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花獼猴桃(獼猴桃科獼猴桃屬植物)
毛花獼猴桃(獼猴桃科獼猴桃屬植物)別名毛桃、毛陽桃、毛冬瓜。毛花獼猴桃是一種珍奇的野生藤本植物,有果中之王及超級水果之稱。毛花獼猴桃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據分析測定,每100克鮮果中含維生素C644.32—926.50毫克,相當於溫州蜜柑的26倍多,為中華獼猴桃的1.5—9.3倍左右。毛花獼猴桃為藤本,老枝無毛,皮孔明顯,幼枝密生銀灰色柔毛。[1]
目錄
主要價值
毛花嬌猴桃果實營養極為豐富,維生素的含量很高,比被稱為「果中之王」的中華嬌猴桃果實所含的維生素c高8-10倍,並含有15種氨基酸,其中6種是人體所必需氨基酸,5種是人體半必需氨基酸,且氨基酸含量也比中華嬌猴桃高,還含鈣、鎂、鐵、鋅等多種人體必需的礦物質。毛花嬌猴桃乾燥根為道地畲族藥白山毛桃根,具有抗腫瘤、抗氧化等功效,是2005年版《浙江省中藥炮製規範》首次收錄的11種畲族習用藥材之一。其適應症為胃癌、肝硬伴腹水、慢性肝炎、白血病、腸癌、病氣、脫肛、子宮脫垂。
形態特徵
大型落葉藤本;小枝、葉柄、花序和萼片密被乳白色或淡污黃色直展的絨毛或交織壓緊的綿毛;小枝往往在當年一再分枝,着花小枝長10-15厘米,直徑4-7毫米,大枝可達40毫米以上;隔年枝大多或厚或薄地殘存皮屑狀的毛被,皮孔大小不等,莖皮常從皮孔的兩端向兩方裂開;髓白色,片層狀。
葉軟紙質,卵形至闊卵形,長8-16厘米,寬6-11 厘米,頂端短尖至短漸尖,基部圓形、截形或淺心形,邊緣具硬尖小齒,腹面草綠色,幼嫩時散被糙伏毛,成熟後很快禿淨,僅餘中脈和側脈上有少數糙毛,背麵粉綠色,密被乳白色或淡污黃色星狀絨毛,側脈7-8(-10)對,橫脈發達,顯著可見,網狀小脈較疏,較難觀察;葉柄短且粗,長1.5-3厘米,被與小枝上同樣的毛。
聚傘花序簡單,1-3花,被與小枝上根同但較蓬鬆的毛被,花序柄長5-10毫米,花柄長3-5毫米;苞片鑽形,3-4毫米;花直徑2-3厘米;萼片2-3片,淡綠色,瓢狀闊卵形,長約9毫米,兩面密被絨毛,外面毛被松而厚,內面毛被緊而薄;花瓣頂端和邊緣橙黃色,中央和基部桃紅色,倒卵形,長約14毫米,邊緣常呈餐蝕狀;雄蕊極多,可達240枚(♂花),花絲纖細,淺紅色,長5-7毫米,花葯黃色,長圓形,長約1毫米;子房球形,密被白色絨毛,花柱長3-4毫米。
果柱狀卵珠形,長3.5-4.5厘米,直徑2.5-3厘米,密被不脫落的乳白色絨毛,宿存萼片反折,果柄長達15毫米;種子縱徑2毫米。花期5月上旬-6月上旬,果熟期11月。
近種區別
該種與綿毛獼猴桃A. fulvicomavar. lanata 和中華獼猴桃A. chinensis兩種比較近緣。以葉形和毛被的厚薄等特徵論,它與前一種近;以植株的體型和果實的大小及果皮上的毛被特徵論,它與後一種近。有區別於兩者的特徵是毛被作乳白色,很厚很密,而且交織壓緊;果實從幼果到成熟果都被有白色絨毛。
產地生境
生長習性
陰坡的針、闊混交林和雜木林中土質肥沃內,有的生於陽坡水分充足的地方。喜涼爽、濕潤的氣候,或山溝溪流旁,多攀緣在闊葉樹上,枝蔓多集中分布於樹冠上部。
繁殖方法
一般在月下句一月上句,即在萌芽前半月左右為宜,長江以南地區,冬季較為溫暖,秋栽為好,有利於根系恢復和傷口癒合,緩苗期短,次春萌芽早,抽梢快,生長旺。
因獼猴桃屬淺根性樹種,根系擴展的面積比較大,故坑挖得不必太深,但應大些。栽前進行修根(剪去受傷、劈裂等殘根)。栽種時要把苗木扶直、擺正,使根系舒展,一邊將細碎表土埋蓋根部,一邊輕輕將苗木向上提動一下,使根系舒展,與土壤緊密接觸,然後用腳踩實,需注意不能讓苗根接觸底肥,否則會燒死苗木。同時,還要注意把苗木的接口露在地表以上(約5厘米左右),絕不可栽種過深或過淺。栽後,澆足水。約7天左右,再澆第2水,水滲下後封土蓋地膜保濕、保溫。
栽培技術
土壤 深翻改土及除草:新建果園每年秋季應結合施基肥從定植溝(穴)向外深翻,溝寬、深各50厘米左右,3年內全園通翻1遍。生長季節及時清除果園雜草,最好採用機械除草,減少化學除草劑的使用。
施肥 以有機肥(腐熟的廄肥、沼渣肥、綠肥、餅肥、作物秸稈、堆漚肥、泥肥等)為主,配施合格的化肥,儘可能多施有機肥和複合肥,適當施用其他肥料。
施肥量:基肥與追肥相結合,秋冬季施基肥最為重要,盛產果園,一般每株施人有機肥30-50千克,再加過磷酸鈣5千克、硫酸鉀1千克,幼齡果園減少施肥。
基肥:新建果園結合深翻改土,每年在上年施肥溝穴的外圍開溝施肥。全園深翻改土完後,改用撒施,將肥料均勻地撒於全園地面,淺翻15-20厘米。
追肥:生長季節花後至採收前30天,以磷、鉀肥為主,分2-3次,可採用撒施和葉面噴施,幼園在樹冠投影範圍內撒施,樹冠封行後全園撒施,淺翻10-15厘米。施肥後一般均應灌水。
澆水 灌水:保持果園土壤濕度為田間最大持水量70-80%,低於65%時(清晨葉片上不顯潮濕)應及時灌水。一般萌芽期、花前、花後均應各灌1次小水,果實迅速膨大期視土壤墒情可灌水2-3次;果實緩慢生長期到成熟期需水相對較少。根據土壤墒情和天氣狀況可適當灌水採收前15天左右應停止灌水,越冬前應灌1次透水。採用水溝灌,隔行灌和滴灌、微噴等,不可大水漫灌。
排水:低洼易澇果園的四周應開挖深1米主排水溝,面積較大的果園要在園內開挖排水溝,並與四周主排水溝相連,雨水過多時能及時排出。
病蟲防治
主要病害有根腐病、潰瘍病、褐斑病、炭疽病、灰霉病等主要蟲害有葉蟬、東方小薪甲、蜷象及葉瞞等。
防治:使用礦物源、植物源和生物農藥。根據病蟲害發生情況,加強預測預報,及時採取農業、物理、生物和化學防治技術措施,綜合控制病蟲危害。儘量控制用藥次數、有效防治病蟲為害,
做到長治久安。選用高效生物製劑和低毒化學農藥,並注意輪換用藥,在達到防治目的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農藥用量,嚴禁使用國家禁止使用的劇毒、高殘留的化學農藥。