞,兄妹私通。即日上映,勿失良機」這樣的煽惑性語言。

十三號凶宅》充滿陰森恐怖,但以真人實地為背景編造故事,老百姓也真把鄭王府當成了凶宅。這引起了末代鄭親王后人金紹勛的訴訟,要求賠償70億元名譽損失費,中國大學也因電影渲染恐怖影響學校招生而要求禁映。

陸原說,當時這一事件鬧得滿城風雨,法庭連續四次開庭審理,最終法院判決電影廠賠償末代鄭親王后人金紹勛13億元法幣,電影將「鄭親王府」改成「正親王府」後獲准上映,官司成了這部電影最好的炒作,電影上映後空前熱鬧。法庭開庭期間還有一個小插曲,鄭親王的其他五位後裔在《華北日報》上聯名指責金紹勛,稱他為不肖子孫,祖墳的殿閣和參天松柏,甚至包括圍牆,都被他賣光了,大家雖然同是鄭親王后裔但是絕不能與此人同伍。

北京市民俗學會秘書長高巍說:「從鄭王府的平面圖,能看出它的規模和氣勢,中國大學是很有特色的學校,它在日偽的時候依舊堅持辦學。」事實上,中國大學畢業生大多很有氣節,抗日英雄李兆麟、白乙化都是這裡的畢業生。

破落親王一個比一個慘

清朝末代親王的後代基本都是敗家子,敗得都很荒唐,比如,他們都愛賣祖墳墳園裡的東西,鄭親王兒子干過,末代睿親王的兒子干過,末代莊親王的兒子也干過……

末代克勤郡王宴森喜揮霍,王府敗落後,宴森又把克勤郡王墓地的樹木和磚瓦石料全賣了,最後淪為洋車夫,社會上戲稱他為「車王」,由此將其祖上的墳墓稱為「車王墳」。末代怡親王毓麒是溥儀的侍讀,喜歡京劇但不會理財,人也豪爽,跟朋友出去吃飯經常是他買單,自行車騎出去丟了就丟了也無所謂,再買一輛就是。民國後,在戲班以跑龍套、管服裝、管道具為生,1948年病死了。能當洋車夫和管道具慘是慘點,但也算自強不息,多數親王的後代除了揮霍,連這點本事都沒有。

末代鄭親王昭煦把鄭親王府賣給中國大學後,開始賣祖墳上的樹木。1927年,昭煦又將祖墳上馱龍碑和磚瓦石片賣給了張學良,1931年,有人盜鄭親王祖墳被抓,一審,賊竟然是昭煦的兒子。

末代睿親王魁斌死後,他的兒子中銓和中銘開始瘋狂揮霍他留下來的那點祖業,哥倆兒花巨款修建新房,每個房間都安上電話,又添了西餐廚房,出門坐汽車。1919年,兄弟二人賣掉了西郊別墅,拿着兩萬元錢,帶着妓女到天津去玩。兩天的工夫錢全花完了。1924年哥倆兒把王府中的500多間房屋典出去後借了10萬元,花完了乾脆把祖墳墓園的建築和樹木全都賣了。第二年法院把睿親王府的房屋查封了。本來這些房屋能賣幾十萬元,但膽小的花花公子中銓聽說法院查封了家產,以為一貼封條,房子裡東西全歸別人了,於是匆忙將汽車、馬車等物品都送給司機、車夫作為工錢。把祖墳的1000多畝賣給了看墳人,然後賣衣服、首飾。1931年,實在沒錢的中銓去盜祖墳,被判7年徒刑,最後死在了監獄中。

末代莊親王載功的兒子溥緒把王府賣給了軍閥李純兄弟。溥緒算是有出息的,後來改姓莊,名清逸,號清逸居士。溥緒酷愛京劇藝術,編寫了許多優秀的京劇劇本。但晚年還是「隨大流」幹了賣祖墳樹木換錢的事。溥緒的晚年生活淒涼,靠梨園行的藝人們接濟度日。

法國神甫設套豪奪多家王府

包士傑也稱包世傑,是一個法國傳教士的中國名字,包士傑1896年5月從法國到北京當神甫,常以西什庫天主教教堂為基地活動。包士傑能力非同一般,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還成了羅馬教皇派駐北京代表團的代表團專職秘書。當時北京的天主教正在急劇擴展,急需地產和金錢,建設更多的教堂。與基督教新教經常從各國募集資金不同,天主教更多地從當地募集經費,精於算計在賺錢方面很活絡的包士傑很快就動起了王府的腦筋。

滿清滅亡後,王府徹底成為私有,宗人府沒了,無人管束王府人員,有錢有地又無人管,王府奢靡的風氣瘋狂見長。包士傑和北京各界多有來往,和孫中山等政界人物也有交情,利用自己的交際圈和影響力,他和很多末代王公成為了朋友。包士傑詐取王府最主要的手段就是借給沒落親貴們高利貸。

末代睿親王魁斌死後,包士傑主動借錢給他的兩個兒子中銓和中銘,後來一算之下整個睿王府賣掉都還不上教會的錢,中銓準備賴賬,包士傑就直接請來官府拍賣掉睿王府,發了一筆大財。利用洋人和教會背景,包士傑的高利貸生意做得風生水起。1923年他又和鄭王府打起了官司。

幾年前,末代鄭親王昭煦手緊,包士傑又故技重施主動借給他十餘萬元,但是需要他以王府作為抵押。到了1923年昭煦實在無錢可還,包士傑就告到了京師地方法庭,立刻查封了鄭王府。這時蝸居南城的中國大學聞訊,主動聯繫了雙方,最終於1925年由中國大學作保,中國大學向比利時一家公司借款15萬元,加上中國大學僅有的現款5000元,都給了包士傑抵消債務。

在鄭親王身上大賺一筆之後,那親王那圖彥又成了包士傑的獵物。民國初的那王府比鄭王府要殷實一些,一直到1924年,積蓄的財物還夠花費,但是之後也漸漸難以為繼。無奈之下,那王府聽從了一個建議,讓管事人員去北京稅契處給王府辦了個房產證一類的府契。用剛拿到手的府契抵押貸款2萬元貼補家用。但是這筆錢期滿後那王府就還不起了,包士傑又很適時地出現了。包士傑主動借給那王府7萬元,月息不算高,一分五厘,稅契也就整個轉交給了包士傑做抵押。7萬元期滿後,那王府還不起,包士傑便直接起訴。那王府歸了包士傑還不夠,那王府兩座祖塋的大片松林又搭了進去。

包士傑賺取王府的手法類似,利用教會充裕的資金和強硬的後台,在王府缺錢時「慷慨」解囊,中間不逼債安靜等待幾年,當積成巨債時順勢盤下王府。北京城最宏偉的恭王府也被他利用這一手法收入囊中。

恭王府有房屋1000多間,另有花園一座,共占地約130畝。1921年前後,末代恭親王溥偉缺錢,包士傑早就看上了恭王府,於是主動上門,同意以王府圖紙為抵押,借給恭王府3萬5000銀元,利息也相當優惠。到了當年年底結賬時,本利一共是3萬5500元,包士傑立刻提出既然錢不多,乾脆再借給4500元,湊足4萬元整。這樣每年年底,包士傑不僅不催債,反而主動湊整繼續借貸。如此好事持續了近十年,利滾利,直到包士傑看到恭王府欠債已經達24萬元之巨時,才開始向溥偉討債,看着溥偉還不起,就直接提出以王府抵債。

這個消息對於恭王府上下猶如晴天霹靂,溥偉和其他兩個兄弟先是考慮分家,以逃避債務,但是在包士傑的介入下,根本無法分成。之後一直拖了近三年,債務沒躲掉,反倒拖成了28萬元。無奈之下,恭王府前半部的房屋全部給了包士傑用來抵債,僅餘的後花園也只剩下了產權,地權被拿去,每年還要向包士傑繳地租300元。1932年,包士傑轉手就以100多根金條的價格將恭王府建築和地產轉給了同屬天主教會的輔仁大學。到了1937年,溥偉連後花園的地租也交不起了,恭王府花園被收回,成了輔仁大學的女生宿舍。

籌軍費買戰機 故宮險被拍賣

末代皇帝溥儀被馮玉祥驅出紫禁城後,曾有人提出要把三大殿改成議會,理由是這樣皇帝就無法復辟了。後來紫禁城改為了故宮博物院。1928年6月北伐成功,南京國民政府直接管轄北京,派易培基出任故宮博物院院長後,北洋政府試圖將故宮歸還清室的想法徹底被廢。但是新的情況又出現了,這一年又有人提出要拍賣故宮。

國民政府委員經享頤在南京國民政府中央政治會議議案中提出了廢除故宮博物院的動議。經享頤的理由如下:一是故宮博物院名稱不通。故宮二字,很有懷念的意圖,不如稱為廢宮;故宮博物院五字連起來,簡直是一種「莫名其妙的機關」。二是故宮博物院的研究是為皇帝服務的,這樣子故宮博物院既不博,而研究的則是皇帝所用的物事,豈不是預備哪個將來要做皇帝,預先設立大典籌備處嗎?三是圖書、文獻非博物院所應有。四是故宮是逆產,應當拍賣。這種頭等逆產,價值一定不少。經享頤認為,如果拍賣因為是皇帝物品,買的人必多。聚得巨款,也可急國家發展之需。

經享頤的動議一出,引起軒然大波。故宮博物院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院方理事張繼以國府大學院古物保管委員會主席委員的名義,逐條反駁經享頤的提案。同時在北平的故宮博物院實行重複開放,邀請各界要人參觀。後來第155次中央政治會議討論不採納經享頤的提案。

1932年,日軍逼近華北,戰爭有擴大化的危險,北平政務委員會於8月21日召集專家,討論保存故宮古物的辦法。會議通過了關於故宮的三項決議,其中第一項竟然是:「各委員簽字,呈請中央拍賣故宮古物,購飛機500架。」參會故宮人員立刻電話告訴易培基,籌商對策。易培基於是向北平的張學良發出電報,請他設法阻勸。10月14日,中央執行委員會政治會議開會,討論保護故宮辦法,由於許多民間團體、輿論也呼籲反對變賣故宮文物,第二起故宮文物拍賣風波也就無聲無息了。[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